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下旬,象山的天气已经带上了初夏的暖意。《长安二十四计》历经数月的紧张拍摄,终于顺利杀青。杀青宴上,傅诗淇和剧组同仁们一一告别,虽然拍摄过程不乏压力和挑战,但结束时总归有些不舍。
结束后,傅诗淇和宋玖没有多做停留,很快收拾行李回到了长沙。连续高强度的工作后,两人都希望能在家乡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享受一下慢节奏的生活。傅诗淇计划着带宋玖去尝尝长沙新开的地道小吃,或者回父母家蹭几顿饭,宋玖也想着趁假期把之前没空看的一些书和行业报告补一补。
然而,娱乐圈的风向总是瞬息万变,他们的平静计划很快就被打破了。
就在他们回到长沙没几天,一个关于新剧的消息,以一种不同寻常的路径,传到了他们这里。这次,剧本没有按常规流程递送到傅诗淇的经纪公司,而是几经辗转,通过王制片,直接联系到了宋玖。
电话是王制片打来的,语气带着熟稔和一丝郑重:“小宋,和成毅在长沙休息呢?”
“王老师,是啊,刚回来没几天。”宋玖接起电话,走到阳台,傅诗淇正在客厅里泡茶。
“有个事,跟你们通个气。”王制片开门见山,“IqY平台那边,有个新项目《两京十五日》,马伯庸的小说改编,历史悬疑题材,制作阵容很强。出品方和我这边有深度合作,他们非常属意成毅,想请他出演男主角。”
宋玖静静地听着,心里已经快速转动起来。IqY是头部平台,马伯庸的Ip有固定的受众群,历史悬疑题材如果做得好,容易出精品和口碑。但关键是,这个本子绕开了傅诗淇的公司,直接找到了她。
王制片继续道:“我知道成毅现在的情况。圈子里关于他和公司合约到期可能不续约的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从之前《赴山海》后期,公司和其他资本三番五次想插手剪辑捧新人,再到《长安二十四计》那种‘按头’让他接戏的方式,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分手是迟早的事。”
王制片的话说得很直白,点破了这大半年来的种种暗流。宋玖不得不承认,王制片看得透彻。公司的一系列举动,早已暴露了其急于在傅诗淇离开前最大化榨取价值的意图,而非真正考虑他的长远发展。
“这个《两京十五日》的项目方,也是看到了这一点。他们觉得与其跟现在可能心思已经不在这边的公司扯皮,不如直接跟能做决定的人沟通。他们相信我,也相信你的专业判断。”王制片语气诚恳,“小宋,我看了项目书和前面几集剧本,实话实说,本子确实不错,角色有挑战性,团队也靠谱。我觉得是个机会,值得你们认真考虑。方便的话,你和成毅回北京一趟,来我工作室细聊?”
宋玖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谨慎地回答:“谢谢王老师牵线。我和淇淇商量一下,尽快给您回复。”
挂了电话,宋玖走回客厅。傅诗淇已经把茶泡好了,递给她一杯,看到她若有所思的表情,问道:“王老师电话?有什么事吗?”
宋玖在他身边坐下,将王制片的话原原本本地转述了一遍,包括项目情况、平台背景,以及对方绕过公司直接找上门的缘由。
傅诗淇听完,沉默了片刻,手指摩挲着温热的茶杯。他并不意外圈内的传言,事实上,自从郑哥那次隐晦的提醒后,他对公司的未来已经不抱太大期望。他只是没想到,新的机会会来得这么快,而且是以这种方式。
“绕开公司……”傅诗淇沉吟道,“这会不会不太好?毕竟合约还没到期。”
宋玖摇摇头,分析道:“从行业规则上说,确实不太符合常规。但这恰恰说明了项目方的诚意和急切。他们肯定是评估过,认为通过公司正常接洽,变数太大,甚至可能被公司用来作为与其他项目谈判的筹码。直接找到我们,是希望跳过中间环节,提高效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你现在在市场上的价值。”
她看着傅诗淇,语气平静但认真:“王老师的人品和专业眼光我们都信得过,他说本子不错,应该不会差。关键是,这可能是你合约到期前,接触到的一个相对纯粹、以项目和角色为导向的机会,而不是公司利益博弈的产物。”
傅诗淇明白了宋玖的意思。在经历了《长安二十四计》的被动接戏后,他对于能够自主选择好剧本、好角色的渴望更加强烈。这个机会,虽然来得有些突然,甚至带着点风险,但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那……我们回北京一趟?”傅诗淇抬起头,看向宋玖,眼神里有了决定。
“嗯。”宋玖点点头,“回去看看。具体了解清楚项目情况、团队配置、合作条件再说。无论如何,多一个选择总不是坏事。”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原本计划的长沙休闲假期提前结束,几天后,傅诗淇和宋玖再次收拾行装,飞回了北京。这一次返京,心情与以往不同,少了几分忙碌赶工的压力,多了几分对未来的审慎期待。
抵达北京后,他们稍作休整,便按照约定时间,来到了王制片的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