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衙役凌云志 > 第173章 宅院偶遇沈家女 戏文牵出旧时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3章 宅院偶遇沈家女 戏文牵出旧时案

那少女见凌云承认,清丽的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福了一福,声音清脆:“侄女沈清音,拜见凌叔叔。”

凌云看着她那张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面庞,听着这声“叔叔”,心中不免有些怪异,问道:“令尊是……?”

“家父行三,单名一个文字。”沈清音答道。

凌云恍然,原来是沈文的女儿!自己与沈文虽非至交,但在花船、文会上也确实有过几次交往,平辈论交,沈文的女儿称自己一声“叔叔”,倒也合情合理。只是沈家乃是台州本地大族,根基深厚,何须在外购置宅院?他心中疑惑,便道:“原来是沈三哥的千金。贤侄女,这宅院……恕叔叔直言,你沈家在这州城内外,想必产业不少,何须另购此宅?”

沈清音闻言,轻轻叹了口气,目光中流露出一丝向往:“凌叔叔有所不知。侄女并非要以此宅为家常居所。只是……只是近日读了一出极好的话本,名曰《西厢记》,其中张生与崔莺莺的故事,缠绵悱恻,侄女甚是喜爱。便想着,若能觅得一处合宜的宅院,仿那西厢格局,略加改造,作为……作为日后成婚的别院居所,岂不风雅?” 说到后来,少女脸颊微红,声音也低了下去。

“《西厢记》?”凌云一愣,这名字他听着耳熟,随即想起,这不正是赛金花那个擅长写才子佳人故事的妹妹小婉所着的话本吗?赛金花为了维持与自己的关系,每月送来十贯钱,美其名曰“润笔之资”,条件便是在小婉的话本上署上他凌云的名字,借他“凌探花”的名头抬高销路。没想到,沈文家的千金竟也读到了,还如此痴迷。

沈清音见凌云神色有异,还道他奇怪自己为何知晓他署名的话本,略带羞怯又有些崇拜地说道:“叔叔不必惊讶,这话本在闺阁中流传颇广呢。侄女尤其喜爱其中词句,婉转细腻,道尽女儿家心事。叔叔署名其上,想来定是深谙此道,方能写出如此动人的故事。”

凌云听得哭笑不得,心中暗叹:这又是一个被那些缠绵故事“荼毒”的文青少女。他面上却不好点破,只得含糊应道:“咳……闲来戏笔,不足挂齿。” 他心思一转,回到正题,试图劝说:“贤侄女,既是你喜爱的话本意境,叔叔本不该争。只是叔叔如今确有安家之需,你看……”

沈清音却似未听见他后半句话,忽然抬起眼帘,目光灼灼地看向凌云,语气变得认真起来:“凌叔叔,侄女正有一事难以决断,想请教叔叔。家父……有意将侄女许配给城中黄家的公子,叔叔您看……这门亲事,可做得么?”

“黄家?哪个黄家?”凌云一时没反应过来。

“便是……便是专为官府烧制金砖、颇有家资的那个黄家。”沈清音提示道。

黄家?金砖?凌云脑中如同电光石火般一闪,一段几乎被尘封的记忆猛然浮现!那还是他在海塘提举司担任勾当官的时候,奉赵师爷之命,让老石匠石老三查验黄世仁送来用于海塘坝体的石料样品。石老三经验丰富,一眼便看出那批石料质地、纹理,竟与温州刺史下令作废的一批上好石料一模一样!甚至连石料上一些独特的天然标记都吻合!此事细思极恐,显然是温州刺史与黄世仁勾结,将本该用于温州海塘的合格石料故意作废,再由黄世仁转手高价卖给台州海塘提举司,从中牟取暴利,侵吞国家资产!

此事一旦爆出,必是惊天大案。而当时作为海塘项目直接负责官员之一的凌云,无强硬背景庇护,极有可能成为第一个被推出来顶罪的替死鬼,最轻也是流放三千里的下场!他当时又不舍得辞官(平民需服繁重劳役),正是进退维谷之际,才不得不匆忙答应了赵巡检的条件,娶其女,接任了巡检一职,以此从漩涡中脱身。

如今,沈文竟想把女儿嫁给那个与贪腐大案有牵连的黄家?凌云心中瞬间转过无数念头,黄家看似风光,实则根基不稳,一旦事发,便是灭顶之灾。沈文将女儿嫁过去,岂不是将沈家也拖下水?还是说……沈文对此中内情毫不知情?又或者,沈文另有图谋?

他正沉浸在这突如其来的震惊与权衡之中,眉头紧锁,沈清音见他久久不语,又追问了一句:“家父常赞叔叔深谋远虑,看事通透。叔叔,您说,侄女该不该嫁?”

凌云思绪纷乱,下意识地,几乎是脱口而出:“不可嫁!”

此言一出,沈清音先是一怔,随即脸上绽放出如释重负的灿烂笑容,雀跃道:“果然!还是凌叔叔了解我!我也不喜那黄公子一身铜臭,毫无雅趣!多谢叔叔指点!” 说罢,竟也不再提宅院之事,对着凌云又是盈盈一拜,带着丫鬟仆从,欢天喜地地走了,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