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古风故事集 > 第286章 金榜题名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唐贞观年间,青州地界有个叫李明的书生,家住城东槐花巷。这日天刚蒙蒙亮,李母王氏便摸黑起了床,在灶间忙活开来。她先舀了半碗黄米,又切了块腊肉,想着今日是乡试放榜的日子,得给儿子备顿像样的早饭。

“明儿,该起了。”王氏叩了叩西厢房的木门,里头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不多时,门吱呀一声开了,走出个身着洗得发白青衫的年轻人。这李明生得眉清目秀,只是眼底带着青黑,显是昨夜又熬夜苦读了。

“娘,我不饿。”李明望着灶台上升起的热气,心里却像揣了只兔子。三年一度的乡试,他已是第二回参加。上回名落孙山,父亲临终前的嘱托言犹在耳。想到这儿,他不由得攥紧了袖中的一枚铜钱——那是今早更衣时从旧衫里掉出来的,也不知是哪年塞进去的。

“胡说!今日放榜,吃饱了才有力气看榜。”王氏不由分说,将儿子按在院中的石凳上。石桌上已摆好一碗热气腾腾的黄米粥,旁边还搁着两个白面馍馍,夹着油光发亮的腊肉片。

李明勉强吃了半个馍,忽听得巷口传来喧哗声。几个半大孩子飞奔而过,嘴里嚷着:“看榜去喽!看榜去喽!”他顿时坐不住了,撂下碗筷就要往外走。

“等等!”王氏从屋里追出来,往他怀里塞了块碎银子,“若是中了,少不得要请街坊们吃茶。”

李明应了一声,脚步匆匆地往府学宫赶去。此时天色已大亮,街上行人渐多。卖炊饼的、挑菜担的、赶着驴车运货的,把个青石板的街道挤得满满当当。路过城隍庙前,但见算命的周瞎子正摆开摊子,嘴里念念有词:“测字算命,预卜前程...”

“李相公!”周瞎子虽看不见,耳朵却灵得很,“今日放榜,可要算上一卦?”

李明摸了摸怀里的碎银子,犹豫片刻还是摇了摇头。正要走时,却听周瞎子又道:“老夫夜观天象,见文曲星动,今日必有好消息。”

这话说得李明心里一喜,可转念一想,这老瞎子见谁都说有好消息,无非是想多赚几个铜板。于是不再理会,径直往府学宫去了。

府学宫前的照壁旁,早已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有穿着绸衫的富家子弟,有布衣草鞋的寒门书生,更有许多看热闹的市井百姓。李明挤在人群里,踮着脚往那黄榜上张望。

先从最后一名看起,一个个名字看过去,心越来越沉。看到中间仍不见自己名字,额上已冒出细汗。正灰心时,忽听得身旁有人惊呼:“李明兄,你中了!”

他猛地抬头,果然在榜上第七名处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刹那间,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耳边嗡嗡作响,周遭的喧闹声都听不见了。

“李明兄!李明兄!”同窗赵友德拍着他的肩膀,“还不快回家报喜!”

李明这才回过神来,咧着嘴傻笑,连作揖都忘了,转身就往家跑。一路上撞了好几个人,也顾不上道歉。跑到槐花巷口,远远就看见母亲站在门前张望。

“中了!娘,我中了!”李明气喘吁吁地喊道。

王氏先是一愣,随即双手合十,朝着天空拜了又拜:“祖宗保佑!李家祖宗保佑啊!”

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不到半日就传遍了整条巷子。傍晚时分,李家小院里挤满了前来道贺的邻里。这个送一篮鸡蛋,那个提一条肉,把个王氏忙得团团转。

正热闹时,忽听得门外一阵锣响,两个衙役模样的人抬着个箱笼进来。“哪位是李明李相公?知府大人有请!”

原来按惯例,中举的秀才都要去拜见知府。李明赶紧换了身干净长衫,跟着衙役往府衙去了。

知府姓陈,是个和蔼的中年人。见了李明,先是勉励一番,又赏了十两纹银,一套文房四宝。临了说道:“三日后,本官在醉仙楼设宴,为本府中举的学子庆贺,李生员务必到场。”

从府衙出来,李明只觉得脚下发飘。十两银子!够他们母子半年的嚼用了。他小心翼翼地将银子揣在怀里,走路都格外当心。

转眼到了宴饮之日。醉仙楼是青州最大的酒楼,三楼雅座全被包了下来。十几位新科举人依次落座,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席间,陈知府特意走到李明面前,拍着他的肩膀道:“李生员文章做得极好,尤其是那篇《论漕运》,针砭时弊,颇有见地。”

李明连忙起身逊谢。这时,坐在对面的一个胖举人笑道:“李兄高才,不知可曾婚配?”

这话问得李明一愣,脸上微微发烫。陈知府哈哈大笑:“刘员外这是要做媒不成?”

那刘员外凑近些,低声道:“不瞒诸位,舍妹年方二八,尚未许人。若李兄不弃...”

李明支支吾吾,不知如何作答。正尴尬时,忽听得楼下一阵骚动。一个小厮慌慌张跑上来,在陈知府耳边低语几句。

“什么?竟有这等事!”陈知府脸色骤变,对众人拱了拱手,“诸位慢用,本官有要事在身,先行一步。”

知府一走,宴席顿时冷清下来。众人议论纷纷,都猜测发生了什么事。不多时,消息传来:城西发现一具无名尸,看打扮是个外乡人。

刘员外摇头叹道:“真是晦气!好好的喜庆日子,偏遇上这等事。”

李明却心中一动。他记得前几日读书至深夜,曾听得更夫与人在巷口低语,说什么“城外破庙”、“黑衣人”之类的话。当时只当是闲谈,如今想来,或许与此案有关。

宴席不欢而散。回到家中,李明将此事说与母亲听。王氏念佛道:“阿弥陀佛,这等凶杀之事,你莫要掺和,好生准备来年的会试才是正理。”

谁知第二天一早,两个差役上门,说知府请李举人过府一叙。

到了府衙,陈知府屏退左右,对李明道:“李生员可知昨日命案?”

李明摇头。陈知府续道:“死者是扬州来的绸缎商人,身上财物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