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古风故事集 > 第279章 金簪记其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仁宗年间,汴京城西有个叫张青的青年,原是官宦之后,因父亲遭奸臣陷害,家道中落,只得在街市支了个书画摊子度日。这日正值暮春,细雨霏霏,张青见生意清淡,正要收摊,忽见个衣衫褴褛的老妪跌倒在泥泞中。他忙上前搀扶,见老妪额角磕破,鲜血直流,便撕下衣襟为她包扎,又将她背到附近医馆。

老妪醒来后,从怀中掏出个布包,层层打开,竟是支赤金点翠凤头簪,凤眼镶着两颗红豆大小的明珠,熠熠生辉。老身原是宫里的绣娘,因年迈放出。这簪子是我旧主所赐,如今我命不久矣,望郎君替我寻个有缘人。说罢气绝身亡。张青悲痛之余,典当玉佩,将老妪好生安葬。

却说这日晚间,张青对灯观簪,忽听窗外有女子啜泣声。推窗望去,见个素衣女子立在槐树下,身形模糊,似真似幻。奴家乃二十年前冤死的宫人,感念郎君仁义,特来相告。此簪关系一桩宫廷秘案,切莫示人。言毕化作青烟消散。张青惊疑不定,将金簪贴身藏好。

次日,张青照常出摊。忽见一顶八人抬的青绸轿子停在摊前,轿中走下个戴帷帽的女子,身后跟着四个丫鬟。那女子在摊前驻足,轻声道:敢问先生可曾见过一支赤金点翠凤头簪?声如莺啼。张青心头一震,抬头细看,帷帽轻纱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半张芙蓉面。

女子见张青神色有异,又道:此簪乃家传之物,三月前被歹人劫去。若先生知晓下落,必有重谢。张青思及夜半异事,摇头否认。女子叹息一声,留下锭银子离去。张青捏着尚带余温的银锭,心中怅然若失。

当夜二更,张青忽被一阵急促敲门声惊醒。开门见是个蒙面人,压低声音道:快将金簪交出,否则性命难保!张青急中生智,假意应承,转身时抓起案上砚台砸去。蒙面人闪避不及,肩头中击,仓皇逃走,落下一块腰牌。

张青拾起腰牌,见上面刻着永宁郡王府四字,心中惊疑更甚。忽闻屋顶瓦片轻响,忙吹熄灯火。只见月光下,日间那女子悄然跃下,低声道:郎君莫怕,我乃永宁郡主贴身侍女秋雯。那金簪关系郡主清白,还请郎君相助。

原来永宁郡主的生母早逝,留下这支金簪。半月前郡主及笄礼上,金簪不翼而飞,随后便有谣言说郡主与禁军统领有私。若不能在三日内寻回金簪,郡主便要被迫出家。那蒙面人定是陷害郡主之人所派。秋雯泪光盈盈,如今只有郎君能救郡主了。

张青热血上涌,当即取出金簪。秋雯却道:贼人既已寻来,此地不宜久留。郎君可愿随我入府作证?张青略一思忖,收拾行装随她出门。二人穿街过巷,来到一处僻静宅院。秋雯叩门三长两短,门应声而开。

院内灯火通明,堂上端坐着个华服少女,约莫十六七岁,眉目如画,气质雍容。秋雯上前行礼:郡主,金簪寻回来了。永宁郡主接过金簪,细细查验,忽然变色:这簪子是假的!张青大惊,上前细看,果然见凤头翠羽色泽稍暗,明珠也失了光彩。

便在此时,四周忽然涌出十余个持刀汉子。为首之人哈哈大笑:好个痴心书生,中了我们设的局!秋雯脸色煞白,颤声道:刘管家,你...原来这刘管家是郡王府旧人,因贪墨被老郡王责罚,怀恨在心,与外人勾结欲毁郡主名节。

张青护在郡主身前,厉声道:真簪在我手中,若敢伤害郡主,立时毁去!刘管家投鼠忌器,命人围住二人。僵持之际,忽闻墙外马蹄声急,一队禁军破门而入。当先的年轻将领银甲白袍,正是禁军统领赵元昊。

