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 > 第295章 国运之争!敌人已亮剑,我们无路可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5章 国运之争!敌人已亮剑,我们无路可退!

张勤回到基地的这两个月,生活被压缩成了一条极致单调的直线。

宿舍,实验室。

秦月荣给她制定了全新的作息。

早上七点半起床。

晚上十点,准时休息。

每天保证九小时高强度工作,和八小时充足睡眠。

这是顶尖专家团队论证出的,能让169号的大脑在保持最高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最优方案。

风洞实验的偏差数据,是压在整个项目组头顶的难题。

张勤一头扎了进去。

推翻,计算,建模,再推翻。

每一组参数,每一个变量,她都揉碎了,掰开了,放在显微镜下,一个个地分析。

这天下午,张勤刚结束一组长达五小时的连续仿真。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

郭院士站在门口,神情是前所未有的严肃。

“169号,全体核心组员,二号会议室,立刻开会。”

张勤摘下眼镜,揉了揉酸涩的眼睛。

“是。”

二号会议室。

“利剑”项目所有核心领域的负责人,全部到齐。

发动机总师罗毅,航电系统专家,材料学专家……几十个跺跺脚就能让国内相关领域抖三抖的大佬,此刻全都正襟危坐。

郭院士站在台前,环视一圈。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刚刚进门的张勤身上。

“坐。”

张勤在自己的位置坐下。

“同志们。”郭院士的声音很沉,“今天召集大家,只说一件事。”

“国际形势,比我们所有人想象的,都更加严峻。”

“冷战,已经进入了最关键,也是最危险的对峙期。”

“就在上周,大洋彼岸,通过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军费预算。他们的军事机器,已经全面开动。”

“这意味着什么,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清楚。”

郭院士的拳头,重重砸在讲台上。

“我们的‘利剑’,必须提速!再提速!”

“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不计任何代价!原定的首飞计划,必须提前至少一年!”

“从今天起,”他的声音变得冰冷,“指挥部下达最高指令:取消项目组所有人员的休假,所有对外联络,除家庭专线外,一律切断。”

“直到‘利剑’飞起来那天为止。”

“明白吗?!”

“明白!”

几十个声音,汇成一股洪流。

张勤看着台上的郭院士,平静地吐出两个字。

“明白。”

——————

会议结束,整个基地被上满了发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起来。

灯火通明,成了常态。

每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

国运之争,他们是站在第一线的兵。

无路可退。

时间,来到一九八九年,四月。

这天深夜。

一阵刺耳的警报声,骤然划破了基地的宁静。

是最高级别的紧急召集令。

“所有核心项目组负责人,立刻到一号报告厅集合!重复,立刻到一号报告厅集合!”

张勤从成堆的图纸里抬起头。

她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

十点了。

她抓起椅背上的白大褂,快步冲了出去。

走廊里,全是行色匆匆的人。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惊疑和凝重。

一号报告厅,是整个基地安保级别最高的地方,足以容纳五百人。

只有在宣布最重大的决策,或是传达来自最高层的指示时,才会启用。

张勤走进报告厅时,里面已经坐满了人。

黑压压一片。

她看到了罗毅,看到了各个子项目的总师。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警报,从床上、从实验室里,拉到了这里。

郭院士坐在第一排,背脊挺得笔直。

报告厅前方巨大的幕布,是黑的。

十分钟后。

全员到齐。

报告厅的大门,从外面“咔哒”一声,锁死。

灯光,瞬间熄灭。

只剩下几排昏暗的地灯。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幕布,亮了。

一张黑白照片,出现在所有人眼前。

那是一架飞机的照片。

一架他们从未见过的,外形诡异的飞机。

它通体漆黑,没有流畅的曲线,全身由无数个平直的切面拼接而成,像一个来自外星的黑色怪物。

“这是什么东西?”

“新机型?哪个国家的?”

人群中,响起压抑不住的窃窃私语。

一个穿着黑色夹克的男人,走上讲台。

“各位。”

“华夏时间,八小时前,美丽国,内华达州,托诺帕试飞靶场。”

他顿了顿。

“他们,向全世界,公开展示了这款飞机。”

“代号,F-117,‘夜鹰’。”

“全球首款,已经正式列装部队,并且形成战斗力的……”

男人的声音停住,然后吐出最后几个字。

“……隐身战斗轰炸机。”

话音落下。

报告厅里没有一丝声音。

罗毅猛地站起身,身后的椅子“哐当”一声翻倒在地。

他没回头,也没去扶,只是死死盯着幕布上那个黑色的怪物,嘴唇无声地开合,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台上的男人没有理会这些反应,继续用平直的语调往下说。

“雷达反射截面积,小于零点零一平方米。”

“这意味着,我们现役所有雷达,在它面前,全部失效。”

“它可以在我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飞到任何一座城市的上空,投下炸弹,然后离开。”

“我们,看不见它。”

报告厅里,连呼吸声都消失了。

有人手里的钢笔,“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清脆的响声让旁边的人肩膀一颤。

几十年的追赶。

几代人的心血。

在这一刻,好像成了一个笑话。

郭院士伸出颤抖的手,指向幕布上那个黑色的幽灵。

“他们能造出来,我们,就一定能造出比它更好的!”

“从今天起!”

“我们只有一个敌人,就是时间!”

“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它,踩在脚下!”

所有人的血,都被点燃了。

那股被压抑到极致的情绪,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对!干死他们!”

“没错!我们一定能行!”

“追!拼了这条老命,也要追上去!”

报告厅里,吼声震天。

只有张勤,从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

她安静地看着幕布上的F-117。

在那张扭曲的外形下,她看到的不是强大,而是一种妥协。

一种在现有计算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为了简化电磁散射方程,不得不采用大量平面拼接的,笨拙的妥协。

它为了极致的隐身,牺牲了几乎所有的气动效率。

它不是幽灵。

它是一只瘸了腿的刺猬。

在所有人都沉浸在悲壮的呐喊中时,张勤站了起来。

她一个人,穿过愤怒的人群,走到那片被砸在地上的图纸前,弯腰,捡起一支滚落在地的粉笔。

然后,她走向报告厅前方那块巨大的黑板。

在全场愕然的注视下,她抬起手。

在F-117那棱角分明的投影旁边,她只用了一笔,画出了一条无比平滑、优雅、带着美感的S型曲线。

那条曲线,是“幽灵之剑”进气道的核心设计。

它比F-117那套粗暴的格栅和屏蔽网,领先了整整一个时代。

做完这一切,张勤丢掉粉笔,转过身,面对着台下上百双通红的眼睛。

“各位,不用追了。”

“因为我们的起点,就是它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