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风起荆南 > 第51章 应对准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铤见此也知道,此时自己不做点儿什么,真到了魏延趁夜袭营自己就算想做些什么也没办法做了。

于是林铤似打气一般的对鲍隆和陈应二人道:“隆哥、陈将军,既然我们猜测魏延极有可能趁夜劫营。宁可有错防一千,也不可漏过一次。今夜极有可能劫营,防备主力也继续交由我部吧。其余诸部轮换休息,未休息的以做策应。”

二人对视一眼,然后转头对林铤道:“就依廷钰兄弟之安排,今夜防备事宜由你统一调度指挥。”

此时二人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对策,之前与零陵军之役也是全凭林铤的出谋划策,最终奇袭成功。这次他们依旧选择完全信任林铤的判断和安排了。

林铤见二人并未出言反对,于是对着二人行礼然后转身退出主将营帐。

回到自己所部驻地,林铤立刻传唤徐盛、廖化、雷薄、鲍喜、鲍威、鲍富等人前来主帐议事。

待众人到齐,林铤率先开口道:“我猜测长沙军今夜必趁夜前来劫营,鲍隆、陈应二位将军以全权将此事交由我统一调度指挥,这次由我部承担防御主力。”

林铤刚说完廖化率先开口道:“我们这点儿人手如何防御?听说这次袭击陈应将军的骑兵就有一千余人,我部士卒满打满算一共也就二百五十余人。”

林铤见廖化的疑问也不着急,便回道:“元俭此言我亦知晓,所以今夜你们除了各族所部的五十人外元俭、文向、仲达各分配两个曲的兵力以做策应。”

“廖化听令!”林铤正襟危坐,威严之声脱口而出。

“末将在!”廖化出列站至营帐中间道。

“今令你率领所部麾下五十名士卒,连同李雷等两个部曲之兵力,在各营帐周围隐蔽埋伏,待长沙军进入营寨正中之时合而为之,必要时可直接歼敌,此战务必要打出威势以挫长沙军之锐气!”林铤说完便给了廖化一面令旗。

廖化接过令旗道“末将领命!”

随后站至一旁。

“雷薄听令!”林铤接着道。

雷薄也出列站至中间位置“末将在!”

“你率领你所部的弓箭手及军中两个曲的弓箭手埋伏于主将大帐后方三十步外,待袭营的长沙军至营寨正中,依号令而击之。”

“另外,将调配与你的弓箭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放箭之时,由第二部准备放箭,待第一部放完箭矢之时,则第二部顶上替换,第一部再行箭矢上弦,第三部预备放箭;第二部放箭之时,由第三部准备放箭,待第二部放完箭矢之时,则第三部顶上替换,第二部再行箭矢上弦,第一部预备放箭;而第三部放箭之时,由第一部准备放箭,待第三部放完箭矢之时,则由第一部顶上替换,第三部再行箭矢上弦,第二部预备放箭。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此为我自创的“弓箭流矢三段叠战之法”,今传于仲达。”林铤厚颜的说道,然后将之前抽空写的的战法要领递给雷薄。

这个战法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三段击”技术,此时还没出现。最早冷兵器的“三段击”出现在南宋时期,火器的“三段击”则是出现在明朝,所以在东汉末年林铤厚颜的说是自己自创的还真挑不出毛病来。

林铤将后世的“三段击”套用在目前的弓箭的攻击上,最大限度的缩短箭矢上弦的时间。目前己方兵力人数弱于长沙军,所部麾下训练也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只能靠出其不意来弥补差距。

雷薄这时也是眼中晶光粼粼的看着林铤道:“谢主公赐法!末将定不辱命!”

“文向,此次你的陷阵队要承担最危险的任务!调配的两个部曲兵力要护卫主将营帐后的弓箭手和阻挡长沙军袭营失败后的撤退路线。此次阻拦长沙军撤退由陷阵队为主,不求全歼敌人,但陷阵队务必以最小的损失完成任务。”林铤又对着徐盛道。

“鲍威、鲍武、鲍喜、鲍富、鲍庆!”

五人随即出列,抱拳行礼等待林铤分配任务。

“你们五人领着所部一人调配一个曲之兵力配合元俭的围剿行动,多配置长枪。”林铤吩咐道。

“末将领命!”五人异口同声的回道。

“今夜如长沙军来劫营,我猜猜多半是魏延带队,且必然是骑兵为主。魏延此人乃是当世顶级武将,勇武之力自是不用多说了,如遇魏延切不可莽撞行事,交由我、文向和元俭一同应付,其余人见之则避。”林铤很郑重的对麾下将士交代道。

打仗是必然要死人的,但是林铤还是希望能努力让自己身边的人能少死一个就少死一个。

林铤今夜也是在赌,赌魏延和杨龄布置了这么久就是为了等一个破绽,这个破绽让之前所有等待而创造出的机会获得最大化的战果。魏延的性格一贯喜欢“冒险”,这次桂阳军两军汇合,魏延已经先袭击桂阳军的援军就是为了迷惑桂阳军,以魏延喜“兵行险招”的做派今夜有很大概率趁夜劫营。魏延再赌,赌桂阳军没人能看破自己的盘算,赌今晚桂阳军松懈;林铤也在赌,赌魏延今夜一定会前来,自己好给魏延来一个瓮中捉鳖。

双方都是在进行一场豪赌,只是林铤自己心里也没把握。

“魏延!今夜你可一定要来啊!”

【关于三段击战法的来历简介:南宋王朝负责镇守陕西、四川的吴玠和吴璘两兄弟,这两人的名气没有韩世忠、岳飞大。吴玠是哥哥,比吴璘大九岁,他创设了一种战法,即:每次战斗之时,他都要挑选一些善于强弓劲弩的兵士,取名叫“注矢队”,有敌来犯时,就分队轮番射击,往往是箭矢不绝,恍如雨下,敌军很多时候还没到跟前就知难而退了。吴璘作为弟弟,战法更加鸡贼,他借鉴了哥哥的经验,再结合更古代一点的“叠战之法”创设了一种更加具有拒敌性和杀伤力的战法,即:分别挑选三个队的不同士兵,等待敌人来之时,互相配合,消灭敌军。第一队是长枪兵,他们屈膝列阵在前,拒金军战马践踏,等金军靠近之时,可以消除掉部分步兵战骑兵的劣势;第二队是弓弩手,等到敌军进入到七十步(约100米)左右的距离时,就万箭齐发,大力杀伤敌军;第三队是更加厉害,杀伤性极强的神臂弓队,他们射击的距离更远,等敌军进入到一百步(约150米)左右的距离时,神臂弓强弩开动,令敌人胆寒。这三个队虽然依次是是长枪兵、强弩兵和神臂弓队,但攻击次序却是反过来使用,越厉害的攻击越早。所列军阵都以拒马身长度为准,用铁钩互相连起来,防止有人异动破坏队形,如果有受伤的也会有替补队员当场顶上。每次上阵,都以鼓令为号,令行禁止,纪律严明。因此,很多时候,金军骑兵只要碰到吴璘的部队,只要看到他排好了“叠战法”,往往就会引兵离去,毕竟人肉碰上这种绞肉机式的打法,也是没什么太多办法的。即便有个别金军队伍不信邪的,几番攻击下来,也会损失惨重,得不偿失。除了兵器之中没有火器外,其实这就是冷兵器时代的“三段击”战法,它能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发挥出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战斗力。后世火器发明以后,明朝初年的名将沐英大概就是借鉴了此法,成为了世界军事史上“三段击”战法的鼻祖,到了明末,这一战法就十分常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