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 > 第251章 盛京烟火照南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盛京城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空气中混杂着硫磺与鲜血的气味。林川站在残缺的盛京城墙上,脚下是裂开的青砖——那是蒸汽火炮留下的痕迹。多尔衮自焚的永福宫仍在冒烟,像一道黑色的幡旗插在满洲龙兴之地。

大人,南京的旨意到了。徐承烈快步走来,甲胄碰撞声惊起了墙头的寒鸦。他如今已褪去少年青涩,眉宇间多了道刀疤,正是上月清剿八旗残部时留下的。

林川接过明黄绢帛,目光扫过上面工整的楷书。崇祯帝晋封他为辽王,赐丹书铁券,字里行间却透着难言的疏离。

陛下要您即刻返京议功。徐承烈低声道,朝中诸公对我们在北方推行的新政颇有微词。

林川望向南方,眼前浮现离开南京时的景象。那时他率军北上,崇祯帝在朝阳门外亲手赐酒,说朕在南京等卿凯旋。如今凯旋了,等待他的却不是庆功宴,而是另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传令各营,三日后拔营。林川将圣旨收入袖中,让王老蔫带锐士营先行,清查沿途驿站。

徐承烈欲言又止:王爷,这一去...

我知道。林川打断他,但该来的总会来。

他转身看向城内,新立的石碑上刻着他亲笔所书的专制之根,今日尽断。可他知道,要断的何止是满清的根,还有千百年来盘踞在这片土地上的陈腐与奴性。

三日后,大军启程。队伍行至山海关时,林川特意在关城前驻足。这座曾经阻挡满清铁骑的雄关,如今城门大开,商旅往来不绝。

守关参将呈上一份密报:王爷,南京近来有不少士子聚集,议论您在北方推行的那套...新政。

林川展开密报,上面详细记录了钱谦益等东林党人在南京的活动。这些曾经标榜清流的文人,如今却成了反对变革最力的守旧派。

继续盯着。林川将密报递给徐承烈,记住,不要打草惊蛇。

队伍继续南下。越是接近南京,沿途的景象就越是让林川心惊。尽管朝廷已经颁布了均田令,但地方上的士绅依然把持着大量田产。在山东境内,他甚至亲眼目睹一伙家丁殴打试图索要田契的农户。

这些士绅,比八旗兵更难对付。徐承烈握紧了刀柄。

林川没有作声。他想起离开盛京前,在永福宫废墟中发现的一本满文日记。上面记载着清军入关后,如何与地方士绅勾结,共同压榨百姓。如今满清已灭,这些士绅却依然故我。

十月初八,大军抵达南京城外。令林川意外的是,前来迎接的除了礼部官员,还有数千名自发前来的百姓。他们举着辽王千岁的牌子,将官道围得水泄不通。

看见了吗?林川对徐承烈低语,这就是我们的根基。

便在此时,一队锦衣卫分开人群,为首的总旗躬身道:王爷,陛下在武英殿等候多时了。

林川整了整衣冠,目光扫过远处紫金山上的明孝陵。那里埋葬着大明的开国皇帝,也埋葬着一个时代的开始与终结。

走吧。他轻夹马腹,让我们去看看,这南京城究竟变成了什么模样。

队伍穿过洪武门,进入皇城。与北上时相比,南京城似乎更加繁华了,但在这繁华之下,林川却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街边的茶楼里,有士子模样的人正在激烈争论着什么;当他的队伍经过时,不少商铺都悄悄关上了门窗。

徐承烈策马靠近,低声道:王爷,情况不太对。

林川微微颔首。他看见在迎接的官员中,礼部侍郎周延儒正用阴冷的目光注视着他。而在周延儒身后,几个江南口音的士绅打扮的人正在交头接耳。

武英殿的轮廓渐渐清晰,金色的琉璃瓦在秋日下闪着刺目的光。林川知道,那里等待他的,将是一场比盛京城下更加凶险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