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52年初夏,北京西郊,x军部大院

夏日的傍晚,微风拂面,带来一丝凉爽。赵刚居住的那栋二层小别墅院里,没有张灯结彩,没有喧闹的锣鼓,只有几盏昏黄的电灯照亮着院落,显得格外安静朴素。院子里摆着一张大大的圆桌,几把椅子,这就是全部的准备。

政委赵刚和冯楠的婚礼,就在今天傍晚,以最简单的方式举行。赵刚坚持不搞任何仪式,不通知太多人,只请了军长梁光涛夫妇、参谋长邵明珠夫妇,以及几位军部的核心领导,算上新人,也就刚好凑满一桌,吃顿家常便饭,就算是办了喜事。

邵明珠和刘念提前到了。刘念帮着冯楠在屋里稍作打扮,邵明珠则在院子里,看着这过分简单的布置,眉头越皱越紧。他想起自己和刘念结婚时的场景——那是1950年5月1号,军部还设在北京城内。当时,赵刚和梁光涛亲自张罗,在军部大食堂摆了三十多桌,全军团级以上干部、机关人员、文工团所有成员,黑压压坐了两三百号人!连李云龙、丁伟、孔捷都来了,热闹非凡!李云龙亲自当证婚人,丁伟带头起哄,那场面,至今记忆犹新。

“政委!” 邵明珠终于忍不住,走到正在摆放碗筷的赵刚身边,语气带着明显的不赞同和急切,“您这……这也太简单了吧?就这么一桌饭?就算办完了?”

赵刚抬起头,推了推眼镜,脸上带着平静温和的笑容:“简单点好,清净。都是自己人,吃顿饭,说说话,比什么都强。”

“这哪是简单?这是太委屈冯楠嫂子,也太委屈您自己了!” 邵明珠的声音提高了些,带着替老首长不平的情绪,“政委,您还记得我和念念结婚的时候吗?您和军长在军部食堂,给我们办了那么大的场面!光参加的人就两三百号人!食堂里挤得满满当当!那才叫热闹!那才像个婚礼!” 他越说越激动:“您堂堂一个军的政委,为国家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结婚这么大的喜事,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这……这说不过去!至少也得在军部小礼堂办一下,请各师主官、机关同志们都来热闹热闹!我和军长来张罗!”

赵刚放下手中的筷子,拍了拍邵明珠的肩膀,示意他坐下。他的目光深邃而平静,看着眼前这个自己一手带出来、情同子弟的爱将,语重心长地说:

“明珠啊,你的心意,我和冯楠都明白,心里都热乎乎的。”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而深沉,“但是,情况不同了。”

“有什么不同?您的位置更高了,更该好好办一下!”邵明珠倔强地说。

“正因为位置高了,才更要注意影响!” 赵刚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明珠,你是我带出来的兵,你结婚,我这个老首长给你张罗,风风光光地办,那是天经地义!不能让我的兵受委屈!” 他的眼神充满了长辈的关爱,“可我自己不一样。我是这个军的政委,是党委书记,还是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他站起身,走到院中,望着不远处营区星星点点的灯火和远处隐约的群山,声音低沉下来:“明珠,你刚从朝鲜回来,你最清楚!咱们国家现在是什么光景?为了抗美援朝,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把家底都快掏空了!前线的将士们还在流血牺牲!很多老百姓还吃不饱饭!” 他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着邵明珠:“在这种时候,我赵刚,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高级干部,为自己的婚事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我这心里,能过得去吗?我这党性,还要不要了?!”

“政委,道理是这个道理,可一辈子就结一次婚啊!” 邵明珠还想争辩,但语气已经软了下来。

“正因为一辈子就一次,才更要过得有意义,过得心安理得!” 赵刚斩钉截铁地说,“婚礼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人以后能把日子过好,能互相扶持,为革命事业继续奋斗!” 他指了指院子里简单的陈设:“你看这样多好?没有繁文缛节,没有不必要的应酬,清清静静的,和最亲近的战友、同志分享这份喜悦,这比什么都强! 冯楠同志也非常支持我的决定。”

这时,军长梁光涛带着夫人也到了,正好听到后半段话。梁军长大手一挥,声如洪钟:“老赵说得对!明珠你就别劝了!咱们当兵的,不讲究那些虚的!心里有,比什么都强!” 他笑着捶了赵刚一拳,“不过老赵,酒可得管够啊!今天非得好好灌你几杯!”

刘念也陪着略显羞涩却笑容温婉的冯楠从屋里走出来。冯楠轻声对邵明珠说:“明珠,谢谢你的好意。老赵的决定,我完全同意。这样的形式,我觉得很好,很踏实。”

看到新郎新娘和军长都这个态度,邵明珠知道再劝也无益。他看着赵刚那清瘦而坚毅的面庞,看着他那身洗得发白但熨烫平整的旧军装(今天他依旧没有穿新衣服),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意和酸楚。他明白,这就是他的政委,一个真正把党性、原则和国家、人民放在首位的纯粹的共产党员!

“好吧,政委,军长,我听你们的。” 邵明珠终于放弃了,他深吸一口气,脸上重新露出笑容,“那咱们今天这顿喜酒,可得喝得热闹点!”

“这就对了嘛!”梁光涛哈哈大笑。

婚礼宴席正式开始。没有司仪,没有仪式,大家围坐一桌,菜肴是食堂大师傅做的家常菜,酒是普通的白酒。但气氛却异常温馨、热烈。

梁光涛率先举杯,嗓门洪亮:“来!第一杯,祝咱们的赵刚政委和冯楠同志!新婚快乐,白头偕老,永结同心!干杯!”

“干杯!”众人齐声祝贺,一饮而尽。

邵明珠赶紧给各位首长斟满酒,然后端起自己的酒杯,走到赵刚和冯楠面前,眼圈有些发红,动情地说:“政委,嫂子!我敬你们!政委,感谢您这么多年对我的培养和爱护!没有您,就没有我邵明珠的今天!这杯酒,祝您和嫂子,往后的日子,平安喜乐,幸福美满!我干了!” 说罢,仰头饮尽。

赵刚看着邵明珠,眼中满是欣慰,他也干了杯中的酒,用力拍了拍邵明珠的肩膀:“明珠,你也长大了,成材了!我和冯楠,谢谢你的祝福!以后,咱们还是一个战壕的战友!”

刘念也敬了酒,女眷们说着体己话。席间,大家回忆着抗战时期的艰苦,畅谈着朝鲜战场的惊险,展望着部队未来的建设,笑声、祝福声、碰杯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真挚的战友情谊。

虽然没有盛大的场面,但这份在革命岁月中凝结的、朴素而深厚的情谊,却比任何排场都更显珍贵。赵刚和冯楠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而满足的笑容。

宴席散后,邵明珠和刘念走在回家的路上,月光如水。刘念依偎着丈夫,轻声说:“咱政委和冯楠姐,真好啊。”

邵明珠点点头,望着天上的明月,心中感慨万千:“是啊……这才是真正的革命者的爱情和婚礼。朴素,却比金子还真。” 他握紧了妻子的手,“咱们得向政委学习。”

这一夜,政委小院里的灯光,温暖而明亮,映照着一对革命伴侣的新起点,也映照着一群军人之间,那历经战火洗礼、超越世俗形式的深厚情谊。这份朴素与坚守,正是那个时代最动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