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灶王爷的赊账簿 > 第111章 竹筐里的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场雪落下来时,豆宝正蹲在灶膛前烤红薯。炭火“噼啪”地舔着红薯皮,把表皮烤得焦黑,甜香从裂缝里钻出来,混着灶间的烟火气,在屋里漫成一团暖。窗棂上已经积了层薄雪,像撒了把白糖,把外面的世界裹得白白的。

“去看看你爹编完筐子没。”娘往灶里添了根松柴,火星子猛地窜起来,映得她鬓角的白发亮晶晶的,“王大伯家的嫁妆筐,今儿得送去。”

豆宝捧着烤得烫手的红薯,推开风门往外走。雪粒子打在脸上,凉丝丝的,像撒了把碎冰。爹坐在屋檐下的小马扎上,正用细麻绳给竹筐收边,竹筐是朱红色的,刷了新漆,在白雪映衬下,红得像团跳动的火。旁边堆着三个编好的筐子,都用红布盖着,边角露出精巧的花纹——是爹用竹篾细细刻的缠枝莲。

“爹,红薯熟了。”豆宝把红薯往他手里塞,看他冻得发红的指尖在竹篾上灵活地穿梭,麻绳勒出的红痕嵌在粗糙的皮肉里,像画上去的线。

爹接过红薯,用袖子擦了擦筐上的雪,咬了一大口:“真香。”他指着筐底,“你看这花纹,王大伯说要讨个‘连生贵子’的彩头。”竹篾刻的莲花旁边,果然藏着个小小的胖娃娃,眉眼弯弯的,像在笑。

豆宝伸手摸了摸,竹篾被磨得光滑,带着爹手心的温度。“这得刻多久呀?”她想起昨天半夜醒来,还看见爹屋里的灯亮着,竹条碰撞的轻响顺着窗缝飘进来,像春蚕在啃桑叶。

“不快,”爹往嘴里又塞了口红薯,“得顺着竹篾的纹路刻,不然容易裂。你娘说,做事跟编筐一样,得顺着性子来,强扭着不成。”

正说着,王大伯披着蓑衣来了,帽檐上的雪簌簌往下掉,手里拎着个布包:“给孩子们带的糖糕,刚蒸的。”他掀开红布看筐子,眼睛笑成了条缝,“老哥哥这手艺,真是绝了!比镇上买的还精致。”

爹把最后一个筐子的绳结系好,拍了拍上面的浮雪:“试试结实不?”王大伯伸手拎起筐耳,晃了晃,竹篾发出“咯吱”的轻响,却没变形。“够结实!装两床棉被都稳当。”

娘从屋里出来,手里捧着个陶瓮:“刚酿的米酒,给孩子们暖暖身子。”酒液是琥珀色的,倒进粗瓷碗里,冒着细密的白泡,酒香混着米香漫开来,把雪气都冲散了些。

王大伯喝着酒,说起闺女的嫁妆:“红箱子、新被褥都备齐了,就差这几个筐子装零碎。你说也怪,城里买的皮箱子倒洋气,可总觉得不如竹筐踏实,装着东西心里稳。”

豆宝蹲在旁边,看王大伯的手指在筐沿上摩挲,忽然发现他指节上有个月牙形的疤,跟爹手上的很像。“大伯,您这疤也是编筐弄的?”

王大伯笑了,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雪:“可不是嘛,年轻时学编筐,被竹篾划的。你爹那时总说我‘毛躁’,现在倒成了老伙计。”他看了眼爹,“明儿一早来接亲,还得劳烦老哥哥帮着抬嫁妆。”

爹把空碗递给娘:“没问题,保证把新媳妇风风光光接进门。”

雪越下越大,屋檐下的冰棱结得老长,像串透明的玉坠。豆宝帮着把竹筐搬到王大伯的驴车上,红布在白雪里晃啊晃,像朵开不败的花。爹用麻绳把筐子捆牢,绳结打得又快又稳,是他最拿手的“猪蹄扣”,越拽越紧。

回到屋里时,灶膛的火还旺着,娘正往锅里下汤圆,黑芝麻馅的,浮在水面上,像颗颗黑珍珠。“王大伯家的闺女,小时候总跟你抢糖吃。”娘用漏勺把汤圆捞进碗里,“现在要当新娘子了,时间过得真快。”

豆宝喝着甜滋滋的汤圆汤,看窗外的雪把竹筐的影子埋了半截,忽然觉得这冬天也没那么冷了。爹编筐的竹篾还带着红漆的香,王大伯的糖糕还冒着热气,连屋檐下的冰棱都在阳光下闪着暖光——原来冬天的暖,就藏在这些热热闹闹的盼头里,像灶膛里的炭火,慢慢烧着,就能把整个日子都焐得软软的、甜甜的。

夜里,豆宝躺在床上,听见爹还在灯下打磨竹篾,沙沙的声响混着窗外的雪声,像支温柔的催眠曲。她摸了摸枕头下王大伯给的糖糕,硬邦邦的,却能想象出蒸透后的甜香。明天接亲的唢呐声,该会把整个村子都叫醒吧?就像这雪下藏着的春,总有一天会冒出来,把竹筐里的日子,都染成新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