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闻这番污言秽语,赵敏怒不可遏:霍都!你这 ** 老贼!枉我尊称你一声祖父,竟如此卑劣!

敏敏,识时务者为俊杰。陛下神威盖世,剿灭大元指日可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你想殉国,老夫可不愿陪葬。

霍都大言不惭地说道,全然不顾旁人鄙夷的目光。

能将厚颜 ** 演绎到这般境界,也算难得。

朱厚烈却对他愈发赏识。

像霍都这等人物,只是时运不济。若得机遇,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既然金轮法王已死,朱厚烈也无心继续滞留武当。

杨逍。他不再多言,准备率众离去。

杨逍听到朱厚烈召唤,立即上前应道:微臣在此!

带上敏敏郡主,启程。

朱厚烈言罢转身欲走。

张三丰忽而迈步,挡在朱厚烈面前。

张真人此举何意?莫非要以怨报德?

朱厚烈眉头紧锁,对张三丰充满戒备。

陛下误会了,贫道并无冒犯之意。

此番武当遭劫,多蒙陛下援手。

贫道观陛下胸怀大志,所图者当是七国疆土?

张三丰含笑而言,试探朱厚烈心意。

朱厚烈坦然道:真人慧眼如炬。

张三丰颔首道:七国纷争,生灵涂炭,确需明主一统乾坤。

言谈间似对朱厚烈颇为赞许。

忽而话锋一转,肃然道:望陛下得天下后,勤政爱民。

若陛下暴虐无道,致使民不聊生,贫道决不坐视。

另则陛下先前所用剑招虽威力惊人,却过于阴邪。

望陛下慎用此招,以免心性入魔!

张三丰此番阻拦,实为告诫朱厚烈。

同时表明立场:

不阻朱厚烈争霸天下;

但若其祸乱苍生,必将与之对立。

更劝其勿滥用剑血浮生,免堕魔道。

朱厚烈对此不以为意,淡然道:来日之事,尚未可知。或许朕会成为一代明君,造福黎民。

“或许有一天,朕会变成残暴的昏君。那时张真人就该替天行道,诛杀暴君。若真到那地步,朕反而希望张真人能动手。”

“不过以张真人目前的功力,还杀不了朕。所以朕更期待张真人勤修苦练,早日具备弑君的实力。”

说完这番话,朱厚烈踱到周芷若跟前,含笑道:“周姑娘,数月不见,愈发标致了。”

他转而看向宋青书:“周姑娘既入武当,前途无量。你的良配该是朕这般雄才大略之人,而非江湖门派的纨绔子弟。”

“朕知你心中仍有恨意。好好练功吧,朕在皇宫等你来行刺。”

交代完毕,朱厚烈便带着明教部众准备离去。蒙元军中除赵敏外,其余人皆未为难。

山脚下,五万明教精锐正与蒙元大军对峙。见朱厚烈携赵敏下山,元军立即合围。

“全部退开!”赵敏急令。她心知肚明:凭现有兵力根本拦不住朱厚烈与其教众,强行阻拦只会徒增伤亡。不如保存实力应对后续战事。

虽成俘虏,赵敏却毫不惊慌。在她眼中,朱厚烈不过是个好色之徒,自己反倒安全无虞。甚至觉得......被他轻薄也未必是坏事。

但她显然多虑了。朱厚烈留她性命,更多是看重其过人才智——这等聪慧女子,杀了实在可惜。真正因美色而赦免的,唯周芷若一人而已。

朱厚烈带人离去后,宋青书快步走到张三丰跟前:太师父,您方才为何不对朱厚烈出手?

张三丰捋须答道:为师先前已说过,如今天下战乱不休,黎民百姓深受其苦,该有人站出来终结乱世了。朱厚烈确非等闲之辈,最有可能完成天下一统,为师自然不会为难他。

再者,这位大明皇帝所言不虚,以他如今的武功修为,即便为师要取其性命也绝非易事。

更何况今 ** 确实是来相助武当。若非朱厚烈及时现身,我武当派恐有灭门之祸。为师岂能做那恩将仇报之事?

宋青书闻言垂首不语。张三丰所言句句在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此刻都没有对朱厚烈出手的理由。

抛开其他不谈,今日朱厚烈确实是武当的救命恩人。比起那些沽名钓誉的名门正派,张三丰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既然受了朱厚烈的恩惠,武当自当知恩图报。

张三丰虽看似超然物外,实则心系苍生。他深知七国不统一,战火就永无宁日。要实现天下太平,唯有走向统一。而放眼七国,能担此重任者屈指可数。

锋芒初露的朱厚烈算得上一个。此人武功盖世,行事果决,且大明国力强盛。此外便是大秦的祖龙,虽不谙武功,却是难得的明君。当今天下,唯此二人有望完成统一大业。

至于最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但张三丰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他只盼这两位都是仁德之君,能让天下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若这二人最终都沦为昏聩暴虐之徒,张三丰定当竭尽所能,与之抗衡!

纵然届时二人的生死已非他所能掌控,亦无妨。

至少他张三丰此生问心无愧,足矣……

金轮法王破境天人却败于朱厚烈之手的消息,如野火燎原般传开。

蒙元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军中士气萎靡不振。

面对大明铁骑压境,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朝堂之上愁云密布。

绝望的气息笼罩着蒙元皇宫,死寂一片。

民间百姓亦在热议此事:

听说了吗?蒙元国师前日突破天人境,竟被人斩杀了!

早传遍了!金轮法王殒命于大明皇帝之手。

当真?那大明皇帝年方二十出头,竟能斩杀天人强者?

