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徒步记录者 > 第134章 山西 · 上党之门——太行脊梁上的古韵新声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4章 山西 · 上党之门——太行脊梁上的古韵新声2

我们让楚凡在长治多停留一日,更深地走入这座太行山城的肌理,去倾听它沉稳脉搏下的细微心跳。

昨日的长治,向楚凡展示了其作为“上党门户”的雄浑与作为古城的历史纵深。今天,他决定避开那些标志性的地点,像一个本地通勤者一样,搭乘公交车,漫无目的地穿行于街巷,去捕捉那些更为日常的瞬间。

6. 清晨的八一广场:太极、毽子与“吼”出来的上党梆子

天刚蒙蒙亮,楚凡被窗外隐约的声响吸引,来到了八一广场。这里已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数百人规模的太极拳队伍动作整齐划一,如潮水般起伏;另一边,彩色的毽子在人群中被踢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花式。

而最吸引他的,是广场一角的几位老人。他们没有伴奏,其中一位清了清嗓子,竟直接开口“吼”出了一段高亢激越的唱腔,声震林木,响遏行云。那腔调里带着太行山石般的坚硬与苍凉。

“这是上党梆子,”旁边一位遛鸟的大爷自豪地告诉楚凡,“咱长治的宝贝!听这嗓门,没几十年功夫下不来。现在年轻人会的少了,但我们这些老骨头,得给它吼着,不能让它绝了响。”

7. 隐藏的工业记忆:淮海公园与“三线”往事

按照当地人的指点,楚凡找到了一个特别的公园——淮海公园。这里并非纪念那场着名战役,而是源于一个代号“淮海”的兵工厂。公园里还保留着一些老旧的机械和铁轨,被巧妙地改造为景观。

一位在公园里散步的退休工程师模样的老人,看着那些机械,眼神悠远。“六七十年代,全国最好的工程师和工人都响应号召,来到我们这太行山沟里,‘深挖洞,广积粮’。”他拍了拍一台生锈的机床,“我们当时造的,可是保卫国家的东西。现在厂子搬迁转型了,但这段历史,咱不能忘。”

8. 潞州剧院与年轻人的“非遗”实验

傍晚,楚凡路过潞州剧院,被一张新颖的海报吸引——“新编上党梆子《神话》实验演出”。他买票进去,发现观众竟大多是年轻人。演出开始,传统的梆子腔与现代化的舞台设计、电子音乐元素大胆结合,讲述着古老的神话故事。

演出结束后,楚凡与一位主创人员聊了起来。“我们是在剧团大院长大的,”那位年轻的导演说,“我们爱这门艺术,但也怕它老去。所以想试试,给它穿上新衣服,看能不能吸引更多同龄人的目光。你看,今晚的掌声,说明路是对的。”

9. 城东的“潞绸”小店与老手艺人的坚持

在城东一条安静的老街,楚凡发现了一家经营“潞绸”的小店。潞绸,曾是明清皇家贡品,与杭缎、蜀锦齐名。店内,一位老师傅正坐在老式织机前,手脚并用地操作,梭子在他手中飞快穿梭。

“机器织的,快,但没魂儿。”老师傅说话慢条斯理,“我这手工的,一天也织不了多少。但你看这光泽,这纹理,是机器比不了的。”他抚摸着手中的绸缎,像抚摸孩子的脸颊。“我就想着,这门手艺,能在我手里多留一天,是一天。”

10. 最后的晚餐:襄垣腥汤与长治的告别

临行前的最后一餐,楚凡特意找了一家老店,品尝了长治襄垣县的特色——“腥汤”。这是一种用羊肉和羊杂熬制的浓汤,配以油炸的土豆丝、粉条等,味道腥香醇厚,极其独特。

店老板看他吃得咂舌,笑道:“咋样,这味儿冲吧?外地人一开始都吃不惯,但吃惯了,就想!这就是咱长治的味儿,实在,有劲儿!”

当楚凡背起行囊,准备南下林州时,他对长治的理解已无比丰盈:

· 它不仅是地理上的高地(与天为党),也是历史的要冲(上党门)。

· 它不仅有鬼斧神工的自然(太行峡谷),也有巧夺天工的人文(观音堂悬塑、潞绸)。

· 它不仅有工业时代的坚实记忆(淮海公园),也有面向未来的文化探索(实验梆子)。

· 它不仅有高亢苍凉的古调(上党梆子),也有沸腾热烈的市井(腥汤、烩面)。

这座城市就像太行山本身,外表雄浑刚硬,内里却蕴含着丰富的层次与坚韧的生命力。它沉稳地坐落在太行之巅,守护着自己的传统,也平静地迎接着时代的变迁。

楚凡的背包侧袋,插着一把在潞绸店买的、印有“上党”二字的小绸扇。他挥别这座给了他无数惊喜的城市,脚步坚定地走向他的下一个精神高地——红旗渠。他感到自己的脚步更加沉稳,因为他的行囊里,又装进了一座山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