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心文娱全球总部的顶层观景台,夜色如墨,却被城市的万家灯火与总部大厦的璀璨灯光映照得暖意融融。巨大的环形落地窗外,江城的轮廓与远处文化中枢的剪影交相辉映,而室内的一面巨幅电子屏上,正清晰呈现着“华国文化Ip矩阵第二阶段成果图谱”——唐诗、宋词、元曲三大板块的图标熠熠生辉,延伸出无数条发光线条,连接着影视、动漫、舞台、音乐、游戏、文旅、教育、公益等细分领域,每一个节点都标注着具体的成就数据,宛如一幅立体的文化传播网络图。
苏澈站在电子屏前,身旁围拢着张岚、赵凯、林墨等核心团队成员。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份厚厚的成果报告,脸上带着疲惫却难掩的欣慰。“第二阶段的最后一份数据汇总出来了。”张岚率先打破沉默,指尖滑动平板,声音清晰而有力,“从‘音乐跨界影视’到‘本土走向全球’,五年时间,我们交出了一份完整的答卷。”
她抬眼看向电子屏,逐一细数:“Ip开发层面,唐诗、宋词、元曲三大核心Ip完成全产业链布局——影视方面,《唐诗风云》全球票房累计破80亿,海外重映仍创1亿票房,入选120个国家的学校教材;《宋词故事》舞台剧全球巡演50场,票房破5亿,《巴黎时报》盛赞为‘东方文化盛宴’;《元曲故事》动漫全球播放量破3亿,影视项目预约量超500万,老戏骨加持未映先火。”
“全球传播层面,我们实现了‘覆盖180国、影响10亿人’的目标。”张岚的语气中带着骄傲,“《三国》Ip入选全球顶级Ip榜第二,成为亚洲首个跻身前三的Ip;文化复兴基金在全球建设3000座文化书屋,‘非遗进校园’覆盖2万所中小学;‘文化交流年’合作扩展到30个国家,跨文化Ip共创项目产出20部经典作品,华国古典文学正式走进全球课堂。”
赵凯补充道,技术支撑始终是核心竞争力:“‘历史场景特效系统’和‘国风特效系统’全球市场占有率稳定在60%,技术输出至35个国家;‘蓝星华国历史文化数字库’上线半年,全球注册用户破1500万,成为最大的东方文化数字共享平台;‘国风引擎’被全球200家游戏公司采用,带动华国游戏产业出海营收增长40%。”
林墨则聚焦于创作与传承:“第二阶段,我们不仅盘活了经典Ip,更培育了新生力量。‘新人创作扶持计划’扶持的1000余名创作者中,已有30人在国际奖项中崭露头角——林晓的《宋词少年》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新人导演奖,陈宇的《元曲爱情故事》摘得全球编剧奖,年轻团队的《魏晋风骨》Ip已启动开发。同时,我们联合国家图书馆,完成了3万部古籍的数字化修复,让200项非遗技艺通过数字库永久传承。”
“还有公益层面。”张岚补充道,“文化复兴基金累计投入180亿元,其中100亿元用于文化公益,60亿元用于乡村振兴,20亿元用于教育扶持;‘乡村文化赋能计划’带动100个欠发达县文旅增收,创造就业岗位12万个;‘全球青少年文化研学计划’让30万青少年跨国交流,促进了跨文化理解。”
苏澈望着电子屏上闪烁的成果,心中满是感慨。五年前,他提出“从音乐跨界影视,从本土走向全球”的第二阶段目标时,团队还在为《唐诗风云》的海外发行发愁;而现在,华国文化Ip已经在全球舞台上占据了重要位置,从被动输入到主动输出,从小众喜爱到主流认可,这一路的艰辛与坚守,都化作了此刻的荣光。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每一个澈心人的坚守。”苏澈的目光扫过团队成员,语气真诚,“是张岚的精准布局,让Ip能在全球落地;是赵凯的技术攻坚,让文化有了更强大的传播载体;是林墨的创意打磨,让经典能被年轻人喜爱;是每一位创作者、技术员、运营者,甚至每一位粉丝的支持,才让文化复兴的道路走得如此坚定。”
就在这时,室内的灯光突然微微暗下,一道柔和却极具穿透力的银蓝色光晕,从电子屏中央缓缓扩散开来,笼罩了整个观景台。光晕中,无数细碎的光点如星辰般流转,渐渐汇聚成一行行清晰的文字,系统提示音不再是冰冷的机械音,而是带着温润的韵律,在空气中回荡:
“检测到第二阶段核心任务已全部完成——文化Ip跨界融合目标达成,全球传播覆盖目标达成,公益与传承目标达成,行业生态优化目标达成。第二阶段正式收官。”
“恭喜宿主苏澈及团队,以文化为核,以创新为翼,完成从本土到全球的跨越,铸就华国文娱产业新高度,确立东方文化全球影响力。”
“第三阶段主线任务‘文化全兴,全球封神’正式开启。”
核心目标:
1. 完成“唐宋元明清”完整文化Ip矩阵开发,重点打造明代、清代核心Ip,填补蓝星华国明清文化传播空白;
2. 深化全球文化融合,推动华国文化成为全球主流文化之一,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共生格局;
3. 构建可持续的文化传承生态,让中华文脉在全球范围内代代相传,形成稳定的文化影响力。
任务奖励:系统终极形态——解锁“无界创作权限”,可自定义任何文娱作品形态(影视、动漫、舞台、音乐等),无技术、题材、时空限制,助力文化传播终极目标。
光晕缓缓消散,电子屏上的第二阶段成果图谱,自动切换为第三阶段任务规划界面,明代、清代的Ip板块图标正闪烁着待激活的光芒,旁边标注着初步的开发方向:明代——市井繁华、郑和下西洋、魏晋风骨续篇;清代——红楼深韵、纳兰词魂、康乾文化融合。
观景台内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惊叹与欢呼。赵凯推了推眼镜,眼中闪烁着技术人的兴奋:“无界创作权限?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实现任何创意!比如还原完整的郑和下西洋航线,用VR让观众亲身参与,甚至可以打造跨越唐宋元明清的沉浸式元宇宙!”
