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继续向西北行进两日,地势愈发险峻。根据地图和俘虏口供,前方即将抵达真正的险关——狼嚎涧。此涧深达百丈,涧底水流湍急,声如狼嚎,故得此名。涧上仅有一座年久失修的古老藤索桥,是通往陨星山方向的咽喉要道。
斥候赵干提前回报:“将军,狼嚎涧情况比预想更糟。索桥腐朽严重,对岸有敌军驻守,约五十人,建有简易木栅和箭塔。强攻难度极大。”
陈强带骨干亲自抵近观察。狼嚎涧如同一道大地裂痕,横亘前方。对岸的敌军营地依势而建,扼守桥头。强攻索桥,等于送死。
“不能硬闯。”陈强退回安全距离,召集众人商议。
孙立提议:“能否绕行?”
王琰查看地图后摇头:“绕行需多走七天,穿过黑风戈壁,那里缺水,且易遭骑兵突袭,风险更高。”
赵干说:“或者尝试夜间偷袭,但桥体状况不明,夜间过桥风险太大。”
陈强沉思片刻,指向地图上涧流下游一处标记为“回音谷”的地方。“这里水势较缓,崖壁有突出岩石,能否设法从此处渡涧?”
赵干回忆道:“回音谷距此约十里。崖壁确实有落脚点,但极其陡峭,需攀爬高手。而且对岸是什么情况不清楚。”
“就去回音谷。”陈强决定,“赵干,你带所有斥候,立刻前往回音谷侦查对岸情况,寻找可行的攀爬路线。孙立,中队准备长绳、挠钩等攀岩工具。王琰,后队负责制造假象。”
他详细部署:“王琰,你带后队留在现在的位置,多扎草人,虚设营帐,白天炊烟照常,夜间多点篝火,做出主力在此长期对峙的假象,吸引对岸敌军注意力。我率主力秘密前往回音谷。若攀爬可行,我们渡涧后从侧后袭击桥头守军,为你打开通道。”
“明白!”三人领命。
当夜,王琰后队开始虚张声势。陈强则带领主力,借着夜色掩护,悄无声息地向下游的回音谷移动。
十里山路艰难。拂晓前,队伍抵达回音谷。此处涧宽稍窄,约二十丈,水声轰鸣,撞击岩石产生回音。两侧崖壁如刀削斧劈,但确实有一些天然的石缝和突出的岩架。
赵干已在此等候。“将军,对岸侦查过了,是陡坡林地,无敌军踪迹。我们找到一条可能的路线:从这边第三处岩架,用挠钩抛到对岸那棵歪脖子树的粗枝上,固定后,可滑索过去。但第一批过去的人风险很大。”
陈强观察那处岩架和对岸的树。距离约十五丈,下方是奔流的涧水。一旦失手或绳索断裂,必死无疑。
“我来第一批。”陈强说。他需要亲自确认路线可行性,稳定军心。
他选出赵干和另外三名身手最好的斥候,组成第一组。他们携带最粗的麻绳和铁挠钩。
陈强将铁挠钩系在长绳一端,站在岩架边缘,深吸一口气,运转劲气,手臂发力,将挠钩猛地掷向对岸。挠钩划过弧线,精准地钩住了歪脖子树的一根粗壮分枝。
用力拉扯几次,确认钩挂牢固。这边将绳索另一端紧紧绑在一块巨岩上。
陈强将另一根较细的保险绳系在腰间,另一端由赵干等人拉住。他双手抓住主绳,身体悬空,利用臂力和腰腹力量,向对岸滑去。涧风呼啸,身下水流汹涌。
滑行过程顺利。抵达对岸后,他迅速检查树木和钩挂点,确认安全,然后发出信号。
赵干等人依次滑索过来。第一组成功渡涧。
他们在对岸找到更稳固的树木,将主绳重新固定,降低了滑索角度,使之更安全。同时放下更多绳索,便于后续人员攀爬。
整个白天,主力队员分批渡涧。过程缓慢而谨慎。有队员在滑索时因体力不支险些坠涧,被保险绳和同伴及时拉住。直到傍晚,除王琰后队外,主力全部安全抵达对岸。
队伍在对岸林地隐蔽休整。陈强派出赵干的斥候,向桥头方向侦查。
半夜,斥候回报:桥头守军约五十人,营地防守松懈,注意力主要放在对岸王琰制造的假象上。
“拂晓时分动手。”陈强制定攻击计划,“孙立,带你的人从左侧林地接近,解决哨兵后,突击营地左翼。赵干,斥候队负责清除外围暗哨。我率其余人从正面压上。速战速决。”
拂晓,天色微明。桥头守军还在睡梦中。孙立小队悄无声息地摸掉两个哨兵,潜入营地左侧。赵干的斥候也清除了附近的暗桩。
陈强见信号,下令攻击。
“杀!”
喊杀声骤起。孙立带队从左翼突入帐篷区。陈强率主力从正面冲击木栅。守军猝不及防,慌乱中组织不起有效抵抗。
战斗持续不到一炷香时间。五十名守军被歼灭大半,俘虏十余人。联军仅轻伤数人。
清理战场后,陈强派人过桥,通知对岸的王琰后队安全过桥。至此,狼嚎涧天险被成功突破。
审讯俘虏得知,他们是黑风寨的附属势力,奉命在此阻截。黑风寨主力就在前方三十里的黑风岭。
陈强下令焚毁敌军营地,队伍稍作休整,继续向黑风岭方向进发。智取狼嚎涧,为后续行动打开了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