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民国初年,长白山下有个叫靠山屯的小村子,村里有个叫刘福贵的年轻人,是屯里少有的识字人。他祖上本是关内大户,后来家道中落,才迁到这关外荒僻之地。

这年冬天,雪下得比往年都大,刘福贵从镇上教书回来,天色已晚。他抄近路穿过老林子,忽然听见一阵凄厉的兽鸣。循声望去,只见一只通体金黄的黄皮子,后腿被猎人设的铁夹子夹住了,鲜血染红了一片雪地。

那黄皮子见了刘福贵,竟不躲不闪,反而两只前爪合在一起,像人作揖般朝他拜了拜,眼里噙着泪光。

刘福贵心里一惊,想起老人常说,这长白山里的黄皮子活久了便有灵性,若是见了不寻常的举动,万万不可得罪。他心下不忍,便上前掰开铁夹,小心翼翼地把黄皮子救了出来。

“黄大仙,今日我救你一命,望你日后莫要祸害乡里。”刘福贵一边从衣襟上撕下布条为它包扎,一边念叨着。

那黄皮子像是听懂了一般,点了点头,一瘸一拐地消失在密林深处。

转眼过了半年,到了夏天。一日,刘福贵从学堂回家,忽见一位黄衣老者站在自家院门前。老者身形瘦小,尖嘴无须,一双眼睛滴溜溜转,颇有几分狡黠之气。

“刘先生留步,老朽姓黄,特来报答当日救命之恩。”老者拱手道。

刘福贵一愣,随即恍然大悟:“您...您就是那日的...”

“正是。”黄衣老者笑道,“老朽修行五百年,那日遭劫,幸得先生相救。今日特来履行承诺,保先生家宅平安,财运亨通。”

刘福贵虽有些惶恐,但见老者言语恳切,便邀他进屋喝茶。交谈中,黄衣老者自称“黄三爷”,言谈举止与常人无异,只是偶尔眼神中闪过一丝野兽般的精光。

自此之后,刘家果然事事顺遂。刘福贵在镇上的薪水涨了;家里荒废多年的几亩薄地,竟莫名其妙长出好庄稼;就连他老母亲多年的咳疾也渐渐好转。村里人都说刘家走了大运,只有刘福贵心知肚明,这是黄三爷在暗中相助。

黄三爷不时来访,有时带些山珍野味,有时只是闲聊。他虽为保家仙,却从不索取供奉,只说修行之人讲究因果报应。

一日,黄三爷忽然正色道:“刘先生,老朽修行将满,不日将遭天劫。若得贵人相助,或可避过此劫,修为大增。”

刘福贵忙问如何相助。

黄三爷道:“三日后子时,南山老松树下,若见雷光电闪,只需先生站在高处大喊三声‘好个得道的黄大仙’,便是助我了。”

刘福贵记在心里,满口答应。

到了第三日半夜,果然电闪雷鸣,刘福贵依言前往南山。只见那棵老松树下,一道金黄身影在雷光中若隐若现。他站在高处,运足气力大喊三声:“好个得道的黄大仙!”

话音刚落,一道霹雳落下,却偏了三分,击在旁边石头上。霎时间云收雷止,月光重现,黄三爷现身面前,衣袂飘飘,仙风道骨,向刘福贵深深一揖:“多谢先生助我渡过天劫,今日方得正果。”

自此,黄三爷神通更胜从前,不仅能预知吉凶,还能治病救人。刘福贵在他的帮助下,渐渐成了靠山屯最有威望的人。谁家有个疑难杂症,或是丢了牲口,都来找他求助。黄三爷也总是有求必应,只是告诫刘福贵,切不可借神通敛财欺人。

却说靠山屯往东三十里,有个张家庄,庄里有个张大户,是方圆百里最有财势的人。这张大户年过四十,膝下却无一儿半女,遍请名医而无果。听闻靠山屯有个刘福贵能请仙家治病,便备了厚礼前来相求。

刘福贵本不想张扬,但见张大户言辞恳切,便答应一试。黄三爷听后,掐指一算,道:“这张大户祖上积德,本不该绝后。只是他年轻时曾为富不仁,断了一户穷人的生路,故有此报。若要得子,需先弥补过错。”

