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6章 密谋暗生,绝境求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地窖里的绝望并非铁板一块。在日复一日的凌辱、恐惧与目睹同伴“消失”的刺激下,并非所有女子都选择了彻底的麻木与顺从。求生的本能如同顽强的野草,即便在最坚硬的岩石缝隙中,也要寻找一线生机。

在众多眼神空洞、形销骨立的妇人中,有三位女子显得有些不同。她们同样遭受着非人的折磨,但眼底深处,却偶尔会闪过一丝不甘与戾气。

一位是名叫秦琬的妇人,约莫二十七八岁年纪,据说是某位武官的女儿,自小习过些拳脚,身体较一般女子更为强健结实。她是半年前在骑马郊游时被伪装成马匪的僧人掳来的,性格刚烈,反抗最为激烈,因此也没少吃苦头,身上常带着伤,但眼神始终未曾真正屈服。

另一位叫苏芷,曾是京中一位翰林的续弦夫人,知书达理,心思缜密,被掳来已一年有余。她平日里沉默寡言,但观察力极为敏锐,地窖中僧人的换防规律、入口锁具的样式、甚至哪个僧人性格暴躁哪个稍显犹豫,她都默默记在心里。

第三位则是较林氏早来几个月的一位商人妇,名叫赵四娘,性格泼辣果决,因为试图用藏起的瓷片划伤僧人而被单独关过黑牢,出来后看似老实了,但眼底的恨意却愈发炽烈。

长期的囚禁和共同的苦难,让三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无言的默契。她们通常利用每日饭后短暂的、僧人尚未下来的片刻安静,或是深夜大多数僧人酒足饭饱离去后的间隙,借着起身喝水、如厕的由头,在阴影笼罩的角落,用几乎无法察觉的气声和眼神交换信息。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一次,秦琬在擦身而过时,极快地对苏芷低语,目光扫过那个因咳疾被带走后空出的铺位。

苏芷没有立即回应,但下一次目光交汇时,她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最初的想法是绝望的:或许可以集体绝食?但这个念头很快被否决。那些恶魔根本不会在意她们的死活,只会更早地将“没用”的人清理掉。

逃跑?地窖入口从外反锁,坚固异常,且有专人看守。即便侥幸冲出地窖,寺庙内部结构复杂,僧众众多,她们这些虚弱女子如何对抗?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所有人心知肚明,那就意味着屠杀。

唯一的生路,似乎只剩下一条极其危险的道路:反抗,杀人,然后趁乱逃走。

这个想法太大胆,太疯狂,让最初听到的赵四娘都倒吸一口凉气。“他们…他们人多,还有刀!我们…”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曾经被踢断过的肋骨。

“等死,或者拼一把。”秦琬的眼神在昏暗中闪着狼一样的光,“他们每晚下来,总会放松警惕,会喝酒,会脱去僧袍…那是唯一的机会。”

苏芷则更加冷静地分析困难:“出口每次只能容一人通过,第一个上去的人最关键,必须瞬间制住或者解决掉守门的僧人,夺下他的武器。地窖里我们人数占优,但大多姐妹…早已吓破了胆,未必敢帮手。而且,一旦闹出动静,上面的其他僧人很快就会赶来。”

她们暗中观察,发现通常晚上下来寻欢作乐的僧人有五六个,但留在入口处看守的,通常只有一人,有时甚至因为偷懒或觉得下面都是弱女子无需看守而短暂离开。但即便如此,如何对付一个习武的、携带武器的成年男子?如何确保在混乱中,地窖里这几十个惊惶失措的女子能统一行动,而不是互相踩踏或暴露计划?

她们试图小心翼翼地试探其他人的意思。但结果令人沮丧。大多数女子听到这想法,顿时面无人色,如同听到最恐怖的鬼故事,连连摇头,甚至哀求她们不要这样做,怕会连累所有人一起送死。

“失败了…我们会比死更惨…”一个女子颤抖着说,眼中是彻底的恐惧。

只有少数几个,包括林氏和小翠(在被私下试探时,林氏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与恐惧后,眼中燃起了一丝久违的光亮),以及另外两个新来不久、恨意正浓的年轻女子,暗中表示了愿意参与。但加起来,也不过七八个人,而且大多体弱无力。

希望渺茫,风险巨大。每一次秘密的交谈都让她们的心脏狂跳不已,仿佛下一刻就会被监听或是告发。她们仔细观察僧人下来的时间,注意他们腰间佩带的戒刀或短棍的样式,甚至偷偷藏起一块磨尖的碎骨或一根稍显结实的木刺作为武器。

秦琬负责鼓动和寻找动手的时机;苏芷负责谋划细节和观察规律;赵四娘则利用她泼辣敢闯的劲儿,负责联络那几个愿意参与的姐妹,传递消息。

这个过程漫长而煎熬。她们目睹又一位姐妹因为试图抵抗而被殴打至半死然后拖走,心中的怒火与恐惧交织燃烧。有时,看到僧人醉醺醺下来,守卫松懈,秦琬几乎就要忍不住动手,却被苏芷用眼神死死按住——时机未到,准备不足,贸然行动就是送死。

她们在希望与恐惧之间摇摆,在人性的懦弱与勇敢之间挣扎。求生的本能支撑着她们,而失败的阴影又如影随形。地窖依旧昏暗,恶臭依旧弥漫,每夜的折磨依旧继续。但在这无尽的黑暗与绝望深处,一颗反抗的火种,正在三名女子的精心呵护下,艰难地存活着,等待着那或许永远也不会到来的、渺茫的一线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