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穿越在温州 > 第24章 瓯海来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永嘉郡都城五马街的春日,总是被工坊的打铁声和书院的读书声填满。妫含刚在议事堂敲定了水利站的建设细节,门口的守卫就匆匆来报:“首领,瓯江南岸来了一群陌生人,说是什么‘瓯海部落’的使者,想要求见您。”

“瓯海部落?”妫含停下手中的笔,眉头微蹙。她只知道鹿城南边是一片广阔的内陆平原,却从未与那里的部落有过往来。“让他们进来吧,带他们去接待室。”

片刻后,五个穿着粗布长衫、腰间系着麻布腰带的人走进了接待室。为首的是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皮肤黝黑,手掌布满老茧,眼神却很清亮——他是瓯海部落的大首领,名叫阿平。

“妫含首领,久仰大名。”阿平一进门就拱手行礼,语气恭敬,“我是瓯海部落的大首领阿平,这次来,是想代表瓯海十三部,与永嘉郡建交。”

妫含请他们坐下,让侍从端来茶水,笑着问道:“阿平首领客气了。我听说瓯海位于鹿城南边的平原,是个部落联盟?不知你们十三部,具体是哪些部落?”

阿平从怀里掏出一张兽皮地图,摊在桌上——上面用炭笔标注着十三个部落的位置,还有密密麻麻的田埂和河流。“回妫含首领,我们瓯海确实是十三部联盟,总人口有一万零一百六十九人。”他指着地图上的标记,逐一介绍,“这是景山部,三百三十一人,住在平原边缘的山脚下,擅长打猎;旁边是梧田部,一千九百七十六人,是我们瓯海人口最多的部落,主要种水稻,每年能产出不少粮食;还有南白象部、茶山部、娄桥部……最远的是泽雅部,三百零八人,住在西边的山坳里,靠种红薯和采茶叶为生。”

妫含看着地图上规整的田埂,心里有些惊讶:“看这田埂的排布,你们瓯海的耕种技术应该很成熟吧?”

阿平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自豪:“我们瓯海的平原土地肥沃,祖辈传下来的耕种法子,能让一亩地多收两成谷子。不过,我们也有难处。”他叹了口气,“平原上没有铁矿,我们的农具都是石制的,磨损得快;而且,每年夏天都会闹水灾,淹了不少稻田,我们只能靠筑土坝防洪,可效果一直不好。”

“没有铁矿?”妫含眼前一亮,“永嘉郡的炼铁厂能造出铁农具,比石制的耐用十倍。要是你们不介意,我们可以用铁农具和你们换粮食,互相帮助。”

阿平眼睛瞬间亮了:“真的?那太好了!我们瓯海每年都有不少余粮,要是能换到铁农具,明年的收成肯定能再涨一截!”他旁边的茶山部首领阿茶也忍不住开口:“妫含首领,我们茶山部种了很多茶树,采的茶叶泡出来的水很香,要是你们喜欢,我们也可以用茶叶换你们的东西。”

妫含笑着点头:“当然可以。永嘉郡不仅有铁农具,还有纺织厂织的细布、医院的草药,都可以和你们交换。我们还编了《永嘉农书》,里面有预防水灾、改良土壤的法子,要是你们需要,我可以给你们抄一份,教你们怎么建更结实的防洪坝。”

“《永嘉农书》?还有预防水灾的法子?”阿平激动得站了起来,“妫含首领,您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我们瓯海的族人,每年都要为水灾发愁,要是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代表瓯海十三部,感谢您的大恩!”

接下来的两天,妫含带着阿平一行人参观了永嘉郡的炼铁厂、纺织厂、书院和水利站。在炼铁厂,阿平看着高炉里流淌的铁水,又摸了摸刚铸好的铁犁,忍不住感叹:“这铁犁真沉,看着就耐用!我们瓯海的族人要是用上这个,就不用天天磨石犁了。”

在书院,阿平看到孩子们坐在教室里读书,手里拿着纸和笔,更是惊讶:“你们竟然让所有孩子都读书?我们瓯海只有首领的孩子才能跟着巫医学几个字,普通族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妫含笑着解释:“在永嘉郡,所有族人都是平等的,不管是首领的孩子还是普通族人的孩子,都能读书识字。知识能让人变得更聪明,知道怎么种好地、怎么防水灾,比什么都重要。”

阿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里对永嘉郡又多了几分敬佩。在水利站,当看到永嘉的族人用水泥修建的水渠,能把水引到需要的田里,还能在雨季排洪时,阿平更是拉着妫含的手说:“妫含首领,您能不能派几个懂水利的人去瓯海?我们想跟着你们学建水渠和防洪坝,以后再也不怕水灾了。”

“当然可以。”妫含爽快地答应,“我会派基建组的阿木带着几个族人去瓯海,帮你们勘察地形,设计防洪坝和水渠。不过,建水渠需要水泥,永嘉郡可以提供,但你们要派族人来帮忙运输,我们一起出力。”

“没问题!”阿平一口答应,“我们瓯海有的是力气大的族人,运输水泥的事,包在我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