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骨戒:剩余寿命730天 > 第67章 冬至包饺,骨勺盛团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7章 冬至包饺,骨勺盛团圆

冬至这天,古玩街的风带着刀子似的冷,却吹不散巷子里的热闹。听骨轩的炭炉烧得正旺,铜锅里的水“咕嘟”冒泡,陈默蹲在炉边,用块细砂纸打磨着一把骨勺——勺柄是用鹿骨磨的,被岁月盘得发亮,勺头边缘有些磕碰,是张奶奶嫁过来时带的嫁妆,说是当年她娘用这勺子喂她吃第一口饺子。

“素面馆的馅料拌好了!”疯和尚端着个大盆冲进来,盆里的白菜猪肉馅冒着热气,油星子溅在炭炉上,发出“滋滋”的响,“老和尚说,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我特意多放了点姜末,驱寒!”他拿起骨勺舀了点馅料尝,烫得直吐舌头,“香!比去年的还香!”

苏清月正坐在桌边擀皮,面团在她手里转得飞快,擀出的饺子皮圆滚滚的,边缘带着均匀的褶。“阿木寄来的茶山冬笋到了,”她指着旁边的竹篮,笋丝切得细细的,混在馅料里,“老族长说冬笋包饺子鲜,让咱们尝尝山里的味道。”

陈默用骨勺舀起馅料,往饺子皮里放,勺头的弧度刚好,不多不少。骨纹印记贴着勺柄微微发烫,他忽然看到个画面:张奶奶年轻时坐在煤油灯下,也是用这把骨勺包饺子,旁边的张爷爷正给孩子擦鼻涕,饺子的热气模糊了窗玻璃,像蒙了层白纱。

“这勺子的柄上有字。”苏清月凑过来看,用指甲刮了刮勺柄的磨损处,露出个模糊的“团”字,“是‘团圆’的‘团’吧?”

张奶奶端着盘刚和好的面走进来,闻言笑了:“是我娘刻的,她说用这勺子包的饺子,吃了能团团圆圆。”她拿起骨勺,熟练地舀馅、捏褶,动作一气呵成,“当年我爹跑船没回来,我娘就用这勺子给我包饺子,说‘勺在,家就在’。”

快递员小张带着媳妇和孩子过来了,孩子手里攥着个小面团,捏得歪歪扭扭的。“王馆长让我带句话,”小张媳妇擀着皮,“他今天值夜班,让咱们多包点,他晚点过来拿,说就爱吃你家的饺子。”

陈默往骨勺里多放了点冬笋,包了几个“冬笋馅”的,放在一边做记号。疯和尚包的饺子却像个小包子,馅料塞得太满,煮的时候准会破。“你这是饺子还是团子?”苏清月笑着打趣,手里却帮他把露出来的馅塞回去。

炭炉上的水开了,陈默把饺子下进去,骨勺在锅里轻轻搅动,防止粘连。饺子在水里翻滚,像一群白胖的鱼,骨勺碰到锅底,发出“叮叮”的轻响,像在给这团圆的时刻伴奏。

第一锅饺子出锅时,香气漫了满铺。陈默用骨勺给每个人盛了碗,张奶奶的碗里多了两个带硬币的——是她偷偷包进去的,说吃到的人来年财运旺。孩子吃到硬币,举着欢呼,硬币在骨勺里转了圈,映着灯光,像颗小太阳。

雪不知何时停了,月亮从云里钻出来,给老槐树的枝桠镀上了层银。陈默望着窗外,听着屋里的笑语,手里的骨勺还带着饺子汤的暖意。他知道,这把骨勺会年复一年地舀起馅料,这饺子会在每个冬至夜冒着热气,而那些藏在勺柄里的“团”子,藏在汤里的暖,会像这炭炉的火,在岁月里烧得旺旺的,照亮每个团圆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