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元璋没在郭家庄子过夜,因为最近朝中大事太多,还离不开他。

之前的破事终于处理的差不多了,朱梦炎被活活打死的锅让范川背了,朱元璋很满意,判了他斩首示众,抄家流放。

朱元璋被如此多的事情烦的不行,就连万寿节都没大操大办,只是放了天假就草草了事。

洪武十二年十月。

占城国使团的事情还是闹大了,胡惟庸被禁足三月,罚俸一年,不准见外人,也不许别人见他。

礼部尚书被罢了官,上上下下十七八个官吏被下狱等待后续,汪广洋两罪并罚,待案件侦办结束后就要被贬去广南。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

西平侯沐英平定西部叛乱归来论功行赏,蓝玉受封永昌侯,王弼受封定远侯,除此之外,还有我们熟悉的景川侯曹震,凤翔侯张龙等共计封赏了十二个侯爵。

十二月,一个早已经被朱元璋当成死人的家伙进了内廷,带来了一个消息,彻底改变了胡惟庸和汪广洋的命运。

“微臣所说句句属实阿,还望陛下饶恕臣的罪过。”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书本,一言不发。

这书本上面的字迹虽然和汪广洋的字迹不同的,但对方说这是自己的手抄本,倒也说得过去。

真正让朱元璋确认的,是书本上的记录格式,这个书写格式按照人名,地名,罪行,罪证记录,和汪广洋交给自己的那一本无二,想伪造都难。

“你说这是汪广洋家中的下人亲自交给你的?”

“没错,是汪府大管家的亲子亲自交到微臣手中,让臣转交给胡惟庸,言若汪相身死,其余五本罪证就会出现在陛下案前,微臣留了个心眼,花了一夜时间抄录了一份。”

果然,能在朝廷上混迹多年的人哪有一个简单的,商暠虽然曾经官至御史中丞,但因事被贬,如今也不过是个中书省吏而已,但就是这么个小人物,自知必死的情况下竟然能拿出这种消息出来,只为保全自家老小。

“毛骧!”

“臣在!”

朱元璋将手中书本直接丢在地上,淡淡的说道。“你都听到了,抄录一份,然后按照名单上抓人,如果对得上,再将地上的这本送给汪广洋看看,把其他几本拿回来,赐他御酒一杯。”

商暠的证据让朱元璋下定决心杀死汪广洋,如果说之前胡惟庸的事还有所误会,那这本证据的出现就实锤了他汪广洋欺君,朋党。

你汪广洋可是跟咱说了两次,你不是说只有一本证据吗!现在这是怎么个事!这难道不是包庇他人嘛!

“还有!”

毛骧刚准备出去,听到朱元璋的喊话又急忙停了下来。

“他死之前再帮咱问句话!”

“请陛下示下。”

“就说他包庇朱文正!包庇杨宪!现在还包庇胡惟庸,咱赐他毒酒,问他服不服!”

“臣领命!”毛骧懂了,不管手里这本证据是真是假,都要赐死汪广洋,陛下烦了,他不想再等什么证据了,他现在就要汪广洋死。

朱元璋说罢,忍不住叹了口气,心思不由得飞到了那个君臣交心的夜晚,如今回想起来,不愧是老狐狸,三两句话就让自己消除了对他的杀意,自己到底是着了他的道,真把他给放了。

“商暠阿。”

朱元璋靠在椅背上,右手轻轻揉了揉眉心。

“臣在。”

“咱有个问题问你。”

“陛下请问。”

“你原先是御史中丞,原本就是他胡惟庸的人,可咱可是记得你因为被他弹劾,所以才被免职,应该是和他胡惟庸生了间隙,如今怎的又和他勾结在一起了。”

“不瞒陛下,那次所作所为是主动要求的,他也曾给过臣暗示,让臣给其他人挪个位置,胡惟庸承诺,五年之后会让微臣官复原位。”

“哼,堂堂御史中丞之位,竟如同市场货物一般被买卖,你倒是敢说,他倒是敢做。”

“臣愿带头弹劾胡惟庸谋反,只求陛下宽恕臣的罪过。”

“弹劾他的事情有人在做了。”

朱元璋刚一说完,突然就反应过来,好像涂节也是御史中丞,还是接的他商暠的位置,这御史中丞的位置难不成有毒?

商暠内心一惊,这种事都特么有人抢着做?

“微臣乃胡惟庸举荐的官员,由臣弹劾,定能让他人相信。”

“咱准备的那人比你还能让他人信服。”

艹!没天理了,到底是谁?范川死了,涂节和陈宁他根本都不敢猜,还有谁呢?难不成是上次下狱的中书省官员之一?

想到此处,商暠咬了咬牙,直接豁出去了。

“微臣敢在正旦大朝会期间直接检举胡惟庸谋反!欲刺王杀驾!”

弹劾是弹劾,检举是检举,弹劾不成自己基本没啥事,但检举若不成可是要反坐的。

“你准备如何检举?”

“请陛下将臣交给你的罪证抄录一份给臣,臣对其内容修饰一二,在胡惟庸的产业中埋入大批刀枪甲胄,臣还可以假传胡惟庸密信,召集一部分人去转移这批军需,来他个人赃并获!”

“可行否?”

“可行,臣在胡惟庸手下还是有些话语权的,如今胡惟庸被囚府中,臣运作一二还是没啥问题的。待万事俱备,臣与大朝会检举胡惟庸谋反,欲刺王杀驾,陛下直接让人去微臣说的地方捉人拿赃即可!”

“好!蒋瓛何在?”

“臣在!”

“这段时间你就听他的命令,把事情做好,做的漂亮些,多和毛骧互通消息,正旦朝会前一定要把事情处理妥当。”

“臣领命!”

“退下吧。”

“臣遵旨!”

待二人离开后,朱标又一次从朱元璋背后的屏风中走出。

“标儿,现在有多少人了?”

“儿臣近日来一直在忙碌此事,卫所中的军官确定了三千五百余人,名单上的地方官吏确定了一千八百余人。”

“倒也差不多了,你再记个事,处理这帮卫所军官时,还要当众宣读他们在卫所中的罪行,并将他们的罪行抄录下来,贴在卫所正门,卫所中百户以上官职需每日抄录一遍。”

“儿臣以为此举恐怕并不会让他们害怕,该做的他们还会继续做下去。”

“哼!如果不知收敛,咱不介意再杀一遍!还不收敛咱还杀,杀到他们不敢伸手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