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盛京城的春天来得格外迟,三月的寒风依然刺骨。帅府议事厅内,关于如何处置八旗制度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三天。

八旗制度乃满清奴役汉人之根本,必须彻底废除!赵铁柱拍案而起,那些旗人往日作威作福,如今岂能轻饶?

阿林保站起身,声音低沉但坚定:赵将军,旗人中也有贫苦百姓。他们世代为兵,不过是遵循祖制...

祖制?范景文冷笑,就是这祖制,让我汉人百姓受尽欺压!

林川静静听着双方的争论,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这时,一个亲兵匆匆进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

带他进来。林川说。

进来的是个旗人老者,衣衫褴褛,跪地时浑身发抖:将军饶命...小老儿只是来讨个公道...

老人家请起。林川亲自扶起他,有何冤屈,但说无妨。

老者泣不成声:小老儿的儿子...被征去当兵,死在关内...如今田地又被收走,我们一家老小...

你的田地被谁收走了?

是...是原来的旗主...

林川眼中寒光一闪:传令:立即彻查所有旗主侵占民田之事!

这个消息很快在盛京传开。许多原本对改制心存抵触的普通旗人,开始转变态度。

三日后,林川颁布《八旗改制令》。主要内容包括:

一、废除八旗军事组织,旗人编入民籍;

二、没收旗主非法占有的土地,分给无地旗人;

三、准许旗人从事各行各业,与汉人一视同仁;

四、保留旗人祭祀等传统文化习俗。

这道法令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响。

在盛京西城的一个旗人聚居区,老旗人纳罕看着手中的文书,双手颤抖:这...这是要断我们的根啊!

他的儿子青年巴图却两眼放光:阿玛,这是好事!从此我可以去做生意,不用世代当兵了!

你懂什么!纳罕怒道,没了旗籍,我们还是满人吗?

类似的争论在旗人家庭中不断上演。

与此同时,在原来的正黄旗驻地,一场冲突正在酝酿。几个旗主暗中串联,想要抵制改制。

林川这是要我们的命!原镶黄旗旗主鄂硕咬牙切齿,没了土地,没了兵权,我们还有什么?

不如...一个旗主做了个砍杀的手势。

就在他们密谋时,门被推开,阿林保带着士兵走了进来。

鄂硕旗主,阿林保平静地说,有人告发你私藏兵器,意图不轨。

鄂硕猛地站起:阿林保!你这个叛徒!

我不是叛徒。阿林保直视着他,我是在拯救我们的族人。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

这场未遂的叛乱被及时平息。但更大的挑战来自基层。

在推行土地重新分配时,发生了令人痛心的一幕。在辽阳附近的一个村庄,汉人农民拒绝与旗人农户共享水源。

他们当年抢我们的地,现在凭什么分我们的水?一个汉人老农激动地说。

对面的旗人老汉低着头,用生硬的汉语说:我...我没抢过地...我儿子死在关内...

林川得知后,亲自赶到现场。他没有责备任何人,而是挽起裤腿,跳进冰冷的水渠。

都过来帮忙!他对围观的百姓喊道,把这段水渠挖通,大家都有水用!

起初没人敢动,但看到林川亲自挥锹挖土,几个年轻人也跳了下来。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当清澈的渠水流进干涸的田地时,汉人老农和旗人老汉的手不知不觉握在了一起。

看到了吗?林川对身边的官员说,仇恨只能制造更多仇恨,唯有共同劳作才能化解隔阂。

然而文化的融合远比想象中艰难。在盛京新设立的学堂里,旗人孩子们学习汉字时遇到了困难。

先生,这个字好难...一个旗人女孩怯生生地说。

教书先生正要发火,忽然想起林川的嘱咐,耐心地蹲下身:来,老师教你一个诀窍...

更让人意外的是,林川下令在学堂里也教授满文。

大帅,这是为何?吴秀才不解。

我们要让他们以懂双语为荣,而不是以说满语为耻。林川解释道,文化的自信,来自于包容,而不是排斥。

一个月后,效果开始显现。在盛京的集市上,开始出现旗人商贩;在田间地头,满汉农民互相传授耕作技巧;在学堂里,孩子们用两种语言嬉戏打闹。

但林川知道,这还远远不够。这日,他收到一份特殊的请求——几个旗人老者想要重修祖坟。

林川当即批复,孝道乃人伦之本,与族裔无关。

这个决定让许多旗人感动不已。纳罕老人带着儿子巴图来到帅府,跪地谢恩。

将军,纳罕老泪纵横,老汉原先错怪您了...

快请起。林川扶起老人,从今往后,你们不再是旗人,也不再是汉人,都是大明的子民。

巴图激动地说:将军,我想报名参加新军!」

林川拍拍他的肩膀,记住,你保卫的是包括你族人在内的所有大明百姓。」

八旗制度的废除,标志着满清统治的彻底终结。但林川明白,要消除三百年的隔阂,还需要一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

而此刻,遥远的江南,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大明的统一之路,依然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