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咱们这长白山下有个靠山屯,屯子里有个叫马老四的兽医,五十多岁年纪,秃顶、微胖,整日里背个药箱在十里八乡转悠。此人医术不算顶尖,却有个怪脾气——从不出夜诊。

太阳一下山,任你是村长家的宝贝牲口还是县太爷的千里马,马老四一律摆手拒绝:“夜里看不清病症,怕耽误了。”时间久了,村民们也摸清了他的规矩,不再为难。

这年腊月二十三,小年夜,北风刮得紧,鹅毛大雪下得正酣。马老四烫了壶烧酒,刚切了盘酱肉,门外就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马大夫!救命啊!”一个陌生后生的声音带着哭腔。

马老四开门一看,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穿着厚棉袄,满头雪花,急得直跺脚。

“我家掌柜的三十头牛犊,突然倒了一半!求您快去瞧瞧!”小伙子作揖不止。

马老四摇头:“对不住,天黑了,我不出诊。明儿一早我立马过去。”

“等不到天明了!”小伙子扑通跪在雪地里,“这些牛犊是掌柜的全部家当,要是没了,我们这些伙计也活不成了!”

马老四心软,但仍坚持原则。正要关门,那小伙子突然压低声音:“马大夫,我家掌柜说了,您若肯去,诊金之外,另送您一株百年老参。”

马老四心头一动。他老母亲年迈体弱,正需要这等补品。犹豫再三,他终究咬了咬牙:“罢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走吧!”

雪夜行路艰难,马老四跟着小伙子深一脚浅一脚走了约莫一个时辰,才到了一处气派的庄园。马老四心中诧异:这深山老林里,何时有了这等大户人家?

庄园内灯火通明,仆人穿梭忙碌。一位身穿绸缎袍子的老者迎上来,自称黄掌柜,拉着马老四直奔牛棚。

果然,三十头牛犊躺倒一半,口吐白沫,四肢抽搐。马老四仔细检查,发现是误食了毒草。他赶紧从药箱取出解毒药,配合针灸治疗,忙活了两个时辰,牛犊们终于缓过劲来。

黄掌柜大喜,设宴款待。酒过三巡,黄掌柜道:“马大夫医术高明,更难得是仁心仁术。老夫有一不情之请——想聘您为庄园专职兽医,月俸十倍于您现在收入。”

马老四婉拒:“多谢黄掌柜美意,只是乡里乡亲都指望我,实在不能专供一家。”

黄掌柜也不强求,命人取来一株品相极佳的老参和一袋银元作为诊金。临别时,他郑重道:“马大夫,三日后请务必再来复诊。不过切记,那日若有人请您医治眼疾,万万不可答应,更不可使用针灸。”

马老四心中疑惑,但见黄掌柜神色严肃,便点头应下。

三日后,马老四如约前往。复诊完毕,牛犊已无大碍。黄掌柜再次设宴,这次却多了几位气度不凡的宾客,个个目光如炬。

酒至半酣,忽有仆人通报:“胡家老夫人到访,说家中老爷突发眼疾,疼痛难忍,听闻有名医在此,特来求助。”

一位白发老妪进门便拜:“求神医救救我家老爷!”

马老四想起黄掌柜嘱咐,面露难色。老妪泣不成声:“我家老爷痛得满地打滚,再这样下去,只怕双眼不保啊!”

宾客中有人劝道:“医者仁心,马大夫就破例一次吧。”

黄掌柜微微摇头,示意不可。

马老四内心挣扎良久,终不忍见死不救,便道:“带路吧。”

黄掌柜长叹一声,暗地塞给马老四一枚银针:“既如此,用这枚针吧,切记只扎眉心,不可深刺。”

马老四随老妪来到不远处另一处宅院,只见一位锦衣老者捂着眼睛哀嚎。马老四检查发现是急性青光眼,便取出银针,依言轻轻刺入患者眉心。

不料针刚刺入,只听一声凄厉尖叫,老者竟化作一只硕大的灰狐狸,夺门而逃。老妪和仆人们也纷纷现出原形,四散奔逃。

马老四惊魂未定地返回黄家庄园,只见庄园已不见踪影,只有黄掌柜一人站在月光下。

“马大夫,实不相瞒,我乃长白山黄仙家族族长黄三太爷。”黄掌柜道,“那胡家与我族素有恩怨,今日您医治的正是胡家族长。我本可借您之手除他,但见您仁心仁术,不忍让您沾染因果。”

马老四目瞪口呆,这才明白自己遇到了东北民间传说中的“保家仙”。

黄三太爷继续道:“那日牛犊中毒,实是我试探您的安排。您不贪夜诊之利,却为救牲口破例;不图高薪厚禄,却心系乡邻;最后又不忍见患者痛苦,甘愿冒险。如此医者,实属难得。”

说罢,黄三太爷取出一块玉佩:“赠您此物,日后若有难处,对着玉佩呼唤三声‘黄三太爷’,我必来相助。但切记,不可借我之名行不义之事。”

马老四接过玉佩,只觉一阵眩晕,再睁眼时已在自己家中,桌上放着老参和银元,手中握着玉佩,恍如一梦。

此后数年,马老四谨守本分,从未轻易使用玉佩。直到一年瘟疫流行,村民和牲口病死无数,马老四医术有限,眼看乡亲们受苦,他终于取出玉佩,呼唤黄三太爷。

当夜,黄三太爷托梦传授一套药方和针灸法。马老四依方施治,很快控制了疫情。从此,他成了远近闻名的神医,但始终谦逊低调,每逢小年夜,必在门口摆上酒菜,敬谢仙家。

有人说,曾见雪夜中有黄袍老者与马老四对饮畅谈;也有人说,马老四晚年收养的义子,眉宇间有几分像当年求医的小伙子。

马老四九十高龄无疾而终,那枚玉佩也不知所踪。唯靠山屯后山的黄皮子庙,至今香火不绝,据说有求必应,尤其庇佑医者和兽医。

这便是“黄三太爷试人心”的故事,老辈人常说:医术重要,医德更重要,仙家试探的,无非是人心那点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