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灶王爷的赊账簿 > 第101章 竹篮里的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晨露还挂在牵牛花上时,豆宝已经挎着竹篮站在院门口了。竹篮是李伯新编的,篮沿缠着圈红布条,说是“开春讨个鲜灵”。她要去后山采荠菜,娘说要用新采的荠菜包春卷,给沈爷爷尝尝鲜。

“路上当心刺藤。”娘追出来,往她兜里塞了块芝麻糖,“采够一小把就回来,别贪多。”

后山的坡地刚化了冻,泥土软乎乎的,踩上去能陷下半只脚。荠菜贴着地皮冒绿,锯齿状的叶子上沾着露水,豆宝蹲下身,用小铲子轻轻剜着根,生怕碰断了嫩茎。她记得沈爷爷说过,开春的第一茬荠菜最养人,带着股子冲劲,能把一冬天的寒气都逼出去。

“豆宝姐!”远处传来丫蛋的声音,她扎着羊角辫,手里也拎着个小竹篮,“我娘让我采点蒲公英,说泡水喝能败火。”

两个小姑娘凑到一起,荠菜和蒲公英的清香混在风里,像撒了把碎绿。丫蛋忽然指着坡下喊:“你看石头!他又在掏鸟窝!”

豆宝顺着她指的方向看,果然见石头攀在老榆树上,手里举着个草窝,正往树下扔。几只老鸟在他头顶盘旋,“喳喳”叫得急。

“快下来!”豆宝站起来喊,“沈爷爷说掏鸟窝要遭报应的!”

石头撇撇嘴,抱着树干滑下来,手里还攥着根羽毛:“这是斑鸠的窝,里面没蛋。”他把羽毛递给豆宝,“给你,做毽子用。”

羽毛带着点泥土的腥气,却软得像团云。豆宝把它插进竹篮的缝隙里,忽然发现篮子角落沾着片枯叶——是去年深秋的槐树叶,不知怎么卡了一冬,此刻被晨露泡得发潮,倒像块藏在篮底的书签。

“够了够了。”豆宝数着篮子里的荠菜,已经冒了尖,“回去晚了,春卷该蒸过头了。”

往回走时,路过王婶家的菜园,篱笆上爬满了嫩绿的黄瓜藤,藤尖顶着嫩黄的花。王婶正在摘豌豆荚,看见她们就喊:“来,尝尝新摘的豌豆!”

饱满的豌豆荚捏在手里,能感觉到里面圆滚滚的豆粒。豆宝剥开一个,绿莹莹的豌豆滚进嘴里,清甜得像含了口春天的露水。王婶往她篮子里塞了把豌豆:“带回家给你娘,掺在春卷里,香得很。”

竹篮忽然沉了些,荠菜、豌豆、还有那根斑鸠羽毛,挤在一起透着股鲜活气。豆宝摸了摸篮沿的红布条,忽然觉得这竹篮像个小小的春匣子,把后山的绿、菜园的鲜,都锁在了里面。

刚到院门口,就闻见蒸春卷的香气。沈爷爷坐在廊下,手里转着新做的竹蜻蜓,看见豆宝就笑:“采了这么多?够咱吃两顿了。”

娘正在灶房里忙,春卷皮在她手里转得飞快,薄得能透光。“快来帮忙摆盘子,”娘往她手里塞了双筷子,“沈爷爷说要等你的荠菜下锅呢。”

豆宝把荠菜倒进竹筛里,用清水淘洗,水珠顺着菜叶往下滴,在灶台上洇出小小的湿痕。沈爷爷走进来,指着筛子里的荠菜说:“得多洗两遍,根上带的土细,藏得住沙。”

他蹲下来帮忙择菜,手指在菜叶间翻动,动作慢悠悠的。豆宝忽然发现他指关节上有个月牙形的疤,便问:“这疤是咋来的?”

“哦,”沈爷爷笑了,“年轻时在山里砍柴,被斧子划的。当时流了好多血,你太奶奶用灶心土给我敷上,居然没发炎。”他捏起棵荠菜,“你看这根,盘根错节的,像不像过日子?看着乱,实则扎实。”

春卷蒸好时,雾气漫了满灶房。白胖的春卷摆在粗瓷盘里,咬一口,荠菜的鲜混着豌豆的甜,在嘴里炸开。沈爷爷吃得直点头:“还是家里的菜香,镇上的馆子,调不出这股子土腥味。”

爹从地里回来,手里捧着束野蔷薇,粉白的花瓣上还沾着泥。“给你娘插瓶里,”他把花递给豆宝,“墙角的空酒瓶,正好派上用场。”

豆宝找了个玻璃酒瓶,往里面灌了清水,把野蔷薇插进去。粉白的花映着窗外的绿藤,屋里顿时亮堂了不少。娘看着花,忽然说:“等过些日子,咱在院墙边种点蔷薇,明年这个时候,就能爬满半面墙了。”

沈爷爷喝着粥,忽然指着竹篮:“这篮子编得好,李伯的手艺又见长了。当年他给你三婆编的那个针线笸箩,用了二十年都没散架。”

豆宝摸着竹篮粗糙的纹路,忽然觉得这篮子不只是装东西的家什。它装过冬天的炭火,装过春天的荠菜,装过邻里递来的豌豆,装过野蔷薇的芬芳,也装着这一村人,像草木扎根似的,稳稳当当的日子。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空了的竹篮上,红布条在风里轻轻晃。豆宝看着它,忽然盼着明天快点来——她要再挎着这篮子,去采更多的春菜,去装更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