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全息建城:重生后被偏执城主娇养 > 第209章 巴黎竹影,针动人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9章 巴黎竹影,针动人心

巴黎非遗展的开幕式当天,卢浮宫旁的展厅被晨光浸得暖融融的,连大理石地面都透着柔光。云溪竹绣的展台前,竹制展架格外醒目——这是王爷爷临行前连夜刨制的,竹纹里还留着云溪的晨露气息,展架边角特意磨圆,怕勾到绣品,和云溪绣坊的老展架一模一样。中央悬挂的“双星抱竹”装饰画最是吸睛,野蚕丝的珍珠白在射灯下泛着温润的光,指尖捻起垂下的丝头,能摸到“竹笼蒸茧”留下的细微毛羽——这是机器缫丝没有的“云溪质感”,星心藏着的太阳针脚极隐蔽,要凑到半臂距离才能看清。苏辰正蹲下身,用竹片垫在绣凳左腿下——李阿婆左手发力时会不自觉倾斜,这样能让她坐得更稳。小竹捧着那本旧绣谱站在一旁,绣谱封皮的蓝布被摩挲得发亮,皮埃尔则用法语向围观观众介绍,声音里满是自豪:“这是来自中国云溪的古法刺绣,丝线是竹海野蚕缫制的,纹样叫‘双星抱竹’——星芒是巴黎的洛可可曲线,星心藏着云溪的太阳针脚,用的是李阿婆传了三代的‘三绕一藏’针法,每一针都有温度。”前排穿唐装的华人阿姨立刻呼应:“我们是巴黎华人同乡会的,特意赶来看云溪绣,这手艺在国内都抢着订!”

展厅刚开放半小时,展台就被围得水泄不通。一个戴珍珠项链的法国老妇人指着“双星抱竹”,眼里闪着光:“这星星的针脚,像我祖母绣的祈福纹;这竹枝的弧度,又像塞纳河的波浪。”她接过小竹递来的丝线样本,指尖捻了捻:“比我收藏的丝绸更温润,带着自然的气息。”护城小兵001举着手机直播,镜头扫过人群里的华人面孔:“线上的家人们看,巴黎的华人特意赶来支持,还有从里昂、马赛开车过来的!”

正当皮埃尔准备请李阿婆现场演示时,三个穿黑西装的男人突然挤到台前,为首的人举着相机拍照,声音刻意放大:“大家快来看,这所谓的‘古法刺绣’,根本是机器批量生产的!我这里有证据,他们在国内就用机器绣冒充手工!”他晃了晃手里的U盘,“这里面有他们工厂的监控截图,还有工人的‘证言’。”人群瞬间骚动起来,几个欧洲记者立刻围上去,话筒递到苏辰面前:“请问这是真的吗?云溪竹绣的非遗认证是否存在水分?”

小竹气得脸通红,攥着绣绷的手发抖:“你胡说!我们的高端款全是手工绣的,基础款也是机器辅助、人工补魂!”对方冷笑一声:“小姑娘别狡辩,监控里明明是流水线作业。”苏辰按住小竹的肩膀,目光平静地看向那人:“麻烦你把监控截图调出来,我们当着所有人的面核对——云溪缫丝坊和绣坊的每个角落,都有玩家安装的直播摄像头,实时画面能追溯到三个月前,随时可以比对。”

那人脸色一变,却硬着头皮插U盘,可接连试了两次,电脑都提示“文件损坏”。这时,一个穿休闲装的年轻人挤进来,举着手机:“大家别信他!我是巴黎大学的留学生,昨天拍到这几个人和赵宏远的助理见面,这是照片和录音!”手机里传出清晰的对话:“只要把云溪的展台搞砸,赵总给你们每人两万欧元。”人群哗然,记者们立刻调转镜头,对准那三个男人。

李阿婆突然拍了拍绣凳扶手,小竹立刻会意,把提前准备好的竹绣架、野蚕丝线摆到台前。李阿婆扶着绣架慢慢坐下,左手捏起银绣针,小竹帮她穿好线——线是刚从云溪带来的新缫野蚕丝,泛着竹青色。“奶奶要现场绣‘三绕一藏’!”小竹的声音清亮,“大家看仔细,这针法机器根本仿不了,每道绕线的力度都不一样,藏针的位置也全凭手感。”