赵元昊目光扫过郡主,眼中满是痛惜:末将来迟了。转身对刘管家冷喝:尔等阴谋早已败露,还不束手就擒!刘管家见事败,突然扑向郡主。张青不及思索,以身相护,肩头被利刃划伤。赵元昊及时出手,将刘管家制住。

郡主扶住摇摇欲坠的张青,取出绢帕为他包扎。四目相对时,张青见她眼中泪光闪烁,心中不由一颤。赵元昊看在眼里,神色复杂。

原来赵元昊与郡主青梅竹马,早有婚约。金簪失窃后,他暗中查访,得知刘管家与废太子余党勾结,欲借玷污郡主名声打击永宁郡王。今日得密报,及时赶来相救。

郡主将张青安置在别院养伤,日日亲来探望。这日煎药时,郡主轻声道:那日郎君舍身相救,永宁无以为报。张青忙道:郡主金枝玉叶,在下岂敢...话未说完,郡主已将一枚玉佩放入他手中:这是母妃遗物,望郎君好生保管。

赵元昊来探病时,见张青腰间玉佩,脸色微变。夜间邀张青饮酒,坦言道:我知郡主对先生有意,但郡王府水深,望先生三思。张青默然良久,道:在下明白。

次日,张青不辞而别,只留书一封,言说回乡备考。郡主见信泪如雨下,命人四处寻找。而此时张青已在百里之外,忽遇山贼劫道。混乱中包袱散落,那支真金簪滚落在地。贼首见簪大喜:得来全不费工夫!

原来这伙山贼也是刘管家同党,奉命搜寻金簪。张青被掳上山寨,关在柴房中。深夜,忽闻窗外有人轻唤,竟是秋雯。那日分别后,我始终觉得事有蹊跷,一路暗中跟随。她撬开锁链,快随我走。

二人逃至山涧,追兵已至。秋雯为护张青,中箭跌落悬崖。张青悲愤交加,与山贼搏斗时忽见官兵赶来,为首竟是赵元昊。原来自张青离去后,郡主终日郁郁,赵元昊不忍,请命追查金簪真相。

剿灭山贼后,赵元昊在贼巢找到本账册,记录着刘管家与朝中权臣往来。他沉吟片刻,对张青道:此事牵涉甚广,先生不如暂避锋芒。张青却道:在下愿作人证,彻查此案。

二人返京途中,屡遭刺杀。这夜宿在荒庙,张青梦见那素衣女子再次现身:郎君切记,金簪暗格藏有密信。醒来后忙查验金簪,果在凤口处发现机括,内藏血书一封,竟是当年永宁郡王生母被毒杀的证词。

真相大白,原来当今太后为扶亲子登基,害死永宁郡王生母。刘管家等人欲用金簪胁迫郡王就范。仁宗皇帝得知后震怒,将太后党羽一网打尽。

尘埃落定,永宁郡主却一病不起。张青入府探望,见她消瘦许多,心疼不已。郡主握着他的手道:我知你为何离去,但若两情相悦,何惧风雨?窗外赵元昊默默转身,将请婚奏折撕得粉碎。

三月后,张青高中进士,御前钦点时,仁宗见他名字,笑道:可是那个护簪有功的张青?遂赐婚永宁郡主。大婚之日,张青为郡主簪上那支历经磨难的金簪,在她耳边轻道:愿以此簪,绾卿青丝,白头不相离。

洞房花烛夜,郡主却取出个锦盒,内盛另一支一模一样的金簪。这才是母妃遗物。她嫣然一笑,那支赝品,原是我故意遗失的饵。张青愕然,随即恍然——这一切竟是郡主为查生母冤案设的局。

郎君可怪我?郡主依偎在他怀中。张青轻抚她的秀发:若不是这局,你我怎得相遇?二人相视而笑,红烛高烧,映着这对历经磨难的新人。

窗外明月皎洁,照着汴京万家灯火。谁家歌女在唱:金簪记取前生约,玉镜台前今生缘...歌声袅袅,随风散入重楼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