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古风故事集 > 第276章 青囊奇缘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仁宗天圣年间,汴京东南二百里处有个清泉县,县里有个青年郎中姓陈名实,表字去疾。此人医术传自祖上,尤擅针灸,在城南开着一间“济生堂”。这日黄昏,陈实正要闭馆,忽见几个衙役抬着个血人匆匆而来,为首的李班头急道:“陈郎中快救救这囚犯,方才押解途中遇了山贼!”

陈实掀开染血的麻布,见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肩胛处插着半截断箭,面如金纸。他仔细把脉后沉吟道:“箭镞入肺三分,若强取必伤经脉。”遂取来祖传金针,在伤者胸前落下七针,形成北斗形状。说也奇怪,不过半柱香工夫,那囚犯忽然咳嗽着吐出半口淤血,竟悠悠转醒。

李班头连连称奇:“这死囚明日就要问斩,偏生路上遇袭。县尊有令,务必要他活到法场。”陈实闻言一怔,再看那囚犯眉目清朗,不似凶恶之徒,便多问了一句:“不知他所犯何罪?”

“谋害东街绸缎商周员外。”李班头压低声说,“偏生周员外是县尊妻弟。”

囚犯忽然睁开眼,目光清明地望着陈实:“在下林远,实是冤枉的。那日我送药材到周家,撞见他与...”话未说完,李班头便厉声喝止。陈实心中疑惑,待衙役们去外间用饭时,悄悄塞给林远一个油纸包:“这是参片,可吊住元气。”

当夜雷雨交加,陈实辗转难眠。忽闻窗外笃笃作响,开窗竟见只白鸽丢下枚竹管,管内绢布写着:“恩公若疑冤情,明日法场看囚犯右臂。”字迹娟秀,似出自女子之手。

次日午时三刻,法场上林远被按在铡刀前。监斩官掷下火签时,陈实猛然冲上前高喊:“刀下留人!此人右臂必有蹊跷!”仵作查验后果然回报:“囚犯右臂确有陈年箭疮,应是行伍出身。”

这话引得旁听的县尉起身细看,突然变色:“这箭疮莫非是西北军特有的狼牙箭所伤?”原来县尉曾在边关任职,认得这伤痕。林远泪流满面:“小人本是延州厢军,三年前因伤退役,哪敢害人性命?”

案子发回重审,真相很快水落石出。真凶竟是周员外续弦的妻子与账房先生合谋,那日林远送药时恰撞见二人私会。陈实又作证说周员外尸身颈后有细密针孔,显是用了江湖上罕见的“透骨针”。县衙按图索骥,在账房住处搜出凶器。

林远雪冤那日,有个戴帷帽的女子来到济生堂,放下个青布包裹便匆匆离去。陈实打开一看,竟是本失传的《铜人腧穴针灸图》,扉页题着“沐手报恩”四字。

时值暮春,知县夫人染了怪疾,请遍名医皆言“邪风入髓”。陈实被召入府时,见帘后伸出截皓腕,腕间却系着五色丝线。他悬丝诊脉后沉吟:“夫人非病非毒,似是中了苗疆情蛊。”知县大惊,这才道出原委。原来夫人月前去宝相寺上香时,曾被个苗女冲撞。

陈实连夜配制药汤,又以金针封住夫人心脉八穴。施针至第七穴时,忽闻窗外异香扑鼻。他心知有异,故意失手打翻药碗,趁收拾时在窗棂抹了雄黄粉。果然半夜有黑影撬窗,触到雄黄后惨叫一声。家丁追出,擒获个苗装女子,她怀中掉出个巫毒娃娃,胸口插着七根银针。

知县升堂审讯,那苗女竟指着后堂狂笑:“问他十五年前在沅州做下的好事!”原来知县当年在沅州任职时,曾与这苗女相好,后赴任他乡始乱终弃。苗女苦等十年,方知受骗,特来报复。案情大白后,知县被革职查办,夫人蛊毒得解,赠陈实百金为谢。

陈实用这些银钱扩建医馆,又在城西设了义诊所。这日正在义诊,忽见个老汉抱着孩童冲进来:“郎中救救我孙儿!他吞了邻家祖传的玉貔貅!”陈实见孩童面色青紫,当即取来磁石与麻油。先灌服麻油润滑喉肠,又以丝线系磁石缓缓送入。约莫半刻钟,听得孩童喉间作响,竟真吸出个鸽卵大的玉貔貅。

围观众人啧啧称奇时,忽闻街面锣鼓喧天。原是今科放榜,清泉县竟出了个进士。更奇的是,新科进士的马车径直停在济生堂前,车中走下个绿袍官员,朝陈实深深一揖:“恩公可还认得林远?”二人执手相看,皆感慨万千。原来林远冤情得雪后,发愤苦读,今科高中二甲第十八名,授了杭州通判。

