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沈少卿探案 > 第105章 账册暗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少卿死死攥着那叠账册,指节泛白,仿佛要将指尖嵌入那已然泛黄发脆的纸页里。这账册不知被人反复摩挲翻阅过多少回,每一笔少记的军粮数量旁,都有用朱砂精心点出的小记号,在昏暗的光线中,恰似一颗颗凝固的血珠,触目惊心。

“去卫统领府的路,我特意绕开了三条街。”周猛脚步匆匆,紧紧跟在沈少卿身后,声音压得极低,透着一丝紧张,“刚刚我瞧见街角闪过个穿灰衣的影子,手一直按在腰间,瞧那模样,像是莲卫的暗记。”

沈少卿微微点头,不动声色地将账册小心塞进内袋,随后又从怀里掏出一块碎银,递给路边卖馄饨的老汉,语气透着几分急切:“大爷,借您的蓑衣一用,实在是赶路要紧。”他迅速披上蓑衣,把帽檐压得极低,很快便融入了夜色之中,远远望去,活脱脱像个赶夜路的货郎。

卫统领府的后门半掩着,门轴上的铁锈在清冷月光的映照下,泛着阵阵冷光,好似暗藏着无尽的危险。沈少卿轻轻推开门,动作极缓,生怕发出一丝声响。就在这时,院角的老槐树上传来“咔嗒”一声——那是机括轻轻响动的声音。他心中一凛,立刻停下脚步,模仿起夜枭的叫声。须臾,树上很快回应了三声短鸣,这正是巡夜侍卫之间约定俗成的暗号。

“是沈先生吗?”树上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原来是去年在边关一同出生入死过的张侍卫。

“别声张。”沈少卿仰头,压低声音说道,“卫统领在不在?”

“在书房呢,刚回来不久,脸色难看得很,还砸了个茶杯。”张侍卫动作轻巧地从树上跃下,递过来一盏蒙着布的灯笼,神色担忧,“里面好像有动静,您可得多留个心眼儿。”

书房的窗纸透出昏黄的光,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醒目,隐隐约约能瞧见里面有人在来回踱步的身影。沈少卿抬手,依照当年抗倭时他们约定好的“平安符”暗号,轻轻敲了三下门。里面的脚步声瞬间戛然而止,紧接着传来卫统领那略带沙哑的声音:“进。”

沈少卿推开门,一股浓烈刺鼻的酒气扑面而来。卫统领背对着门,身形有些摇晃地站在书架跟前,手里还捏着一个空酒坛,那背影看上去无比佝偻,与平日里那个身姿挺拔、威风凛凛的将军判若两人。

“这账册,你怎么看?”沈少卿将账册轻轻放在桌上,烛光在字迹上摇曳跳动,那些“卫”字显得格外刺眼,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卫统领猛地转过身来,双眼通红,布满血丝,像是困兽一般,一把夺过账册,用力撕得粉碎。碎片如雪花般四处纷飞,缓缓落在地上。“假的!全都是假的!”他的声音带着几分癫狂,在这安静的书房里回荡。

“是不是假的,你心里比我清楚。”沈少卿弯腰捡起一片碎纸,上面的朱砂记号依旧清晰可见,“每个记号都和你当年在军粮册上做的标记一模一样,就连下笔的力度都分毫不差。”

卫统领突然大笑起来,笑声里满是浓烈的酒气,透着无尽的悲凉与无奈:“是又如何?那些军粮到底去了哪儿,你真以为我不清楚?都被人换了包装,运到琉球去了!我儿子在那边当通事,通事你知道吧,就是在海外负责翻译等事务的人。他说亲眼看见过一模一样的米袋……”说到这儿,他突然双手捂住脸,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我一直没敢说,就怕他被人灭口……”

沈少卿心里“咯噔”一下,顿时沉了下去。琉球?怪不得账册上的缺口越来越大,原来是有人打着借道海外的主意。他猛地想起三皇子曾说过的 “火箭射粮仓”,脑海中灵光一闪,突然明白了:“三月初三他们根本不是要烧粮,而是要烧掉账册的备份!”

“备份在密室!”卫统领像是突然酒醒了一般,眼神瞬间清明,一把拽住沈少卿,脚步匆匆就往书架后面走去,“我早就留了这一手……”

随着书架缓缓移开,一道暗门悄然露了出来。两人刚进去,就听到外面传来火折子轻轻划响的声音。卫统领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低声惊呼:“他们来了!”

暗门内的石壁上,果真挂着一套完整的账册副本。沈少卿眼疾手快,迅速将副本卷起来,塞进怀里。卫统领则几步冲到墙边,抄起一根长矛,神色决绝:“你带着账册赶紧走,从密道去巡抚府!我在这里拖住他们!”

“一起走啊!”沈少卿焦急地喊道,目光中满是担忧。

“来不及了!”卫统领不由分说,一把将他推进密道,“我儿子还在琉球……这账册是我唯一能保护他的筹码,你一定要让它重见天日!”话音刚落,暗门缓缓合上,紧接着外面就传来兵器激烈碰撞的清脆声响,还夹杂着卫统领那愤怒的怒吼,每一声都仿佛在撞击着沈少卿的心。

密道里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仿佛无尽的黑暗要将人吞噬。沈少卿只能摸索着石壁,艰难地往前爬。怀里的账册紧紧硌着胸口,就好像一块烧得滚烫的烙铁,提醒着他所肩负的重任。他心里清楚,这可不单单是一本账册,这是卫统领拿儿子的安危换来的真相,是那些被偷运的军粮背后,无数人所遭受的冤屈啊。

也不知爬了大概一炷香的工夫,前方隐隐透出一丝微光。沈少卿顿时精神一振,仿佛看到了希望,加快了速度。终于,他从巡抚府后院的枯井里爬了出来。月光轻柔地洒在账册上,那些原本模糊的字迹,此刻突然变得无比清晰——原来,这海上疑云的根源,早就在海外那汹涌的风浪里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