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大清初年,山东地面闹起了谢迁之变,那可是好一场乱子!
您猜怎么着?城里那些当官的老爷们的深宅大院,全叫乱贼给占了窝子。尤其是那位王七襄王大学使的府邸——好家伙!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土匪,简直成了贼窝子里的头牌!
且说这天官兵破了城,举着明晃晃的大刀片子就冲了进来。您瞧瞧那场面:院子里尸首堆得比台阶还高,鲜血哗啦啦地往外涌,愣是把大门槛都给淹没了!
等到王学使回府一看,哎呦我的老天爷!这还怎么住人?赶紧招呼家丁拾掇——抬尸首的抬尸首,冲地板的冲地板,忙活了好几天才收拾出个模样。
可这宅子它邪性啊!大白天的就能看见影影绰绰的鬼影子,到了夜里更了不得:床底下嗖嗖地冒蓝火,墙根底下呜呜地传哭声。
有个老仆起夜,亲眼看见一串磷火排着队从茅房飘过,吓得他老人家三天没敢解裤腰带!
这一日,有个叫王皞迪的书生来借宿。小伙子舟车劳顿,倒头就睡。正迷糊着呢,忽听床底下有人细声细气地叫:皞迪~~皞迪~~
这声儿起初跟蚊子哼哼似的,后来越叫越响,最后竟带着哭腔喊起来:我死得苦啊——
这一哭可不得了,满院子顿时鬼哭狼嚎,仿佛开了冤魂大会!
王学使闻声赶来,唰啦抽出宝剑,虎目圆瞪:呔!尔等魑魅魍魉,也不打听打听本官是谁?我可是堂堂王学院!
您猜怎么着?四下里顿时响起一片声——好家伙!上百个鬼魂居然同时嗤笑起来,那声音像是几百个漏气的风箱,分明是在嘲笑咱们王大人呐!
王学使这下没辙了,只好请来和尚道士,摆开水陆道场。
但见那:钟鼓铙钹齐鸣,经幡宝幢林立。白天和尚念《金刚经》,晚上道士做《度人章》,半夜还往院子里撒糯米饭团子。
这么一折腾,但见那院子里蓝莹莹的磷火此起彼伏,跟正月十五的灯会似的!
说到这儿,咱们得提提看门的王老汉。这老爷子病重,已昏迷数日不省人事。说也奇怪,就在做法事那晚,他突然一个鲤鱼打挺坐起来,嚷嚷着要吃饭。
他媳妇喜滋滋地端来粥碗,老爷子却摆摆手说:刚在东家院子里吃了糯米饭,这会儿还撑着呢!
他媳妇一听,眼睛都直了 ——王老汉昏迷了这么多天,躺床上没动过,咋知道院子里抛鬼饭了?
再想想晚上院子里飘来飘去的磷火,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他的魂儿出去,跟那些冤魂一起吃了鬼饭,回来后身体就好了!她又惊又喜,赶紧跑去告诉王学使。
打这以后,王学使家的鬼怪就再也没出现过。白天院子里安安静静,仆人干活、丫鬟扫地都踏踏实实;晚上也听不到哭声,床底下的磷火也没了,一家人总算能睡个安稳觉。
街坊邻居都说:“还是王大人有办法,知道用仁心待鬼,比舞刀弄剑管用多了!”
讲到这儿,咱们得提提聊斋先生蒲松龄的评语:“那些邪祟鬼怪,只有用仁德才能制服。想当初城破的时候,王学使权势正盛,老百姓听见他的名字都害怕得发抖,可那些鬼却敢嘲笑他。为啥?因为鬼知道,权势是虚的,吓不住真心有怨气的魂儿。那些有势力的人摆出官架子、拿权势压人,连鬼都吓不住,就别拿着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去吓唬老百姓了!”
诸位客官,这段故事听下来,您是不是也觉得有意思?王学使一开始想用官威镇鬼,结果反被鬼嘲笑;后来改用善意,设道场超度、抛饭喂鬼,反倒化解了戾气。这说明啥?不管是人是鬼,都得讲个 “情” 字。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待我有仁心,我自然不会为难你。就算是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鬼怪,善意和体谅都能化解戾气,更别说咱们活生生的人了。
所以啊,做人做事,别总想着用强硬的手段压人,多一点善意,多一点包容,往往能解决很多麻烦。就像王学使家的事儿,一碗斋饭、一场道场,比一把利剑管用多了。
这道理,放到今天也照样行得通。这正是:官威震天难服鬼,经声渡厄始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