林远在陈实家中住了三日,临行前夜,二人对月小酌。酒至半酣,林远忽然击节而歌:“青囊济世丹心在,铁砚磨穿壮志酬。”陈实心中微动,暗忖这诗句似在何处见过。

转眼中秋将至,陈实应邻县同行之邀前去会诊。归途行至翠云山,忽遇暴雨。躲进山神庙时,见已有群客商在内避雨。其中有个老丈突发心疾,陈实施针救治后,客商们感激不尽。雨停后众人结伴下山,却在岔路口被个樵夫拦住:“前方竹林莫去,近日有花妖作祟。”

客商们笑他迷信,唯陈实留了心。果然行至竹林深处,忽闻缕缕异香。几个客商眼神发直,竟朝着雾气深处走去。陈实急取金针刺他们耳后穴道,众人吃痛醒转。此时雾中现出个红衣女子,面容娇艳欲滴,袖中却甩出条藤鞭。陈实以药锄格挡,嗅出她身上有曼陀罗花粉的气味,当即撒出把解药。那女子尖叫一声,掩面遁走。

三日后回到清泉县,却见城里张灯结彩。原来是新任知县到任,正在城隍庙摆流水席。陈实被乡邻推着前去观礼,恰逢知县巡街。八抬大轿经过时,忽有顽童窜出惊马。陈实眼疾手快拉住缰绳,轿帘掀起处,露出张芙蓉面——竟是那夜送书的帷帽女子!

新知县姓苏名文卿,竟是位二十五岁的女进士。她父亲原是太医局博士,因卷入宫廷争斗被贬,临终前将毕生医书托付女儿。苏文卿女扮男装考取功名,上任途中遭遇山贼,正是陈实所救的林远暗中相助才得脱险。

苏知县到任后首要之事竟是整顿医馆。她微服私访济生堂,故意用墨汁涂面扮作乞丐。陈实不嫌污秽,仔细为她诊治“疮疾”,还赠她祛疤膏。苏文卿感动不已,次日以真身来访,二人切磋医术,从《黄帝内经》谈到《千金方》,竟聊到月上中天。

这日陈实出诊归来,见个货郎在医馆前叫卖湘绣。其中一幅《杏林春晓图》针法奇特,他多看了两眼。货郎低声道:“公子好眼力,这是潇湘阁的绣品。”陈实猛然想起,那苗女巫毒娃娃上的刺绣手法与此如出一辙。

当夜他寻至城东潇湘阁,果见绣坊深处有间暗室。推开虚掩的房门,烛光下坐着个白衣女子,正在擦拭具骷髅。见陈实进来,她嫣然一笑:“陈郎中,我等你许久了。”原来此女竟是前朝太医之女,专研人体骨骼。她邀陈实合着医书,却要求用活人试针。

陈实断然拒绝,女子翻脸放出迷烟。危急时刻,苏文卿带衙役破门而入。原来她早怀疑潇湘阁与多起失踪案有关。混乱中女子从密道逃脱,只留下满屋医札。陈苏二人翻阅手稿,发现她竟在研究换骨之术。

时近重阳,开封府来了钦差巡察。这钦差原是苏文卿世叔,酒过三巡后笑道:“贤侄女可知,你与陈郎中的婚事,当年你父亲曾与陈老太医有过口头约定?”苏文卿羞得满面通红,陈实却如醍醐灌顶——难怪父亲临终前再三嘱咐“若遇苏姓医者,当以诚相待”。

正当二人互明心迹之际,清泉县突发时疫。患者先发热咳血,三日便皮肤溃烂。陈实日夜不休研制药方,苏文卿则开仓放粮,隔离病患。这日试药时,陈实不慎染病,高烧中恍惚见个道人递来青囊:“取青龙藤、白虎骨、朱雀砂、玄武甲,以晨露煎服。”

醒后他依言制药,果然药到病除。疫情平息后,百姓集资送了块“神医仁心”的匾额。恰逢林远从杭州寄来贺仪,信中提及已在西湖边觅得宅院,邀他们完婚后同游江南。

吉日选在腊月初八。花轿经过南街时,忽有个癞头和尚拦路讨赏。喜娘给过铜钱,他却盯着花轿念念有词:“玉壶冰心,青囊妙手。前世医仙,今生佳偶。”言罢化作青烟而去,只在雪地上留个药葫芦。

洞房花烛夜,陈实掀开盖头,见苏文卿从怀中取出半块羊脂玉:“父亲说这是信物。”陈实忙从箱底找出另半块,双玉合璧,竟成个葫芦形状。月光透窗而过,玉中显出行小字:“愿为青囊客,白首不相离。”

窗外不知谁家庭院,隐隐传来歌谣:“金针度厄,玉壶济世。良缘天定,鸾凤和鸣...”正是:

青囊妙手解沉疴,铁面明镜断是非。

莫道红尘多坎坷,自有鸳鸯共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