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九月深秋,辽东大地上一片丰收景象。盛京城外新开垦的农田里,金黄的麦浪在秋风中翻滚,与远处层林尽染的山峦相映成趣。徐承烈站在田埂上,望着正在田间劳作的旗人农户,心中感慨万千。这些曾经驰骋沙场的八旗勇士,如今手持农具,在田间辛勤耕作,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徐将军,一个须发花白的老旗人拄着锄头走来,用生硬的汉语说道,这麦子长得真好,比我们在关外种的强多了。

徐承烈认得这位老人,他是正黄旗的佐领额尔赫,曾经在多尔衮麾下屡立战功。如今额尔赫的脸上虽然多了几分沧桑,但眼神中却透着从未有过的安宁。他粗糙的手掌上布满了新磨出的水泡,但神情却格外满足。

老佐领适应得可好?徐承烈关切地问,顺手帮老人整了整歪斜的斗笠。

额尔赫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门牙的牙龈:好得很!这地里长的粮食,比抢来的吃着香。就是...他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地搓着手,就是这种地的手艺还不太熟。往日在草原上放牧,哪懂得这些精细活计。

这时,王老栓带着几个北直隶的老农走过来。这位在战场上与八旗兵厮杀过的老兵,如今却手把手地教曾经的敌人耕作技术。他挽起裤腿,露出结实的小腿,示范着标准的耕作姿势。

老额,你这垄沟还得再深点。王老栓接过锄头,熟练地翻动着泥土,看到没,要这样扶犁,才能耕得均匀。这黑土地肥得很,只要伺候好了,一亩地能多收三成。

额尔赫认真地学着,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周围的旗人农户也都围过来,仔细观摩。这场景若是放在三年前,任谁都不敢想象。几个年轻的旗人还在用满语低声交流着耕作心得,不时向王老栓投去敬佩的目光。

报——一骑快马疾驰而来,扬起的尘土在秋阳下闪闪发光。马上士兵滚鞍下马,单膝跪地,将军,长白山发现那图余党踪迹!

徐承烈脸色一肃:详细说来。

据探子回报,那图的侄子纳哈亲率领三百多旗人残部,在长白山深处建立据点,扬言要恢复八旗旧制。他们还与朝鲜边境的一些部落勾结,似乎想要借兵。最近他们在鸭绿江一带活动频繁,已经袭击了三支商队。

徐承烈沉思片刻,对王老栓道:老王,这里交给你了。我要亲自带兵去会会这个纳哈亲。

王老栓拍着胸脯,声音洪亮:将军放心,有俺在,保证把这些旗人兄弟都教会种地!等你们回来,保管让他们都变成种地的好把式!

长白山深处,秋色如画。层林尽染,五彩斑斓。纳哈亲站在一处隐蔽的山谷中,望着手下正在操练的三百多名旗人武士,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这些武士虽然衣衫褴褛,但个个神情彪悍,手中的兵器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明人让我们种地,这是要灭我们满人的根!纳哈亲挥舞着弯刀,声音在山谷中回荡,我们要夺回盛京,恢复八旗荣光!让那些背叛祖宗的软骨头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满洲勇士!

一个老旗人忧心忡忡地劝道:少主,如今各旗兄弟大多已经安顿下来,明廷给的待遇不薄。我们这般反抗,恐怕...

住口!纳哈亲怒喝一声,刀尖直指老旗人,贪图安逸的懦夫!你可还记得盛京之耻?可还记得多尔衮大人的血仇?

便在此时,谷外突然响起尖锐的号角声。徐承烈率领的明军已经将山谷团团围住。锐士营的将士们占据制高点,弓箭上弦,刀剑出鞘。

纳哈亲!徐承烈高喊道,放下武器,朝廷可饶你们不死!如今各旗兄弟都已安居乐业,你们何必负隅顽抗?

纳哈亲狂笑一声:徐承烈!你要战便战,何必多言!满洲勇士宁可战死,绝不做明人的奴隶!

战斗一触即发。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额尔赫带着几十个旗人老者赶到了战场。这些老人都是各旗有威望的长者,他们不顾年迈,徒步翻山越岭而来。

纳哈亲!住手!额尔赫气喘吁吁地喊道,你看看这些!他指着身后几个捧着粮食的旗人,这是朝廷分给我们的粮食,这是分给我们的土地!明廷待我们不薄啊!

一个年轻旗人忍不住喊道:老佐领,他们在骗我们!等我们放下武器,他们就会...

闭嘴!额尔赫怒斥道,你可知现在盛京城里的旗人过的是什么日子?家家有田种,娃娃有学上,病了有医官诊治!这比往日在关外茹毛饮血不强上百倍?

纳哈亲看着这些曾经骁勇善战的老兵如今力主归顺,手中的弯刀微微颤抖。就在这时,王老栓也赶到了,他身后跟着几个旗人农户,手里都捧着新收获的粮食。

纳哈亲兄弟,王老栓诚恳地说,看看这些粮食,看看这些土地。往日的仇怨,就让它过去吧。现在大家都是大明子民,何不放下刀剑,共同建设家园?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山谷中。纳哈亲看着眼前的一切,手中的弯刀一声落在地上。这个曾经誓死不降的八旗勇士,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徐承烈立即下令:传令下去,所有归顺的旗人,一律按《八旗安置令》妥善安置。愿意务农的分给土地,愿意经商的提供本钱,愿意从军的编入新军。

消息传回盛京,各地旗人纷纷归顺。短短一个月,就有三万旗人登记入籍。明朝在辽东设立旗人学堂,教授汉文和农耕技术;开办手工作坊,传授各种技艺;还特别允许旗人保留部分传统文化。

然而,徐承烈深知,真正的难题才刚刚开始。要让这些曾经的敌人真正融入大明,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