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风起荆南 > 第91章 黄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黄忠(出生年份不详—公元220年),字汉升,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破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拜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公元220年),黄忠病逝。蜀汉景耀三年(公元260年),追谥为刚侯。黄忠在后世多以勇猛的老将形象出现于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中。《三国演义》里,刘备称汉中王后,将其封为“五虎上将”之一,而黄忠的名字在中国逐渐成为了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荆州刺史刘表出任荆州牧。黄忠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随从其侄刘磐驻军长沙攸县(今湖南省攸县)。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刘表病死。曹操降下荆州后,以黄忠代理裨将军,仍然在长沙郡仕官,归长沙太守韩玄统属。其一,黄忠是一位家庭不幸的人,这促使他对功名利禄不感兴趣,意志消沉。黄忠的妻子在难产时离世,留下了一个大胖小子黄叙。虽然黄忠中年丧偶,但他没有再婚。不久后,黄叙也死于一场大瘟疫,这使黄忠一直郁郁寡欢,整天皱着眉头。现在黄忠在领导眼里恰恰是一位沉默寡言、郁郁不乐的人,领导们是否能提拔这样的人呢?他们不知道黄忠心里憋着什么事。这是黄忠家庭不幸的其中一个方面。其二,在黄忠丧妻绝子后,他的好友刘磐前来相劝,希望他不要再沉湎于悲伤之中,而是跟随自己一起建功立业。然而,荆州实际上是由蔡瑁掌控,而蔡瑁被史书公认为是一个小人。由于蔡瑁主张“持盈守成”,而刘、黄主张“高掌远跖”,他们之间的矛盾激化,从而导致黄忠不受重用,被埋没。第三个原因是黄忠遭遇强敌,时乖命蹇。黄忠第一次出道就碰上了东吴的猛将太史慈,太史慈是个弓马熟练的猛将,被形容为“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狮”。第四,曹操在夺取荆州后犯了一个失误,他应该重视人才,特别是黄忠。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做。曹操想着如何统一国家,因此忽略了黄忠。第五,韩玄设防,曹操不要黄忠,只能跟着韩玄干。一开始,韩玄对待黄忠还算友好,但实际上他内心小人,外表君子,对黄忠处处提防,防止他崛起。黄忠在韩玄手下,只能处理些小事情,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归降刘备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刘备与孙权组成“孙刘联军”大败曹操军,曹操北归。刘备则趁机占领荆州,率领赵云等南征长沙四郡。正是这长沙一战,黄忠的才能,终于被人发现。当时刘备派关羽攻打长沙,而对手正是黄忠。黄忠当时的名气还不是很大,刘备和关羽在荆州待了很多年,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赤壁之战后,关羽请战去取长沙,当时长沙的太守是韩玄,军师诸葛亮比较了解长沙的境况。他提议关羽可以带6000人马前往,一举攻之。关羽一向自视过高,而且认为韩玄和黄忠都不足为惧,他认为带6000人马简直是大材小用,于是仅带了500人马就要求前往。因为此时他并没有将垂垂老矣的黄忠放在眼里,关羽认为他已经年过半百,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的。关羽的脾气倔强,一旦决定了的事是很难改变的,诸葛亮知道多说无益,便也答应了。作为大将一向很少有败绩的他在这一战中可以说是长了见识。相对于黄忠,他对关羽的名号是有一些了解的,即使是这样,他同样自信,认为这500人根本不在话下,即使再来多一倍的人,也有信心将他全部打败。自此,二人大战一触即发,同样都是带着最不可一世的态度。他们的斗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共战百余个回合,双方竟然打成了平手,而一向自信的关羽在这场切磋中也感觉到了黄忠不凡的实力。他也暗自调整了策略,准备第二场的斗争,这一次,又斗了几十个回合,在踌躇之际,关羽使计诈降,黄忠不知,转而上了当。在追关羽的过程中,马失前蹄,整个人被掀翻在地。原以为关羽会趁机攻击,可是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放了黄忠,或许是英雄爱英雄的缘故,此一战,黄忠败。最后一场是在第三天,仅仅三十回合。黄忠也同样用了诈败的方法,相似的桥段出现了,黄忠假意射击,却并没有杀关羽,只是射在了关羽的盔上,也是为了昨日关羽的不杀之恩。三场切磋,看似无果,实则胜负已分。两个英雄的比试都带着惺惺相惜之感,也是此战,让二人不打不相识,后来关羽还向刘备引荐了黄忠,那场战争的结果是关羽和黄忠打了个平局,从那以后黄忠名声大振,因为他竟然能与常年立于不败之地的关公打个平手。黄忠在战争中利用出色的弓箭令关羽措手不及,在那个时候能够与过五将斩六将的关公齐肩作战的可不多。在刘备的步步紧逼之下,韩玄亮出白旗,主动投降归顺,而黄忠也因此受到了刘备的重视,归于刘备军中。更让众人惊讶的是,当时的黄忠已经62岁了。诸葛孔明虽然之前对黄忠的名字略知一二,但62岁这个年龄也着实令他吃惊。正所谓那句歇后语,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刘备也因遇到了黄忠而欣喜,黄忠这匹千里马终于遇上了明主。

收川立功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由益州牧刘璋部下法正为内应,以帮刘璋对抗汉中张鲁的名义入川,黄忠随军行进。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刘备与刘璋决裂,黄忠与卓膺率兵自葭萌关向成都进兵。刘备先引兵到关中,后与黄忠军队会合。黄忠在战斗中,常冲锋陷阵,勇毅冠绝三军,一路攻到涪城。刘璋派遣部将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前来阻挡,都被击败。黄忠追随刘备进攻绵竹,绵竹守将李严、费诗等先后投降。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黄忠随同刘备率军进攻围困成都。数十日后,刘璋投降。刘备进入成都后,论功行赏,任命黄忠为讨虏将军。

