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红楼新君 > 第140章 是危机,也是机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0章 是危机,也是机遇。

忠顺王李承昊,如今已在甘凉道扎下了根。叛军与朝廷征西大军大小十余战,互有胜负,谁也奈何不了谁。但这“不胜”,对朝廷而言便是败绩。李承昊不仅稳住了阵脚,更彻底打通了与西域的联系,黄金、战马、甚至那些鬈发深目的西域佣兵,正源源不断地输入他的军中。昔日的藩王,如今在凉州城头竖起了自己的王旗,广纳西域诸国使臣,俨然已是一副“西朝天子”的气象,与坐镇神京的朝廷分庭抗礼,其心可诛!

河东跳梁小丑黄有德,裹挟流民,本不足为惧。皇帝更是派出了皇族中最善战的渤海郡王李景曜,本指望以泰山压顶之势,速平此患,以震天下。

然而……坏就坏在了那个自作聪明的蠢货——二皇子,晋阳郡王李景岳!这个无谋莽夫,自恃皇子身份,竟也强行征调晋阳军马,巴巴地赶去了河东想抢功劳。他非但不是助力,反而成了最大的掣肘。不服李景曜调度便罢了,竟还处处暗中作梗,争功诿过,截留粮草,甚至擅自调动所属兵马,险些几次坏了李景曜的布局。其所虑者,无非是怕那位战功赫赫的堂兄立下不世之功,彻底压过他这位皇子的风头,断了他觊觎东宫之路。

“蠢货!愚不可及!”李珩每每思及此处,几乎要咬碎牙根。正是因为这内部的倾轧,才让那黄有德得以喘息,甚至还能纠集兵力,与朝廷精锐打得有来有回。一场本该速战速决的平叛,硬生生被拖成了消耗国力的泥潭。

内忧也就罢了,偏偏还有外患!而外部的威胁,更令人寝食难安。北疆,狼烟再起。匈奴单于呼延灼日绝非庸主,他终于彻底看穿了李珩提出的“边疆互市”之策背后,那深刻而毒辣的“分而化之”的谋划。

雷霆手段之下,两个与大周朝廷亲近、接受了大量援助的部落已被他派兵血洗,其首领的头颅被做成了酒器,悬挂于单于金帐之外。来自草原的探报写得清清楚楚:匈奴王庭的号角日夜不息,无数的狼骑正在阴山脚下集结,匈奴透着贪婪和仇恨的目光灼灼,再次投向了南方丰饶的土地,南下犯边之意,已如秃鹫嗅到了血腥,再也按捺不住。

与此同时,辽东亦传来噩耗。建州那片苦寒之地,竟养出了一头猛虎——大金部落。首领图巴哈雄才大略,短短两年间异军突起,不仅彻底摆脱了匈奴王庭的掌控和压迫,起兵自立称汗,更向西连续吞并了数个匈奴部落,势力如同滚雪球般急剧膨胀。其兵锋甚至南下跨海,降服了三韩岛上的高罗国,与之结成联盟。如此一来,大金不仅后方暂稳,更多了一个南下的跳板。辽东镇守将军的奏疏中充满了焦虑,言说建州精锐“跃跃欲试,破关南下之态已显”。

朝廷内外,暗流汹涌。放眼朝堂之内,地方之上,更是人心浮动。李珩甚至能清晰地感觉到,皇帝那龙椅之下,暗流是如何的汹涌澎湃。朝中的官员,各地的都督、将军,有多少人还在忠心王事?又有多少人已在暗中盘算着自己的退路与前程?

锦衣卫的密报如雪片般飞入指挥使司,需要严密监控的封疆大吏、地方豪强、乃至朝中重臣的名单越来越长。每个人都似乎藏着另一副面孔,每份密报的字里行间都可能藏着机锋与试探。

当初大周先帝们,为求地方安定而推行的藩镇之策,如今终于露出了最狰狞的獠牙。那些手握军政大权的诸侯诸镇,平日里互相倾轧,争权夺利,看似一团散沙。可一旦其中有人实力暴涨,或觉得朝廷软弱可欺,便立刻换上了一副面孔,阳奉阴违,法令不畅,税赋不入中枢,几乎已不将朝廷的天威放在眼里。神京的旨意,出了京畿之地,还能有几分效力?

幽影之下,作为权臣的李珩,自然要为自己谋身。一袭蟒袍,静立于殿角帷幕之旁,仿佛与那些阴影融为一体。他的面容平静无波,如同古井深潭,至今无人知晓,这具躯壳里早已换了一个来自异世的灵魂。

他穿越而来,凭借狠辣与心机爬上了这个执掌天下刑狱侦缉的可怕位置,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这滔天权势所带来的极致奢靡与生杀予夺的快意。他的目标远未完全达到,岂能坐视这大好江山易主,社稷崩摧?

天下愈乱,对他而言,是危机,也是机遇。他的目光幽深,仿佛穿透了宫殿的墙壁,看到了西疆的烽火、东线的泥潭、北方的狼烟、辽东的虎视,也看到了那些心怀鬼胎的朝臣与都督。

他的嘴角,勾起一丝无人察觉的、冰冷彻骨的弧度。危及?亦是机遇!他虽有无上才华,虽执掌数十万锦衣亲军,可,他于地方,于军中并无多少影响力。他要趁着这乱象,着手布置,安插培植自己的实力,要逐渐掌控军权,要拿军功让天下人为之侧目!

这盘棋,才刚刚开始。而他,这个隐藏在暗处的执棋者,又怎会允许别人轻易掀翻他一步步规划好棋盘?

李珩到香山山庄时,已过午时,之前早已赶回山来的吴婉容、邓太妙、韩云裳、李丽华四个“管事”,忙让人去给侯爷做吃食,却被李珩拒绝了。他提着个糕点盒子,就去了工舍区。当初在金陵桃花山工坊的女工,跟着来了不少。杜春娘和小桃儿母女两个就在其中,而且,杜寡妇如今已然成了绣坊里的管事。

杜春娘和小桃儿母女,见侯爷居然到了自己屋子里,哪里还有个不高兴的?李珩把那盒子点心递给了小桃儿。小丫头高兴的咧着嘴儿,听娘的吩咐,拿着那糕点跑出去找小伙伴们分果果去了,她可是想跟小伙伴们显摆显摆,她的“侯爷爹爹”有多疼她呢。

工坊里虽有饭堂,可这些管事的屋子里也自有锅灶,可以自己开小灶做着吃的,不过,这开小灶的食材,都是要自己花银子,找专责采买的人给捎回山上来的。杜春娘一听侯爷还没用饭,赶紧挽起袖子动手,不过两刻钟,就给侯爷做了碗热腾腾、香喷喷的肉丝汤面,还顺带弄了两个荷包蛋,其实她还能更快一些,谁让侯爷总在旁边“捣乱”呢?都把她的心给“捣乱”了!不过这顿汤面,还真让李珩吃的是大快朵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