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聊斋志异 > 第147章 《水灾》--大水冲不垮的孝义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7章 《水灾》--大水冲不垮的孝义堂

话说大清康熙二十一年,山东地界遭了百年不遇的大旱。自打开春到入夏,整整三个月愣是没见着半滴雨星子!但见那千里沃野裂开尺把长的口子,庄稼苗刚露头就枯成了黄草。老百姓仰着黑瘦的脸庞望天,嗓子眼渴得冒烟,真真是赤地千里无鸡鸣,枯禾倒地起黄尘。

您道这是最糟的了?且慢!俗话说大旱之后必有大涝,六月十三日忽然淅淅沥沥下了场毛毛雨。老乡们喜极而泣,赶紧抢种粟米。

过了五日,果然天降甘霖,这次可是瓢泼大雨,人们又欢天喜地地补种豆子。

且说石门庄有位白胡子老丈,这日黄昏正在山脚下拾柴。忽见两只山羊在坡顶抵角相斗,犄角碰撞铮铮作响。

老丈看得真切,忽然脸色大变,连柴火都顾不上拿,跌跌撞撞跑回村里,见人就喊:快收拾家当!羊者阳也,二羊相斗乃阴阳相冲,这是要发大水的凶兆啊!

您猜怎么着?村里年轻后生们笑得前仰后合。

这个说:老爷子是热昏头了罢?

那个道:方才晴空万里,哪来的洪水?

更有促狭的指着地上小水洼:您老说的是这个汪洋大海

老丈急得跺脚:你们...你们早晚要后悔!

当夜,便带着全家老小往高处搬迁。

果然到了六月二十二日这天!方才还是烈日当空,转眼间乌云压顶,炸雷一个接一个在头顶爆开。但见那雨点不是往下落,竟是整盆整桶地往下倒!

不到半个时辰,平地起水三尺,茅草房像纸糊的似的被冲垮,桌椅板凳在浪头里打旋。

却说村里有户张姓人家,当家的眼见洪水漫过门槛,左手搀着七十老母,右手拉着结发妻子。正要夺门而出,忽听东厢房里三岁双胞胎哭喊。

这汉子把牙一咬,对妻子吼道:孝字当头!先救老娘!

狠心撇下两个亲儿,三人互相搀扶着往高岗逃去。

此时但见滚滚浊浪如万马奔腾,整个石门庄已成了汪洋大泽。那张姓汉子站在高岗回头望去,但见自家房屋只剩屋顶在水面浮动,想着那两个粉团似的孩儿,这个七尺汉子不由捶胸痛哭。

老母颤巍巍要往水里跳:让我这把老骨头换孙儿性命!

儿媳妇死死抱住婆婆,三人哭作一团。

如此过了两日,洪水渐渐退去。当这家人深一脚浅一脚踏着淤泥回村时,所见景象令他们肝胆俱裂——昔日的家园竟成了乱葬岗!断壁残垣间到处是乡邻的尸首。

奇事发生了!当他们战战兢兢推开自家院门,您猜怎的?全村百余间房屋独独他家的三间瓦房完好无损!

更奇的是,推开卧房门,那两个娃娃竟并排坐在床沿,小脚丫晃晃悠悠,正拿着拨浪鼓耍子呢!

见爹娘回来,两个孩子张开小手扑过来,奶声奶气地说:爹爹娘亲去哪儿了?方才有个白胡子老翁给我们送糕饼吃哩!

左右乡邻闻讯赶来,见此奇景无不啧啧称奇。

一位私塾先生捋须叹道:《孝经》云: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非张兄弟至孝感天,安得如此奇迹?

这桩奇事过去整三年,康熙二十四年山西平阳府又遭大难。

这次不是水患,是地动山摇——但见屋舍如积木般坍塌,烟尘蔽日,百姓十停里死了七八停。待尘埃落定,整座城池化作废墟。

可您说怪不怪?在这片断壁残垣中,竟有间宅子好端端立在瓦砾堆里!过路的无不揉眼称奇。

有那知情的喊道:快看!这不是三年前在水灾里保全的那户孝子家么?

消息传开,百姓们扶老携幼前来观看,但见门楣上孝悌传家的匾额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列位!这段水灾显孝义,地震证天理的故事就此讲完。正是:

天灾无情降人间,孝心有感动苍天。

莫道善恶无报应,且看瓦全废墟间。

自古羊羔知跪乳,乌鸦反哺孝当先。

若问天道何所似,湛湛青镜照大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