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龙少的星辰挚爱 > 第28章 江南再赴约·玉兰树下的传承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章 江南再赴约·玉兰树下的传承课

四月的江南早已是花团锦簇,宝宝坐在驶往江南的大巴上,手里紧紧攥着那支从校园剪来的玉兰枝——枝条上又抽出了两片新叶,嫩得能掐出水来,她特意用湿棉布裹着,生怕路上缺水蔫了。

“快到了!”小雅突然指着窗外,兴奋地喊起来。大巴车刚驶进熟悉的巷子,宝宝就看到了工坊门口那棵熟悉的玉兰树,树下站着两个熟悉的身影——林阿婆穿着蓝布衫,手里提着竹篮;陈师傅则捧着一个新烧的陶盆,正朝大巴车挥手。

车一停稳,孩子们就像小麻雀一样涌下去。宝宝第一个冲到林阿婆面前,把玉兰枝递过去:“阿婆!您看!这是咱们校园的玉兰枝,长得可壮了!”林阿婆接过枝条,凑到眼前看了又看,笑着摸了摸宝宝的头:“好,好!比阿婆后院的玉兰长得还精神,咱们这就把它种在工坊门口,让它和老玉兰做伴。”

陈师傅则拉着乐乐的手,把陶盆递给他:“这是特意为校园玉兰枝烧的盆,你看上面的花纹,是照着你上次画的窑房图案刻的。”乐乐捧着陶盆,眼睛亮闪闪的,指尖轻轻摸着上面的花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孩子们跟着林阿婆和陈师傅走进工坊,立刻被满室的香气吸引——绣架旁摆着刚泡好的茉莉茶,窑房里飘着陶土的清香,后院的玉兰树正开得热闹,淡紫色的花瓣落在青石板上,像铺了一层花毯。“快坐,快坐!”林阿婆忙着给孩子们倒茶,陈师傅则拿出刚蒸好的玉兰糕,分给大家,“尝尝,用今天刚摘的玉兰花瓣做的,甜丝丝的。”

下午,最让人期待的“玉兰传承课”开始了。林阿婆带着苏绣组的同学坐在后院的玉兰树下,绣架上摆着准备好的白布和绣线。“今天咱们学绣‘玉兰并蒂’,”林阿婆捏着银针,在白布上轻轻一点,“一朵代表江南,一朵代表校园,两朵花开在一起,就像咱们的心连在一起。”

宝宝学得格外认真,手指被针扎了一下也不吭声,只咬着嘴唇继续绣。林阿婆看在眼里,悄悄把自己常用的银针递给她:“这根针绣线顺,你用它绣,就不容易扎手了。”宝宝接过银针,指尖传来暖暖的温度,她知道,这是林阿婆用了很多年的针,藏着老手艺的温度。

另一边的窑房里,陈师傅正带着陶艺组的同学做“双枝花盆”。他拿起一块陶土,手把手教乐乐揉土:“要顺着纹理揉,把空气都揉出去,这样花盆才结实。”乐乐跟着陈师傅的动作,一点点揉着陶土,很快就揉出了光滑的陶土球。“你看,”陈师傅指着陶土球,“就像咱们的约定,要揉得紧紧的,才不会散。”

孩子们的欢笑声和玉兰树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温暖的歌。梅韵涵和龙震霆坐在一旁,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模样,相视一笑——他们知道,这才是最好的传承,不是刻板的教学,而是在玉兰树下,在陶土旁,把心意藏进针脚,把约定揉进陶土,让老手艺在欢声笑语里,慢慢扎根在孩子们的心里。

傍晚,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摆放在工坊的展示架上——宝宝的“玉兰并蒂”绣品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两朵玉兰花紧紧靠在一起,像在说着悄悄话;乐乐的“双枝花盆”则摆在旁边,盆身上刻着“江南校园,玉兰同心”八个字;小雅则把自己绣的玉兰挂帘挂在展示架前,风吹过,挂帘轻轻晃动,满室都是春天的味道。

林阿婆看着孩子们的作品,眼眶有些湿润:“阿婆活了这么大年纪,从来没见过这么有灵气的手作。这些作品,比任何宝贝都珍贵。”陈师傅也点点头,拿出一个新烧的大陶盘,上面刻着所有孩子的名字:“这是给社团的礼物,以后你们有新作品,就把照片贴在上面,让它成为咱们的‘匠心纪念盘’。”

晚饭时,大家围在后院的石桌旁,吃着吴妈带来的校园馒头和林阿婆做的江南小菜。宝宝咬了一口玉兰糕,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个小布包,递给林阿婆:“阿婆,这是我妈妈教我做的茉莉糖膏,您尝尝,和您做的玉兰糕一样甜。”林阿婆接过布包,打开尝了一口,笑着说:“甜,真甜!比后院的茉莉还甜。”

夜幕降临,工坊里亮起了暖黄的灯。孩子们坐在玉兰树下,听林阿婆讲老手艺的故事——讲她年轻时跟着师傅学绣线的日子,讲陈师傅第一次烧窑失败的经历,讲老玉兰树如何在风雨里慢慢长大。宝宝靠在林阿婆身边,闻着她身上的绣线香,突然觉得,这才是最好的春天,有玉兰,有手艺,有牵挂的人。

“明年春天,”宝宝突然开口,声音软软的,“咱们还要一起种玉兰,一起学绣线,一起做陶土好不好?”林阿婆笑着点头,摸了摸宝宝的头:“好,好!阿婆等着你们,等着看咱们的玉兰树长得更高,等着看你们的手艺越来越好。”

第二天离开时,孩子们把校园的玉兰枝种在了工坊门口的陶盆里,旁边立了个小木牌,上面写着“江南校园,玉兰同心”。林阿婆和陈师傅站在门口,手里举着孩子们的作品,一直到大巴车的身影消失在巷子尽头。

宝宝靠在车窗上,看着渐渐远去的玉兰树,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不管过多久,不管离江南多远,这棵玉兰树,这些手作,这些约定,都会像一根看不见的线,把大家的心连在一起,让老手艺的温暖,一年又一年,在春天里绽放,在传承里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