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从机械师到文明火种 > 第22章 绿洲的新誓与永恒的火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章 绿洲的新誓与永恒的火种

新土纪年的第一个春天,防风墙外的锁沙藤抽出了新芽,淡绿的藤蔓顺着能源桩的能量网蔓延,在沙海边缘织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毯。林野蹲在试验田边,指尖拂过刚冒尖的玉米幼苗——经过土壤改良的沙地里,幼苗长势喜人,叶片上的露珠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秦伯站在他身后,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农事手册,上面记录着这半年来的种植数据:“按照这个速度,明年春天,我们就能把种植区再往沙海推进五公里。”

林野点点头,起身看向远处的定居点——曾经的临时帐篷早已被坚固的木屋取代,木屋之间的道路上铺着平整的石板,是石木部落的族人用砂岩打磨而成;溪边建起了四座陶制水塔,溪谷部落的妇人每天清晨都会去打水,再通过竹管输送到每家每户;同心树下,“传承课堂”的钟声准时响起,孩子们背着用兽皮缝制的书包,蹦蹦跳跳地奔向课堂,书包上绣着的“方舟”图案,在朝阳下格外醒目。

“林哥!风启族长让你去一趟‘议事厅’!”阿雅的声音从石板路尽头传来,她如今已经是“传承课堂”的小老师,负责教孩子们认识草药和绘制地图。她跑过来时,手里还拿着一张刚画好的图纸:“这是我们新画的‘新家园全景图’,你看,防风墙又往外扩了一块!”

林野接过图纸,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种植区、居住区、畜牧区和知识库的位置,防风墙外的锁沙藤被画成一片淡紫色,像给新家园镶上了一道花边。他跟着阿雅走向议事厅——议事厅是用“方舟”拆下来的金属支架和本地木材搭建的,屋顶覆盖着溪谷部落烧制的陶瓦,既坚固又温暖。

议事厅里,风启、老树根、石夯、秦伯和赵虎已经围坐在木桌旁,桌上放着一张新的地图,标注着沙海边缘的三个小型流浪者营地。“斥候传回消息,这三个营地都面临着沙暴威胁,”风启指着地图上的红点,“最大的营地有五十多人,最小的只有十几人,他们都在等着我们的消息。”

“我们得尽快组织救援队,”林野坚定地说,“现在防风墙的防御已经稳定,能源桩的能量也足够支撑新的锁沙藤种植,我们可以带着种子和工具,帮助他们迁移到新家园,或者在他们的营地附近建立小型防风站。”

赵虎主动请缨:“我带队去吧,我熟悉沙海边缘的路线,而且以前在城卫队时,和其中一个营地的首领打过交道,他会相信我。”

老树根从怀里掏出“新土纪年”,在册子上记录下计划:“新土二年春,拟援助沙海边缘三流浪者营地,携种子、工具及防风技术,践行‘互助共生’之约。”写完后,他抬起头,看着众人:“我们新家园能有今天,靠的是所有人的互相帮助。现在,该我们把这份帮助传递下去了。”

救援队出发那天,定居点的人都来送行。阿雅给每个队员递上一包她亲手制作的“能量饼”,里面混合了小麦粉、野果干和坚果;溪谷部落的妇人准备了装满草药的布包,用于治疗外伤;石木部落的族人则打造了十把锋利的石斧,方便在途中开辟道路。林野将那块象征同盟的金属牌和木牌交给赵虎:“带着它们,让营地的人知道,新家园永远欢迎他们。”

救援队离开后,林野开始着手扩建知识库——他和机械师们将“方舟”上剩余的设备拆下来,改装成新的投影装置,能更清晰地展示前文明的技术图纸;还在知识库旁边建了一座“成果馆”,里面陈列着新家园制作的第一把石斧、第一只陶罐、第一块麦饼,还有孩子们画的“新家园未来图”。

这天下午,林野正在成果馆整理展品,阿雅突然跑进来,手里拿着一片特殊的叶子:“林哥!青丘部落的猎手在森林深处发现了一片‘不死草’,风启族长说,这种草能在沙地里生长,还能净化土壤,比锁沙藤的效果还好!”

林野立刻跟着阿雅去森林深处——在一片向阳的山坡上,果然生长着一片翠绿的草本植物,叶片呈针状,根系发达,牢牢地扎在土壤里。风启蹲在草丛旁,手里拿着一株不死草:“祖先的记载里提到过这种草,说它是‘大地的守护者’。现在看来,它真的能帮我们更快地改造沙海。”

接下来的一个月,新家园的人都在忙着培育不死草——青丘部落的族人负责采集种子,溪谷部落的妇人负责制作育苗床,流浪者们则负责将培育好的幼苗移栽到防风墙外的沙地里。在能源桩的能量加持下,不死草生长迅速,很快就和锁沙藤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道更坚固的绿色屏障。

救援队回来的那天,定居点像过节一样热闹——赵虎不仅带回了三个营地的所有流浪者,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其中一个营地的首领掌握着“地下水探测术”,能在沙地里找到隐藏的水源。“我们可以在沙海边缘打几口井,”赵虎兴奋地说,“这样以后再援助其他营地,就不用担心缺水了。”

新到来的流浪者很快融入了新家园的生活——会地下水探测的首领成了“水利队”的队长,带领族人在沙海边缘打井;擅长编织的妇人加入了溪谷部落的编织小组,教大家制作更耐用的竹篮;孩子们则背着书包,和新家园的孩子一起走进“传承课堂”,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期待。

入冬前,新家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同盟誓约”仪式——所有居住在新家园的人,包括青丘部落、石木部落、溪谷部落、流浪者、黑石城移民和新加入的营地成员,都聚集在同心树下。林野站在高处,手里拿着《新土盟约》的卷轴,高声宣读:“我们在此立誓,共享土地,共守家园,互助共生,传承文明,无论来自何方,皆为新土家人,直至沙海成绿洲,火种永相传!”

所有人都举起右手,庄严地宣誓,声音在新家园的上空回荡,久久不散。宣誓结束后,大家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分享着今年的丰收成果——金黄的小麦、饱满的玉米、香甜的野果酒,还有用不死草编织的装饰品。老树根坐在篝火旁,翻开“新土纪年”,在册子上写下:“新土二年冬,同盟誓约,万众一心,新家园人口逾三百,绿色屏障延至沙海十里,文明火种,愈燃愈旺。”

夜深了,篝火渐渐熄灭,林野独自走到“方舟”前——飞船的外壳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蓝光,核心舱里的文明数据库还在运行,储存着新家园的每一个故事。他想起了老陈,想起了穿越死亡沙海的日夜,想起了所有人一起建设新家园的点点滴滴。

现在,他终于明白,“文明火种”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使命,而是无数人共同的信念——它藏在青丘部落的古老歌谣里,藏在石木部落的每一把石斧里,藏在溪谷部落的每一只陶罐里,藏在流浪者的每一次互助里,更藏在孩子们对未来的期待里。

月光洒在防风墙外的绿色屏障上,不死草和锁沙藤在夜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诉说着新家园的故事。林野知道,新家园的建设之路还很长,他们还会遇到新的挑战,还会援助更多的流浪者,还会让绿色继续向沙海延伸。但他不再害怕,因为他有三百个家人,有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有一份永不熄灭的信念。

文明的火种,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它会随着绿色屏障的延伸而传播,会随着同盟誓约的传承而永恒。新家园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这份故事,终将成为一段传奇,被永远铭记在“新土纪年”里,被永远传承在每一个新土家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