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1章 秋试赴杭,求子心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道光七年的秋天,来得比往年似乎更清朗些。江南水乡的暑气渐渐被清凉的秋风涤荡,运河两岸的稻谷初熟,泛起一层淡淡的金黄,与依旧苍翠的桑柳交织,绘就了一幅丰饶而宁静的画卷。

嘉兴府秀水县,书生陈文家的宅院内,却是另一番忙碌景象。几个仆役正将几个沉甸甸的书籍箱笼并一应行李打点妥当,小心地搬上停在后门码头的乌篷船。陈文,字章甫,年方廿八,乃是一名廪膳生员,在学政大人主持的科试中名列前茅,取得了今秋赴省城杭州参加乡试的资格。此番若得中式,便是正途出身的举人老爷,光耀门楣,前程万里。

此刻,他正与妻子张氏在房中做最后的叮嘱。张氏闺名婉如,出身本县书香门第,与陈文成婚已近六载,夫妻二人举案齐眉,感情甚笃。唯有一事,如同心头一缕难以驱散的薄雾,时时笼罩着张氏——婚后多年,她始终未曾生育。

“娘子,行李都已装点妥当,我们这便启程吧。”陈文温言道,他见张氏眉宇间似有一丝愁绪,便知她又为子嗣之事忧心,宽慰道:“此去杭城,一来是为夫赴试,二来也正合你心意。听闻西湖上天竺寺的观音大士,求子最是灵验。你我便同去虔诚拜祷,愿菩萨垂怜,赐我陈家麟儿。”

张氏抬起头,眼中既有对丈夫的柔情,也有一份深切的期盼。她轻声道:“相公所言极是。妾身早已听闻天竺香火鼎盛,圣迹昭着。只是……此番乡试乃相公人生大事,妾身同行,只怕反扰了相公清静,耽误了温书备考。”

陈文执起她的手,笑道:“这是哪里话。有娘子在身边照料起居,为夫方能心无旁骛。况且,舟中亦可读书,两不相误。你一人留在家中,我反要牵挂。”

听得丈夫如此体贴,张氏心中暖融,那缕愁绪也散了几分,颔首柔顺应道:“但凭相公安排。”

夫妇二人出了房门,丫环秋云早已候在廊下,见主人出来,忙躬身道:“老爷,夫人,船家说时辰差不多了,可否这就启程?”

陈文点头:“走吧。”

一行人出了后门,登上等候已久的航船。这是一艘颇为宽敞的客货两用船,中舱布置得洁净雅致,有桌椅床铺。船家解开缆绳,长篙一点,乌篷船便缓缓离岸,滑入波光粼粼的运河之中。

船行平稳,两岸风光如画卷般徐徐展开。稻田、村落、石桥、古塔,依次掠过。陈文在中舱坐定,便从书箱中取出《钦定四书文》和自已往日所做的文章稿本,凝神翻阅起来,不时提笔批注。乡试非同小可,考的是八股制艺、经义策问,非有真才实学且合主考口味不能中式。无数秀才皓首穷经,也难以跨越这仕途之路上最关键的一道门槛。陈文虽颇有才名,亦不敢有丝毫懈怠。

张氏则与秋云坐在舱口,望着窗外流水。她不敢打扰丈夫用功,只是默默地将早已备好的茶点温着,待陈文稍显疲态时,便轻轻递上一杯热茶。她的心思,早已飞向了数百里外的西子湖畔,飞向了那座据说有求必应的观音殿。

秋云年纪小,性子活泼,见夫人出神,便小声说道:“夫人,等到了杭州,拜了观音娘娘,明年这时候,咱们家必定添一位小公子了!”

张氏闻言,脸颊微红,嗔怪地看了她一眼:“休要胡言。”语气中却并无多少责怪之意,反而带着一丝向往。她下意识地轻抚了一下自己的小腹,心中默祷:“大慈大悲观音菩萨,信女张婉如,但求一子,承继陈家香火,日后必重塑金身,广结善缘……”

航船日夜兼程,沿运河一路向西南而行。过石门,经塘栖,沿途可见不少同是赴考士子所乘的船只,有时两船相遇,船上的秀才们还会隔船相揖,互道一声“恭喜”,预祝彼此今科高中,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又兴奋的气息。

数日后,船舱外喧嚣声渐起,人烟愈发稠密。秋云兴奋地叫道:“老爷,夫人,快看!武林门到了!我们到杭州了!”

陈文与张氏闻声走出船舱,但见前方水门高耸,车船如织,码头上挑夫、小贩、旅客往来穿梭,喧声震天。远处屋舍鳞次栉比,市肆繁华,远非嘉兴府城可比。省城杭州,天子东南之重镇,人间繁华之极处,终于在眼前展露其磅礴气象。

陈文深吸一口气,眼中充满斗志。张氏则紧紧握着秋云的手,望着这片陌生的、承载着她巨大希望的天地,心中默默道:“杭州,到了。”

船缓缓靠向码头,他们的命运之舟,也正驶向一个未知的、既充满期盼又暗藏凶险的彼岸。此时的他们,全然不知,一场巨大的灾难,正借着求子心愿的伪装,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