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将人送走,李胜利兴奋的走进来:“小老板,刚才是您出手的吧?太厉害了!”
时沅沅示意他冷静。
不过是小小的饭后运动罢了。
“行了,送我回去吧。”
晚上吃煎饺,明天老爹放假吃烤乳猪,计划就是这么完美。
在经历了长达半个月的自我学习后,虞文华终于带来了消息,航天基地已经全部准备好了,而她也要正式开始上班了。
一早上,李胜利和虞文华差不多是同一时间到达的。
虞文华是来接人的,而李胜利是来上班的。
“这位是?”
虞文华一身军人气息,尤其是经过半个月的训练,他身上的煞气明显更重了,吓得李胜利坐在角落瑟瑟发抖。
时众望开口帮他介绍道:“这是小丫头的员工,虞叔你可别吓到她了。”
“咦,员工?”
“嗯,天天来报道的,其实可以让他送沅沅过去,我和王叔弄了个电动三轮车,后面装上车棚,防晒防雨。”
虞文华若有所思。
其实有人接送最好,毕竟他开过来再开回去就必定会错过早上的训练。
“你能明天早上八点半之前将沅沅送去基地吗?”
“我我我我可以!只要我有车!”
该说不说,李胜利也是懂得抓住机会的!
虞文华满意他的的反应,点头道:“那你今天开着三轮车跟我后面,记一下路,到时候给三轮车和你都弄个通行证。”
“哎,好!”
李胜利用力点头。
这份工作太闲了,闲的他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时沅沅今天没睡懒觉,在他们聊完的时候,时沅沅就已经整装待发了。
“看来准备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了啊。”
虞文华笑着道,将一份资料递了过去:“这是目前航天基地剩下的人员,自从之前的事情闹过后,老一辈的科研家都‘靠边站’,现在能安排给你的人手,都是刚毕业的年轻人,他们大概甚至都没见过导弹实体。”
时沅沅看着资料,还有点心虚嘞。
她也没摸过啊!
不过她脑海中的知识,代表她是站在巨人肩膀上造房子,那岂不是高楼大厦平地起?
哼哼,就是这么自信。
“不过,怎么一个女实验员都没有?”时沅沅翻开完了自己这个小队的成员名单,一共二十个人,都是男的。
虞文华摇头表示不知道。
时沅沅也只能等去了实验基地再看结果了。
吃完早饭,时沅沅坐在虞文华越野车的副驾驶上,而李胜利在尝试电动三轮车。
只要一拧把手,三轮车居然就自己开出去了,根本不用他脚蹬。
“太厉害了!”
时众望拦住他,叮嘱道:“这个电池还不稳定,你先到军区找个地方充电,等之后蓄电池制作更完善点再给你换。”
“哎,好的老老板。”
这称呼真难听啊。
时沅沅被送到航天基地,门口已经有等待的实验员了。
他们眼神落在走下来的时沅沅身上,目光里满是疑惑。
许林全已经在等着了,他笑着上前:“时总设计师,半个月不见,长高了不少啊。”
时沅沅呵呵一笑,露出了缺了的一颗门牙。
这一幕让其他人更是心中疑惑。
站着的有五六十人,女性不超过五个,全都站在最后面。
许林全笑着转身介绍道:“这位就是上头派来的高级设计师,时沅沅同志,大家掌声欢迎!”
稀稀拉拉的掌声响起,许林全的笑容变得有些难看。
这些个实验员自视清高,一向看不起其他人,哪怕是老一辈的实验人员他们也觉得脱离了时代。
殊不知,他们的自负,才是最脱离时代的。
时沅沅上前一步,扬声道:“你们是瞧不起我对嘛?觉得我不配这个位置?”
一个男生上前一步,质疑道:“你几岁?你看着顶多七八岁,别是小学还没毕业吧,还高级工程师?别开玩笑了,我怎么可能跟着一个能当我女儿的人工作?这说出去岂不是让别人笑掉大牙了!”
时沅沅丝毫没生气:“哦,你莫不是嫉妒了,嫉妒我比你聪明?毕竟你七岁的时候还在过家家呢。”
她毫不留情的反嘲讽,让那男生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可偏偏碍于许林全,只能咽下这口气。
年轻一辈的不服,反倒是一旁老一辈的老技工们很是谦逊:“时工你好,我是黄林,是实验室的主任,你有大概了解过我们目前的情况吗?”
时沅沅点头,声音也不带刺了:“黄主任,若是我的资料显示没错的话,一个月前,‘巨潮一号’固体发动机第三次热试车失败,喷管复合材料在三千摄氏度高温下崩裂,这一项目你们目前解决不了吧?”
黄主任眼睛一亮,他叹了口气:“对啊,都炸了三次了,我们也很头疼啊!”
时沅沅表示了解,然后拿出了她来这里炸响的第一炮。
折叠的图纸从她的小包包里掏出来递过去,她勾唇自信道:“黄主任,喷管不是材料强度不够,而是纤维编制角度错了,用30度斜纹编制碳化纤维,再浸酚醛树脂,能扛住4000度高温。”
所有人都听着时沅沅的话。
不了解的人听不懂。
了解的人一脸震惊,那男生直接跑了过来,气的满脸通红:“胡说八道!外国专家都没搞成的技术,你哪来的野路子?骗人的吧!”
他的视线落在黄主任手里的设计图纸上。
不止是他,所有人都靠了过来。
寂静。
时沅沅淡然的看着他们震惊的表情,缓缓开口:“明天开始试验,让车间按这个图纸织样品,要是炸了,我这个总设计师的位置让给你。”
那男生没说话,只是眼神里的轻蔑消失,多了几分忌惮。
或许,这个小不点确实有点实力。
时沅沅在众人的簇拥下,一步步走向她打造的未来!哪怕她掌握了未来的知识,可要是想一步登天是很难的。
从一开始的质疑,到后面的完全信服,时沅沅就用了一天时间。
而‘巨潮一号’导弹的首次发射成功,时沅沅一行团队将时间线整整提前了四年!
在78年的十月份,已经十三岁的时沅沅站在甲板上,看着划破天际的白眼,心里没有多少动容。
因为年代资金等各方面的问题,这比她计划晚了两年。
可转身,看着喜极而泣的实验室成员们,她勾唇笑了。
好歹,没让他们失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