定军扬威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黄忠跟随刘备攻打汉中。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率军与夏侯渊交战。当时,夏侯渊派张合去守护东围鹿角,自己率兵守护南围鹿角。张合的军队在东围鹿角遭遇刘备的进攻而作战不利,夏侯渊便派兵去救张合,以至于跟随夏侯渊在南围鹿角的曹军将士仅剩四百人,但这四百人都是曹军精锐。黄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将夏侯渊斩杀于南围鹿角。曹军失去主帅,军中扰扰,三军皆失色。黄忠趁机进攻曹军大营,大败曹军。黄忠升迁为征西将军。同年,刘备称汉中王,同时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担忧的说:“黄忠的名望,素来无法跟关羽、马超相比也。而如今便令同列。马超、张飞就在附近,亲见黄忠的战功,尚可以。而关羽远在荆州,知道这件事一定不会高兴。是不是应该取消对黄忠的任命?”先主曰:“我自然应当解决这件事。”刘备派遣费诗去说服关羽。于是,黄忠便与关羽、张飞、马超并驾齐驱。刘备又给黄忠赐爵为关内侯。然而,镇守荆州的关羽一直是刚而自矜,在得知黄忠被拜为后将军时,关羽愤怒地骂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经过费诗的劝解,关羽这才消解了怒火。

去世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黄忠去世。其有一子黄叙,英年早逝,故而无后。

景耀三年(公元260年)九月,黄忠被追谥为刚侯。

人物评价

诸葛亮:“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关羽:“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陈寿:“1“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

”2“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灌婴)、滕(夏侯婴)之徒欤?

杨戏:“将军敦壮,摧峰登难,立功立事,于时之干。”

程公许:“蜀将如关羽、张飞、庞统,吴将如周瑜、鲁肃,志长命短,天下重惜之。而马超、黄忠、赵云、费祎、吕蒙、程普、步骘、甘宁辈皆智勇绝伦,足以当一面。”

罗贯中:“1“将军气概与天参,白发犹然困汉南。至死甘心无怨望,临降低首尚怀惭。宝刀灿雪彰神勇,铁骑临风忆战酣。千古高名应不泯,长随孤月照湘潭。”

“2“苍头临大敌,皓首逞神威。力趁雕弓发,风迎雪刃挥。雄声如虎吼,骏马似龙飞。献馘功勋重,开疆展帝畿。”

“3“老将说黄忠,收川立大功。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胆气惊河北,威名镇蜀中。临亡头似雪,犹自显英雄。”

轶事典故

赤血刀

陶弘景《古今刀剑录》一书中,记载黄忠在刘备平定南郡时得到一把刀,颜色如血一般的红色,在汉中战夏侯军时,黄忠用此刀手刃敌兵一百多人。但是,《古今刀剑录》一书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为“疑其书已为後人窜乱”、“真伪参半也”。例如,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关羽已死,《古今刀剑录》却记述为刘备在章武元年铸剑赠与关羽。故而,在距离陶弘景年代较远的三国时代,《古今刀剑录》的记述颇为存疑。

墓址

成都西郊营门口乡黄忠村,有三国名将黄忠的墓。清道光五年(1825年),当时地名叫“鸡矢树”的农民耕地时发现一块书有“黄刚侯讳汉升之墓”的墓碑,几根人骨、一把剑和一块玉,当即告知地主刘沅(字止唐,双流人,清代着名学者,为现代着名学者刘咸荣的祖父,曾选授湖北天门县知县,不就)。墓碑上“讳汉升”三字误,应为“讳忠”。这说明此碑肯定不是三国时期的旧物,大概是唐宋以后人们为黄忠修葺坟墓时所立;但是,这也表明此处应该就是当年黄忠安葬之地。于是,学识渊博、名重乡曲的刘沅便邀集乡绅父老,共同捐资修复黄忠墓,修复的墓高4米,周长约13米;墓园种植松柏。

纪念祠

黄忠祠就建在黄忠墓的旁边。祠内塑有黄忠全身坐像,白髯长飘,精神矍铄。由于黄忠墓的修复和黄忠祠的建立,原来的“鸡矢树”地名逐渐被淡忘,取而代之的是新地名“黄忠墓”。自从黄忠祠、墓建成之后,每年清明时节,乡民们都要在这里赶庙会,祭祀黄忠,祈祷丰年。黄忠祠、墓由此而成为成都西郊一大景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忠祠、墓祭祀之盛似不如前。到了“大跃进”时期,“青年赛过赵子龙,老人赛过老黄忠”的口号流行于神州大地,黄忠祠、墓作为改名为“黄忠村”,一直相沿至今。1965年,为了修整公路,黄忠墓被挖开,墓园柏树也被砍伐。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破四旧”的狂潮呼啸而来,黄忠祠、墓更是难逃厄运,塑像被拆毁,匾联被砸烂。几经破坏,祠、墓几乎荡然无存,惟余一空空棺椁。

黄忠故里

其位于南阳县新店乡北三公里夏饷铺村。现存“季汉后将军刚侯黄忠故里”碑一座,系清宣统二年所立。碑高174厘米,宽67.5厘米,厚19公分。方额。祠堂一座,内有黄忠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