林墨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无数创作灵感:“明代的市井文化太有挖掘价值了!《金瓶梅》里的市井生活、明代的江南织造、郑和下西洋的壮阔,都可以做成影视、动漫和文旅项目;清代的《红楼梦》可以做深度开发,不仅是影视,还能打造‘红楼幻境’沉浸式舞台,结合纳兰性德的词,展现清代的细腻与厚重。”
张岚则迅速进入规划状态:“要推动华国文化成为全球主流,光靠Ip开发还不够。我们需要深化跨文化合作,比如与欧洲合作开发‘明代航海与地理大发现’影视,与非洲合作‘清代丝绸与非洲纺织’文创;同时,扩大文化教育的覆盖范围,让明清Ip也走进全球课堂,与之前的唐宋元Ip形成完整的文化课程体系。”
苏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系统终极形态的奖励,无疑是巨大的诱惑,但他更看重的,是“文化全兴,全球封神”这个任务本身。这不仅仅是开发几个Ip,而是要让华国文化真正融入全球文明,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从第二阶段的“走向全球”到第三阶段的“成为主流”,这是一次更宏大、更艰巨的跨越,但他心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坚定的信念。
“第二阶段的收官,是对过去的肯定;第三阶段的开启,是对未来的承诺。”苏澈的声音透过观景台的音响,沉稳而有力,“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是古代华国对外开放、文明交流的典范;清代的《红楼梦》,是中华文学的巅峰之作,纳兰性德的词则藏着细腻的情感。这些都是我们第三阶段的核心素材。”
他走到电子屏前,指尖轻点明代Ip板块:“我们要还原的,不仅是明代的繁华市井,更是郑和下西洋所承载的探索精神与包容胸怀;开发清代Ip,不仅要深挖《红楼梦》的人文内涵,还要展现清代文化的多元融合——满汉文化的交融、中西文化的初步碰撞,这些都能引发全球观众的共鸣。”
“而系统终极形态,不是让我们走捷径,而是给了我们更好的工具。”苏澈补充道,“我们可以用无界创作权限,打造更极致的文化体验,比如让观众‘穿越’到郑和的宝船上,亲身感受航海的壮阔;或者‘走进’大观园,与红楼人物互动,让文化不再是遥远的故纸堆,而是可感可知的真实体验。”
周世明老先生虽然不在现场,但通过视频连线参与了讨论。“明清文化是中华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的刚健、清代的细腻,都有独特的魅力。”老先生的声音带着期许,“第三阶段,一定要坚守历史真实性,不能为了迎合市场而篡改文化内核。我愿意继续担任文化总顾问,为明清Ip的开发保驾护航。”
海外合作伙伴也第一时间发来祝贺与合作意向。华纳兄弟的艾伦·沃克表示:“‘文化全兴’的目标令人振奋!我们希望深度参与明代Ip的开发,尤其是郑和下西洋的影视项目,将东方的探索精神与西方的叙事方式结合,打造全球爆款。”宝莱坞的马尼什·夏尔马则对清代Ip表现出浓厚兴趣:“《红楼梦》的情感内核与印度史诗有共通之处,我们希望合作开发音乐剧,让红楼之美在印度绽放。”
苏澈与团队成员围坐在一起,开始细化第三阶段的初步规划。“首先,成立明清Ip专项小组,由林墨牵头,联合历史学者、非遗传承人,在三个月内完成核心Ip的考据与创意构思。”苏澈有条不紊地安排道,“赵凯的技术团队同步升级‘历史场景特效系统’和‘国风引擎’,适配明清时期的建筑、服饰、器物特点,为创作提供技术支撑。”
“张岚负责全球合作与传播规划,”苏澈继续说道,“提前与海外合作伙伴对接,确定跨文化项目的合作框架;同时,扩展文化复兴基金的覆盖范围,将明清Ip的公益项目纳入计划,比如在海外建设‘明清文化体验中心’,资助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学习明清文化。”
“新人扶持计划也要升级,”林墨补充道,“我们可以开设‘明清文化创作训练营’,邀请年轻创作者参与Ip开发,让他们用现代视角解读明清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
赵凯点头:“技术方面,我们可以利用系统终极形态的权限,开发‘明清文化元宇宙’,将明代的大都、清代的紫禁城完整还原,用户可以在其中自由探索、互动、创作,形成一个全球共享的文化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