听闻他虽仅是大宗师,却身怀绝世武学,更可怕的是——不死不灭!

胡说!世上哪有不死之人?

千真万确!据说大明皇帝能御使雷霆,受再重的伤也能瞬间痊愈。金轮法王在他胸口轰出碗口大的血洞,转眼便恢复如初!

天爷!这岂不是神仙手段?

如今民间都在传,说大明皇帝是天神下凡来平定乱世的!

等天下太平了,大明皇帝一统江山,不知百姓能否过上好日子?

我倒是拥护大明皇帝,听闻他体恤民情,收复边疆后对当地百姓十分仁慈!

当真?他们真的没有劫掠百姓?

千真万确!我边疆的亲戚说,战乱时虽受波及,但事后大明皇帝都给予了补偿。

......

朱厚烈对待敌国百姓的仁政,很快传遍蒙元各地。

这消息让蒙元百姓安心不少,许多人甚至盼着朱厚烈早日攻下蒙元。

当然,持这种想法的大多是宋人后裔。

此时朱厚烈已击败金轮法王,援军也已就位,他立即挥师东进,直取湖海关。

湖海关仅剩的三十万守军根本无力抵抗。

短短一日,朱厚烈便攻陷湖海关,大军直指蒙元皇城。

蒙元皇城内一片死寂,群臣面色凝重。

都哑巴了吗?快给朕出个主意!

龙椅上的蒙元皇帝暴跳如雷,眼看敌军逼近皇城,怎能不急?

可满朝文武无人应答,面对如此局势,众人束手无策。

汝阳王出列奏道:陛下,当务之急是集结所有兵力死守皇城。

死守又有何用?以大明皇帝的战力,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

一位官员低声说道。

朝中多数大臣其实已心生降意,只是不敢明言,生怕招来杀身之祸。

蒙元朝廷上下,已然陷入绝望。

皇上,眼下唯有固守皇城,同时......向外界求援。

听到汝阳王的提议,蒙元皇帝神色一凝:求援?找谁相助?

大汉与大宋。汝阳王答道。

他们岂会出手?皇帝显然不信。

在蒙元皇帝看来,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大汉与蒙元素无交情,而大宋更是与蒙元势同水火——蒙元疆域大半皆取自大宋,两国可谓血海深仇。敌人不趁机落井下石已是万幸,怎会施以援手?

陛下明鉴,兔死狐悲之理古今皆然。如今朱厚烈举兵来犯,其野心昭然若揭。他图谋的何止蒙元?分明是要吞并七国!

若蒙元陷落,朱厚烈兵锋所向,下一个会是谁?只要阐明利害,臣相信大宋、大汉必会出兵相助。虽需割让些利益,但总好过 ** 之祸。

汝阳王一番剖析,令皇帝豁然开朗。原本绝望的君王顿时重燃希望,即刻下诏:速遣使节奔赴两国求援!

事关存亡,蒙元皇帝不敢耽搁。当日便有使团疾驰而出,分别赶往大宋与大汉。

与此同时,刚攻占湖海关的朱厚烈正在整饬军务,安抚民心。夜幕降临,中军帐内灯火通明,于将军、陆小凤、邀月怜星、杨逍及赵敏等心腹齐聚一堂。

朱厚烈环视众人,缓缓问道:诸位爱卿若身处蒙元可汗之位,面对朕的虎狼之师,可有良策自保?

殿中群臣陷入沉思。

于将军率先抱拳道:末将以为,当退守汗庭,固守待援,再寻议和之机。

杨逍颔首道:此乃上策,除此之外,蒙元确实别无选择。

霍都忽然抚掌轻笑:二位所言虽善,但依本官之见,我那侄儿可汗尚有更高明的对策。

愿闻其详。二人异口同声。

霍都意味深长地吐出六字:狡兔死,走狗烹。

众人尚在思索之际,陆小凤已然会意:霍大人的意思是,蒙元会向邻国借兵?

霍都赞许地点头:陆大人果然慧眼如炬。

朱厚烈此时也不再隐瞒:朕亦是这般思量。若易地而处,蒙元必会遣使求援。只需许以重利,陈明利害,大汉与大宋定不会坐视不理。

杨逍闻言眉头紧锁:陛下,大汉或有可能出兵相助。但大宋......作为宋人,他深知两国血海深仇。

陆小凤却轻轻摇头:杨教主此言差矣。依陆某看来,大宋出兵的可能,反倒远胜大汉。

大汉国富兵强,即便陛下吞并蒙元后挥师东进,他们也有恃无恐。而大宋积弱已久,多年来被蒙元蚕食疆土......

“假如你是大宋皇帝,突然出现一个能威胁蒙元的势力。若让他成功吞并蒙元,接下来最可能剑指何方?”

陆小凤这番剖析鞭辟入里,众人闻言恍然。

杨逍亦迅速会意——确是这个道理。若他是大宋皇帝,眼见强于自己的蒙元都将覆灭于大明之手,必会对其生出十二分戒心。一旦蒙元疆土尽归大明,这头猛虎的下个猎物,除了最孱弱的大宋还能是谁?

但凡大宋君主稍有远见,断不会坐视不理。最可能的局面,便是大宋暂搁旧怨,出兵驰援蒙元。

“是在下思虑不周。”杨逍面色晦暗,“如此看来,宋廷当真可能助蒙抗明。”身为宋人,他心底仍存故土之念。可叹这腐朽王朝若真有血性,当初又怎会任蒙元践踏疆土?如今反倒要救昔日仇敌,何其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