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朝

康熙年间

也许最先崩溃掉的不是事件的当事人,而是养心殿里某位老人。

“为什么!朕明明吸取了前人的教训,而我儿却长成了这般模样!”

朕把最好的都给了他,他为什么还是分不清是非黑白!

......

甘露殿。

“咣当”一声清脆的碎瓷响从上首的帝座响起,是李二一个不留神将身前矮桌上的杯子给碰到了地上。

天幕上最后的定格画面深深的烙印在了每个人的脑海里,李承乾极具张力的反抗,李世民痛失爱子的无奈。

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大唐的那轮烈日身上的散发的温度越来越低。

庙堂里因为烈日的黯淡,仿佛坠入冰窖中,让所有人都忍不住通体冰凉,头皮发麻。

群臣们人都麻了!

为什么?

李世民的心里第一时间就发出了这个疑惑。

朕的罪名为什么不能让朕一人承担,这样的祸事为什么要殃及朕的子孙!

台下

群臣噤若寒蝉,头脑仿佛被重锤砸过一样,晕乎乎的。

这一场太子谋反案所造成的影响力,众人心知肚明,它将会对后来的大唐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

昔年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难道要重演在我贞观了吗?

这些年来,被李世民列在了玄武门第一等功的侯君集内心膨胀的同时,又妒忌同僚屡立大功,怀疑陛下待他太薄。

因此不止一次在家茶饭不思,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当旧人给抛弃了。

而天幕曝光出他伙同太子谋反的信息,更是让他如遭雷击。

这......

我该不该出来请罪?可是看陛下现在这个状态,我要是出声可能会死啊......

另一边。

乖乖的坐在自己位上的李承乾怔住了许久,脑海里种种回忆斑杂的浮现。

“太子哥哥,前朝好玩不好玩啊?丽质能去吗?”

“太子哥哥,青雀他欺负我,他抢我的糖......”

“太子哥哥,稚奴他说谎,分明是他的糖吃完了偷我的!”

“哇哦~太子哥哥要带我们去骑大马咯!阿耶你去不去?”

“小兕子你刚学会儿跑,还想骑大马吗?哈哈哈~”

等到他回神时候,却已泪流满面。

......

上首的大唐皇帝身体早已僵硬,一旁的佳人默默垂泪,细如游丝的抽泣声却偏偏都精准的落在了耳朵里。

最抱有期待的长子就在台下,最爱的发妻就在身边。

最忠心和最具能力的那批才干之臣也还活着。

这样的大唐充满了万籁生机,而李世民的心却千疮百孔。

......

【“李承乾应该拿着青雀稚奴的人头,然后举着长孙皇后的灵位,穿着李渊赐给他的皇太孙的冕服,嘴里大喊我不做第二个大伯,然后撞死在大殿柱子上。”

“当日的李承乾撞死在柱子上,李家老二就集齐 《囚父》《弑兄》《淫嫂》《杀子》四大成就!直接大满贯。”

追评:“不是弟妹吗?”

追评1:“这不是读着顺嘴嘛!”】

【“不能怪李承乾。

因为李承乾翻遍了史书,发现自秦始皇建立封建王朝制度后,历朝历代正常顺位登基的太子,居然只有晋惠帝司马衷一人!

甚至更让李承乾后怕的是,他的前任太子李建成、前前任大隋朝太子杨勇,没有一个善终或者登基!

你说他眼见亲爹复制了那些帝王晚年的操作,宠爱其余儿子,而愈发严苛要求自己到挑刺的程度,群臣也恭维诸王而不是太子,他能不慌吗?”

“李承乾不过盖个房子,于志宁便上疏批评他过于奢华。

李承乾和宦官玩乐,于志宁又上疏批评他,甚至将他比作秦二世。

说白了!太子诸师没一个好东西,全把李承乾当成了刷名望的工具,一个个都想学魏征出名。

太子乳母不止一次劝孔颖达,说孩子大了不能当着众人的面去训斥。

孔颖达这个畜生直接说:有死而已。

什么意思呢?

他说自己的行为是光明的正义的,是谏臣铮事,太子不能听话就是昏君。

张志素也不遑多让,无时无刻不谏,仿佛太子必须言听计从于他一样。

而这个时候,魏王李泰练书法、练丹青,玩乐之余修了一部书送给老爹,被李世民大加赞赏,连连夸赞。

《旧唐书·李泰传》:太宗后尝持泰所上表谓近臣曰:“泰文辞美丽,岂非才士。我中心念泰,卿等所知。但社稷之计,断割恩宠,责其居外者,亦是两全也。”

这样的错觉让李泰认为自己有机会取代李承乾。

晋王李治也在学着魏王去刻意讨老爹欢心。

然而,可怜的太子此时修个房子都要被骂,灰心之余看了宫女跳舞也要被骂,你说他能怎么办?”

追评:“这么看来,皇后死后,李世民还不如奶娘对孩子更关心。”

追评1:“最偏爱的越有恃无恐。”】

......

【“最后,李世民得偿所愿,长子死在了流放的路上,魏王抑郁早逝,晋王登基却身体柔弱,朝政委于妇人之手。

他一手导演的家破人亡的好剧!”】

【“当太子因足疾而跛脚的时候,这个大唐皇帝估计就在想换太子了。”】

【“李世民不理解为何太子要造反!

就好像李承乾无法理解明明自己做的很好的情况下,父皇为何要忽视他的感受,去偏爱魏王和晋王!”】

【“我默默的插一句话哈,我觉得最道心破碎的应该是李纲,老头子一辈子为人刚正,倾心培养了两个太子都没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