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龙少的星辰挚爱 > 第16章 江南寻艺趣,匠心共生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章 江南寻艺趣,匠心共生长

老手艺社团成立后的第一个周末,梅韵涵收到了林阿婆寄来的包裹——里面是一块绣着玉兰的素布,还有一张泛黄的信纸,林阿婆在信里说:“工坊后园的玉兰开了,想着孩子们或许想看看真正的江南春色,要是你们来,我教孩子们用玉兰花瓣染绣线,再让陈师傅带你们去河边采陶土,做件‘春天的礼物’。”

这封信像一颗小石子,在社团里激起了层层涟漪。宝宝把信纸读了三遍,最后抱着梅韵涵的胳膊撒娇:“妈妈,我们去江南吧!我想染出像玉兰花一样的绣线,还要用河边的陶土做个小罐子,装下所有春天的花瓣!”孩子们的热情挡都挡不住,龙斯誉干脆订了周末的高铁票,还特意准备了小竹篮和画板,让孩子们能装采来的陶土,画下江南的春色。

出发那天,天刚蒙蒙亮,孩子们就背着小背包在学校门口集合。小雅的背包里装着妈妈准备的油纸伞,说要像江南姑娘一样撑着伞去采花;乐乐则带了个小铲子,扬言要挖最细腻的陶土;宝宝的包里最满,除了画板,还有给林阿婆带的剪纸灯笼,和龙震霆写的“玉兰满庭”书法作品。“林阿婆肯定喜欢爷爷的字,就像喜欢她的绣品一样。”宝宝小心翼翼地护着书法卷轴,生怕折了边角。

高铁驶进江南地界时,窗外的风景渐渐染上了水墨般的温柔。青灰色的屋顶连成一片,河面上的乌篷船慢悠悠划过,岸边的玉兰树正开得热闹,白色的花瓣落在青石板路上,像撒了一层碎雪。吴妈坐在窗边,给孩子们讲起了江南的老故事:“以前的江南姑娘,春天会采玉兰花瓣染布,染出的布是淡淡的粉白色,穿在身上像把春天披在了身上。”孩子们听得入了迷,纷纷趴在窗边,恨不得立刻跳下车去采花瓣。

到了苏绣工坊,林阿婆早已在门口等候。她穿着浅蓝色的斜襟布衫,头发用一根木簪挽着,手里端着一个竹筛,里面装着刚采的玉兰花瓣,空气中满是清甜的花香。“我的小匠人们来啦!”林阿婆笑着接过宝宝手里的书法卷轴,展开一看,忍不住赞叹,“龙老先生的字真有风骨,我要把它挂在工坊最显眼的地方,和我的绣品作伴。”

工坊后园比信里写的还要美。十几棵玉兰树连成一片,白色的花瓣落了一地,树下摆着几个陶盆,里面装着清水和待染的白丝线。“今天咱们先染绣线,”林阿婆拿起一瓣玉兰花瓣,放进陶盆里,“把花瓣揉碎,泡在水里,再把丝线放进去,泡上两个时辰,就能染出淡淡的粉色,比买的绣线还好看。”

孩子们立刻围到陶盆边,小心翼翼地揉着花瓣。宝宝把花瓣捏得碎碎的,清水很快变成了淡粉色,她兴奋地把白丝线放进去,像守护宝贝一样守在陶盆边:“我要染出最浅的粉色,绣一朵最软的玉兰花。”小雅则在水里加了几片嫩绿的叶子,想染出粉绿相间的绣线:“这样绣出来的花,就像有叶子陪着一样,不会孤单。”

龙震霆也跟着孩子们一起染线,他还特意找来一支毛笔,在染好的丝线上轻轻点了几滴墨,瞬间画出了小小的玉兰花苞。“这样的绣线,不用绣就像画一样。”龙震霆笑着说,孩子们立刻效仿,有的点墨画花苞,有的用红丝线绕出花茎,原本简单的染线,变成了一件件小小的艺术品。

中午,林阿婆留大家在工坊吃饭。餐桌上摆着江南特有的小菜:玉兰花瓣炒鸡蛋、茉莉豆腐汤,还有用玉兰蜜酿的甜水。孩子们第一次吃花瓣做的菜,都吃得格外香,乐乐甚至问林阿婆能不能带些花瓣回家,给妈妈也做一道玉兰炒蛋。

下午,陈师傅推着一辆小推车来了,车上装着铲子、竹篮和几块刚采的陶土。“咱们去河边采陶土,”陈师傅笑着说,“河边的陶土最细腻,不含沙,捏出来的陶器不容易裂,还带着河水的灵气。”孩子们跟着陈师傅来到河边,脱下鞋子踩在软乎乎的河滩上,手里的小铲子一下下挖着陶土,不一会儿就装满了小竹篮。

宝宝挖的陶土最细腻,她捧着陶土对陈师傅说:“我要做一个小罐子,罐身上刻满玉兰花,还要在罐口刻上‘江南春’三个字,这样不管什么时候看到,都能想起今天。”陈师傅点点头,教她把陶土放在石板上揉:“揉陶土要顺着一个方向,把里面的空气都赶出去,就像把不开心都赶走一样,这样做出来的罐子才会结实。”

小雅则想做一个小花盆,用来种她从家里带来的太阳花种子。她跟着陈师傅学捏花盆的形状,先把陶土捏成圆形,再用拇指轻轻按压中间,一点点把盆身撑起来,虽然盆口捏得有些歪,却格外认真。“等花盆烧好,我就把太阳花种进去,让它跟着我一起长大。”小雅小声说,眼里满是期待。

夕阳西下时,孩子们的陶土作品终于成型了——有圆滚滚的罐子,有歪歪扭扭的花盆,还有憨态可掬的小动物。陈师傅把这些作品小心地放进推车里,说要带回窑房烧制,等下次孩子们来江南,就能拿到成品了。“这些作品里藏着春天的气息,烧出来肯定格外好看。”陈师傅笑着说。

离开江南时,孩子们都舍不得走。宝宝把染好的绣线小心地放进包里,小雅则把采来的玉兰花瓣夹在笔记本里,乐乐的小竹篮里装着剩下的陶土,说要带回家给弟弟看看。林阿婆站在工坊门口,挥着手说:“下次来,我教你们绣玉兰的露珠,陈师傅教你们给陶器上釉,咱们把江南的春天,都绣进布上,捏进陶土里。”

高铁上,孩子们累得靠在座椅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染好的绣线或陶土小块。吴妈看着孩子们熟睡的模样,轻声说:“这趟江南之行,孩子们不仅学了手艺,还把春天装进了心里,比任何礼物都珍贵。”龙斯誉点点头,看向身边的梅韵涵:“这就是老手艺的魅力,不是教会孩子多少技巧,而是让他们学会感受生活里的美好,把心意藏进每一针、每一块陶土里。”

梅韵涵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江南风景,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这趟江南之行不是结束,而是孩子们与老手艺故事的新开始——那些染好的绣线、待烧的陶土、还有孩子们眼里对春天的热爱,都会像一颗颗种子,在时光里慢慢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让老手艺的温度,永远留在孩子们的心里,让江南的春天,永远绽放在他们的作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