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二月二,龙抬头。南京城的戒严尚未解除,议会却已经恢复正常议事。只是奉天殿外的守卫增加了一倍,进出都要经过严格盘查。

当务之急是稳定民心。林川在议会特别会议上说,孔胤植等人虽然潜逃,但他们的同党还在暗中活动。最近各地都发生新式农具被毁事件,这明显是有组织的破坏。

王老栓提议:俺觉得应该把新政的好处编成歌谣,让娃娃们传唱。百姓知道了实惠,就不会被人蛊惑。俺们村就有个老秀才编了首《新政好》,可顺口了!

沈万三补充:商人也可以帮忙。我们在各地都有分号,可以传播新政消息。另外,我建议成立商团自卫队,保护新式工坊。

但最重要的还是战事。前线每天都有军报传来,战况十分胶着。准噶尔骑兵来去如风,明军虽然装备精良,但很难捕捉到主力。

这样下去不行。王贞仪从格物院匆匆赶来,她因怀孕未能随军,但仍日夜关注战事,军费消耗太大,必须速战速决。

她展开一幅新式火炮图纸:这是改进的红衣大炮,射程增加三成,精度提高五成。只是...造价昂贵。

多少钱?林川问。

一门要五千两。王贞仪低声道,造二十门就要十万两。而且需要特制的钢材,工期至少要三个月。

代表们倒吸冷气。这相当于一万农户一年的收入,而且时间上也来不及。

林川毫不犹豫,若是能缩短战事,节省的军费何止十万两!立即拨款,让格物院和工部联手研制。

但资金从哪里来?战争债券才发行一半,国库已经见底。临时战争税也要到下个月才能征收。

便在此时,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江南首富沈万三捐银五十万两!

你...林川看着沈万三,不知该说什么。

沈万三笑道:王爷,这不仅是捐给朝廷,也是捐给我们商人自己。商路畅通,赚的何止五十万两?再说,若是新政倒了,我们这些商人又要回到从前,任人宰割。

受他感召,各地商人纷纷解囊。苏州丝绸商会捐二十万两,扬州盐商捐三十万两,浙江茶商捐十万两...短短三天,就凑齐了百万两军费。

更让人感动的是,普通百姓也踊跃捐款。王老栓带着北直隶农户,凑了五千两银子;南京城的工匠行会捐了三万两;连国子监的监生们也捐出了自己的束修。

二月十五,在举国支持下,新式火炮提前完工运抵前线。二月二十,捷报传来:明军在敦煌大破准噶尔,歼敌三万,缴获战马两万匹!

消息传回,举国欢腾。但林川却不敢放松,因为孔胤植等人还没有落网。暗线报告,这些人逃往山东,与当地士绅勾结,仍在策划阴谋。

三月三,上巳节。当南京百姓在秦淮河畔祈福时,徐承烈亲自带领锐士营,悄悄包围了济南府外的一处庄园。

确定在里面?徐承烈问暗探。

确定。孔胤植、周延儒都在,还有十几个重要人物。他们每天密会,似乎在策划更大的行动。

徐承烈一挥手:行动!记住,要抓活的!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半个时辰。这些叛党负隅顽抗,但终究不是锐士营的对手。当孔胤植被押出来时,他怒视徐承烈:

你们这些乱臣贼子!违背祖制,必遭天谴!

徐承烈冷冷道:衍圣公,你勾结外敌、谋刺圣驾时,可想过礼义廉耻?

在庄园里,搜出了与准噶尔往来的密信。原来这场战争,竟是内外勾结的阴谋!孔胤植承诺,只要准噶尔出兵牵制明军,他们就能在南京发动政变。

消息传出,天下震惊。那些还在观望的士绅,纷纷表态支持新政。连最顽固的守旧派,也不得不承认大势已去。

四月清明,议会召开特别会议。钱谦益代表老臣发言,这位曾经最反对新政的老人,此刻老泪纵横:

老臣...知错了。往日总以为祖制不可违,如今才明白,顺应民心才是最大的祖制。从今往后,唯新政是从!

望着奉天殿内团结一心的代表们,林川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经过半年的艰难博弈,新政的砥柱终于立住了。

但他知道,这只是第二卷的开始。经济复兴、科技发展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旧势力的反扑,也绝不会就此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