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灶王爷的赊账簿 > 第37章 麦收换豆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芒种这天,西街的麦场被太阳晒得发烫,打麦机的轰鸣声震得人耳朵发颤。我蹲在麦堆旁翻捡麦穗,指尖划过饱满的麦粒,外壳上的细毛蹭得手心发痒——这是今年的新麦,金红透亮,比往年多收了两成。赵铁柱扛着把木锨从麦场那头走来,锨刃上沾着麦糠,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三妮,扬完这堆就能歇了,他把木锨往麦堆上一插,汗珠顺着脖颈滑进衣领,张少爷说用新麦换咱的秋豆种,一石麦换三斗豆,算他赊的,等秋收了再补两石麦,说是麦豆相换,岁岁轮换

我刚把捡好的麦穗装进布袋,豆宝就推着辆独轮车过来,车上装着个新做的竹筛,筛里是他挑了半天的麦中宝——其实是些颗粒特别饱满的麦粒,说是留着当种,明年准能长出双穗麦婶娘,换...换最好的豆种!他踮脚把筛子往我面前送,麦芒扎得他手背发红,却笑得一脸认真,先生说...好麦配好豆,收成翻一倍!

这孩子十七岁了,已经能独立跟着商队去邻县送豆货,却总惦记着麦场和豆田。前几日在邻县的集市上,他用自家的豆腐换了半袋新麦种,回来就摊在麦场晒,说要让本地的麦子也学学外地的好性子。今早天没亮就去磨坊,把新麦磨成粉,蒸了锅麦饼,说是给大家打打牙祭。

慢着筛,我帮他把筛子放平,麦种要晾到七成干,不然容易发霉。

爹从仓房搬出个旧斗斛,斛壁上刻着二字,漆皮掉了大半,露出里面的木纹。这是你爷爷用的,他把斗斛放在秤旁,当年他总说,以物换物得凭良心,少一升亏了天地,多一合愧了人心,这斗斛量的不是粮食,是人心。

斗斛底部刻着行小字:麦换豆,豆换麦,循环相济,衣食不缺。墨迹被岁月浸得发乌,却透着股买卖往来的实在劲。

正说着,巷口传来的车轮声。赵婶领着几个婆姨推着独轮车过来,车上装着刚蒸好的麦仁粥,陶碗里飘着枣香。刚熬好的,给你们润润嗓子,赵婶把粥碗递过来,又从车上搬下几匹新布,这是给你做新衣裳的,麦收忙,总穿旧衣不像样,算咱赊的,等豆种下地了,给你家送筐新摘的黄瓜。

刘半仙背着布幡晃到麦场边时,幡上的芒种相换四个字沾着麦糠。老朽算到今日宜交易,特来给斗斛开个光,他往斗里撒了把五谷,说是天地作证,交易顺顺当当,又转头冲我笑,你看这新麦的成色,金中带红,是麦裹金,换出去准能换来好豆种。

我抓起把新麦,对着太阳看,麦粒果然泛着层淡淡的红晕,像裹了层碎金。心里暗暗点头——这老神仙虽爱念叨,却总能说出些庄稼人的门道。

张少爷赶着辆马车过来,车上装着十几个麻袋,袋口露出新麦的金红。杨姑娘,我爹说按老规矩,先过秤后装袋,他跳下车时差点被车辙绊着,手里还攥着本账册,每袋都标了斤两,少一两补一斤,绝不亏秤。

豆宝已经抓了把新麦塞进嘴里,嚼得响,麦粉沾在嘴角,像只偷食的小雀。比去年的甜!他含混不清地喊,惹得众人笑起来,连打麦机旁的老把式都停了手里的活,跟着乐。

日头升高时,麦场已经堆起了小山似的麦袋。男人们扛着麻袋往马车上装,脚步踩在麦糠上响;婆姨们蹲在秤旁记账,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混着说笑;连私塾的先生都来了,帮着核对账目,说麦豆交易是大事,一字不能错。

赵铁柱用斗斛量着麦,每斛都刮得平平的,绝不冒尖。张少爷家的麦够实在,他往我这边喊,比约定的多了半斛,咱也不能亏,多给一升豆种。

张少爷笑着摆手:不必不必,就按约定的来,往后还要常换呢。

我往赊账簿上添新账,笔尖划过纸页,沾了点麦粉,写出的字带着毛茸茸的边:西街麦场,以新麦十石换秋豆种三石,赊盈余半斛,以明春新麦相抵。刚写完,豆宝就捡了根麦秆,在账页旁画了个麦捆和豆荚,说是麦豆好兄弟。

三妮你看这豆种!赵铁柱突然从豆仓里抓出把豆种,颗颗圆如珍珠,豆脐处还带着点浅红,红脐豆,三百年才出一批,种下去抗倒伏,亩产比普通豆子多两成!

他话音刚落,一阵风吹过麦场,麦糠打着旋儿飞起,落在豆种上,像给豆子盖了层金纱。婆姨们突然唱起了换粮谣:麦打场,豆归仓,以麦换豆种,来年仓满缸又满,调子混着打麦机的轰鸣,把西街的麦收季唱得热热闹闹。

刘半仙突然对着麦堆和豆袋作揖,黄符被风吹得贴在幡杆上:好兆头!麦豆相抱,这是阴阳相济,来年准是双丰收!

日头偏西时,最后一袋豆种也装上了张少爷的马车。爹用新麦粉蒸了锅麦豆糕,里面掺了碎豆粒,盛在粗瓷碗里,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一碗,麦香混着豆香,暖得人心里发沉。张少爷咬了口糕,突然指着麦场边的空地:杨姑娘,我想在这儿种片豆子,秋收时也用新豆换你的麦种,咱就这么换下去,好不好?

豆宝举着空碗喊:我来种!我保证...种出比赵叔的豆子还好的豆!

暮色漫过麦场时,打麦机的轰鸣声停了,只剩下风吹麦糠的声。我摸着账页上那个麦捆和豆荚的画,突然觉得这账本上记的哪是交易啊,分明是西街人过日子的智慧——你有麦我有豆,你帮我我助你,像麦秆缠着豆藤,互相扶持着,就把日子过成了金红透亮的模样。

赵铁柱突然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块新绣的帕子,上面绣着麦浪和豆田,田埂上站着我和他,旁边的豆宝正举着豆斗笑。我娘绣的,他把帕子塞进我手里,指尖带着点麦芒的刺,说这叫循环图,麦换豆,豆换麦,咱的日子就像这循环,一年比一年殷实。

我捏着帕子,布料上还带着阳光晒过的暖。远处传来归鸟的啼声,混着麦场的麦香,还有豆腐坊飘来的豆浆香。灶王爷画像旁的铜铃铛轻轻晃,晚风掀起账页,那些与的字眼,在暮色里渐渐连成圈,像个永远转不停的年轮,圈里圈外,都是西街人沉甸甸的盼头。

(第三十七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