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狗日的曹大狗!有你这么当叔的嘛!”

郭家庄子,还是打谷场,陈家老爷子利索的拿着棍子追着曹大狗。

“陈大爷,陈大爷,我错了我错了,您老人家稳当点,别摔着了。”

“非揍你一顿,我家两个孙子招你惹你了,叫你乱说话!”

“真不是我说的,我只是说大娃憨直,可没说他痴傻。”

“我可去你的吧!”陈老爷子手中棍棒往前一甩,直中曹大狗后背。

“哎呦~”曹大狗被砸的直接跳了起来,一边跑着一边右手想要抓挠一下后背,却怎么都够不着。

“吁~”郭岳勒了勒马绳,笑呵呵的看着上窜下跳的曹大狗说道。“大狗,这一大早的练的是什么功夫啊?”

“少爷,你快管管陈老头,太不讲理了,我就说了一句陈大陈二太憨了,已经被撵着追三天了,家都不敢回。”

“那你活该。”郭岳说完,自顾自的骑着马朝里长家就去了。

明日就是中秋了,富贵人家要过节,老百姓自然也要过节。

老爷子在家接待一些上门拜访送礼的客人,一时之间也忙不过来,那送礼的重任自然要落到郭岳身上。

一些勋贵人家的礼物郭岳已经送完了,现在要忙着给郭家庄子的一些老人准备节礼。

郭家虽然富裕,但这些节礼也不是随便送的,送的不好可是被弹劾收买人心的。

就比如曹大狗家,曹大狗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家中没有六十岁以上的长辈了,所以节礼肯定是没有的。

而陈大陈二的爷爷今年七十岁了,这种年纪的老人朱元璋见到了都得客客气气的,郭家自然要准备一些节礼。

对于郭家庄子的节礼,郭府早已经定下了章程。

六十岁以上者赠米三斗,肉三斤,盐半斤。

七十岁以上者赠米五斗,肉五斤,盐一斤。

八十岁以上者赠米八斗,肉五斤,盐一斤,布一匹。

九十岁以上者赠米八斗,肉八斤,盐一斤,布一匹,酒一翁,另外还有些糕点,贫户家可酌情翻倍。

上面那些是一些重要节日郭府私人给的,而洪武朝也有属于自己的对待老人的福利制度。

朱元璋将尊老纳入国家治理,为民间馈赠提供了参照标准,针对八十岁以上贫老给予基础保障,月供米五斗,肉五斤,酒三斗。九十岁以上者,额外岁赐帛一匹,絮十斤。

除此之外,每年正月十五,十月初一举办乡饮酒礼,六十岁岁以上者均可参与,由官府设宴并赏赐酒食。

对于一些年纪大的老人,朱元璋还给予了这些人特殊身份封号。

八十岁以上老人封“社士”或“里士”,九十岁以上封“乡士”,赋予社会地位与礼遇,家中有这些老人存活更是免去了这个家里的赋税和徭役,老人在洪武朝的社会地位还是非常高的。

给了老人好处,那逢年过节的不给年龄小的意思一下也说不过去,既然不能送东西,那吃喝一顿还是没问题的。

一些聪明的地主为了笼络人心,又不想被扣上送礼的帽子,所以就有了村宴一说。

按照一村百户规模,富户需备米十到二十石,肉三百到五百斤,酒三十到五十瓮,由里长主持宴饮,来吃席的主人家吃饱后还会带一部分菜回去,也算是变相的笼络了。

像郭家庄子这种一个村近五百户规模的特别大的庄子,逢年过节的花费定然小不到哪里去,这也是维护郭家和郭家庄关系必不可缺的花费。

现在还在打仗还好说,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人跟着郭英,若是过了两三代人,随着这些人老去,又或者郭家没落了一些用不到那些人了,那就得靠这些平时生活上的细节才能维护好两方的关系。

“少爷,我能不能去郭府躲几天,这庄子我是一刻都不想待了。”曹大狗跟着马儿小说,气呼呼的问了一句。

“咋滴,节都不过了?陈老爷子也就一时气愤罢了,谁叫你管不住你的嘴。”

“不是陈家的事,主要还是家中胭脂虎。”

“呦!”郭岳瞥了瞥曹大狗,满脸的八卦。“你个浓眉大眼的竟然还知道胭脂虎的典故,说说,到底怎么个事?”

“上回咱不是收拾了济南府那伙人吗,第二天曹国公叫咱去喝酒了,酒宴上有舞女跳舞,男人喝大了不都那点事吗,国公爷给咱安排了一个,事后还送给了咱,只能带回家了。”

“便宜你了,你个没正行的,这种事咱帮不了你,你还是老老实实待家里吧,早晚得面对的。”

曹大狗家生活水平还算不错,他爹早些年一直跟着郭英,拼杀了好些年,是个百户,郭英帮着他们家把军户的身份换成了农籍。

他老爹生了三个儿子,除了他外还有二狗和三狗,老二在应天任职总旗,老三在家孝顺父母,大狗本人则是常年跟着郭英,前些日子受了点伤在家养着,郭岳出现后郭英又把大狗安排给了郭岳做侍卫领队。

“你娘的你还敢跟少爷告状!”

不知啥时候,陈老爷子突然出现在曹大狗身后,手里又多了根棍子,直接冲着曹大狗的腿部抽了上去。

“伯父!伯父!”曹大狗直接一个大跳,可惜没躲过去,还是被抽到了小腿,落地后拔腿就跑,一点犹豫都没有,不愧是老兵。

这陈老爷子身体够硬朗的,这追赶速度都赶上马儿小跑了。

经过刚才的打闹,郭岳也急忙翻身下马给老爷子行了礼。

“小子见过陈老爷子。”

“郭少爷莫要如此,老头子我可受不起。”陈老爷子侧过身子,急忙把郭岳拉了起来。

“老爷子,家中的节礼可曾收到?”

“收到了收到了,我们这些老不死的让郭老哥费心了。”想到家中的那些米和肉,陈老爷子立马发自内心的笑了起来。

“老爷子万不可这么说,俗话说得好,这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小子巴不得我郭家庄子个个都长命百岁呢。”

“个个都活一百岁,还不把家里人都拖累死。”

这个时代的老百姓可没有养老一说,孩子五六岁就得帮家里人做些活,老的七八十了,只要还能动就免不了闲,想要脱产,哪有那么简单,生在百姓家,就没那个命,改头换面一词的难度可不会比改天换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