刘福贵将这话转达给张大户。张大户回想往事,确有此事,惭愧不已。他当即寻得那户穷人的后人,赠银百两,助其安家立业。三个月后,张大户的夫人果然有了身孕。

张大户喜出望外,备了重金酬谢。刘福贵本欲推辞,黄三爷却道:“此金可收,当用于善事。”于是刘福贵收下金银,在村里办了义学,免费教授贫苦子弟。

此事传开后,刘福贵和黄大仙的名声越发响亮,连县城里的达官贵人也慕名而来。

一日,县太爷的独子得了怪病,昏迷不醒,群医无策。县太爷派人请刘福贵前去。黄三爷探查后道:“此子前日郊游,冲撞了柳仙(蛇仙),魂魄被拘。我虽可去说情,但柳仙性子孤傲,未必肯给我这个面子。”

刘福贵恳求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还请大仙尽力一试。”

黄三爷沉吟片刻,道:“也罢,我且去走一遭。你备好清香三柱,若香烧过半我仍未归,便敲响铜锣,助我脱身。”

当夜,黄三爷元神出窍,前往柳仙洞府说情。刘福贵在房内点起清香,静候佳音。眼看香将过半,黄三爷仍未回归,刘福贵心急如焚,正欲敲锣,忽见黄三爷现身,笑道:“幸不辱命,柳仙已答应放人。明日午时,公子自会苏醒。”

果然,次日县太爷的公子如期醒来,言说梦中有一黄衣老者和一青衣老者争执半日,最终握手言和。县太爷大喜,赠予刘福贵一块“仙家仁心”的匾额。

然而,福兮祸所伏。县城里有个姓胡的道士,自称茅山正宗,见刘福贵一个乡下教书先生抢尽风头,心生嫉妒,便四处散播谣言,说刘福贵养的是妖非仙,日后必生祸端。

黄三爷告诫刘福贵:“此人心术不正,但不必与他计较。我等修行,最忌与人争强斗胜。”

刘福贵依言,对胡道士的挑衅置之不理。胡道士见状,以为他心虚,更加变本加厉。

这年秋天,靠山屯突发山火,火势凶猛,直逼村庄。村民奋力扑救,但杯水车薪。危急关头,黄三爷现出原形,是一只比牛还大的黄皮子,对着火场连吹三口气,顿时狂风大作,风向逆转,山火反而向无人处烧去。全村人得以幸免,都亲眼目睹了这一幕。

胡道士得知后,趁机大做文章,说这是妖孽作祟,若不除去,必将危害四方。他怂恿县太爷请来城隍爷的神符,要镇压黄大仙。

当晚,黄三爷对刘福贵说:“我本欲长久护佑此地,但如今人仙殊途,若强行留下,恐生事端。况且我修行已满,不日将前往昆仑仙山继续修行。”

刘福贵闻言,黯然神伤,知是分别之时将至。

黄三爷又道:“我去之后,胡道士必来为难于你。我留下一道护身符,可保你平安。三年后的今日,你我还有一面之缘。”

次日,村民发现南山老松树下一道金光直冲云霄,随后便不见了黄大仙的踪影。胡道士前来挑衅,却被一道无形之力挡在村外,只得悻悻而归。

三年后,刘福贵已是靠山屯的族长。他牢记黄三爷教诲,兴办学堂,扶贫济困,使靠山屯成为远近闻名的仁义村。

这年除夕,刘福贵梦见黄三爷前来告别:“吾已位列仙班,今日特来辞行。先生一生行善,必得善终。日后若有困难,可向南山老松树焚香祷告,我自会知晓。”

刘福贵醒来,见桌上多了一枚金灿灿的仙果,服下后精神焕发,仿佛年轻了二十岁。

后来,刘福贵活到一百零八岁,无疾而终。去世当晚,有人见一道金光从刘家屋顶升起,向南山方向飞去。村民都说,这是黄大仙来接刘老先生去仙山了。

自此,靠山屯立下规矩,敬奉黄大仙,但不得妄求。而黄仙报恩的故事,也在长白山下代代相传,成了当地人茶余饭后的美谈。

每逢天灾人祸,总有人声称见到一位黄衣老者暗中相助,事毕便化作一道金光消失。村民们知道,那是得道的黄三爷,仍在默默护佑着这一方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