射灯聚焦在李阿婆的手上,她的左手虽有轻微颤抖,却每一针都精准无比。银绣针穿过绣布,竹青丝线绕出第一道弯,弧度像竹枝自然垂落;第二绕时力道稍减,线迹略细,是“藏针”的伏笔;第三绕收尾时,针脚轻轻一挑,丝线就隐进了布纹里,不留痕迹。皮埃尔在一旁解说:“这就是‘三绕一藏’的精髓,机器的线迹是均匀的,而手工的针脚有‘呼吸感’,这是人的温度,无法复制。”

刚才质疑的男人还想辩解,却被法国老妇人打断:“我绣了五十年刺绣,是不是手工一眼就看出来。这针脚里的力道变化,机器永远做不到。”她走到台前,指着李阿婆的手,“你们看她的指节,因为常年刺绣和中风泛着青,却把针握得这么稳,这是匠心,不是谎言。”华人观众里响起掌声,有人喊:“让他们出示证据,拿不出就道歉!”

那三个男人见状想溜,却被赶来的保安拦住——欧洲非遗协会的负责人带着警察来了,手里拿着赵宏远雇佣水军、伪造证据的调查函。“我们已经和中国文旅部门核实,赵宏远的诬告行为属实,”负责人对着记者宣布,“云溪竹绣是本次展会最具价值的非遗项目,我们将追加合作,在欧洲开设‘云溪竹绣传承工坊’。”

风波平息后,展厅里的人更多了。法国奢侈品品牌的设计师找到苏辰,递上合作意向书:“我们想把‘双星抱竹’纹样用在高级定制礼服上,保留完整的手工针法,售价会标注‘非遗传承款’。”马赛的非遗机构代表也赶来:“我们希望邀请李阿婆和苏辰去马赛授课,让当地的刺绣爱好者学习云溪针法。”

直播镜头前,护城小兵001举着刚收到的订单截图尖叫:“线上订单爆了!欧洲玩家订了三千个基础款,高端款被抢空,还有人留言说要组团去云溪体验缫丝绣针!”苏辰看着屏幕上滚动的留言,突然发现一条熟悉的Id——是张叔的儿子,在巴黎打工的张阳:“爸,我今天带工友来支持云溪绣,他们都想买,我为咱们村骄傲!”

午休时,皮埃尔带着苏辰几人去了附近的华人餐馆。老板是浙江人,听说他们是云溪竹绣的传承人,特意送了一盘龙井虾仁:“我老家也有老手艺,看到你们把非遗卖到欧洲,太提气了。”饭桌上,李阿婆很少说话,却一直用左手摩挲着银绣针,小竹轻声说:“奶奶说,没想到在这么远的地方,也有人懂她的针脚。”

下午的互动环节,李阿婆教几个法国孩子绣迷你太阳纹。一个金发小女孩握着李阿婆的手,跟着学起针:“奶奶,这针脚像小太阳,暖乎乎的。”李阿婆笑了,用手指了指窗外的埃菲尔铁塔,又指了指绣布上的太阳:“一样……暖。”小竹翻译:“奶奶说,不管是巴黎的铁塔,还是云溪的太阳,都是暖人的东西,就像刺绣的温度。”

展会快结束时,周教授突然发来视频电话,屏幕里是省非遗博物馆的展厅:“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云溪竹绣的专区开馆了,里面摆着你们的‘双星抱竹’小样和古法缫丝工具,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参观。赵宏远因为诬告和伪造证据,已经被立案调查了。”苏辰把手机递给李阿婆,李阿婆看着屏幕里的展厅,眼里泛起泪光,轻轻点了点头。

离开展厅时,夜色已经降临,埃菲尔铁塔亮着灯,像一座发光的针塔。张磊发来消息,说云溪的缫丝坊又招了十个返乡青年,王爷爷新做了一批绣架,上面刻着“巴黎同款”的字样。护城小兵001的手机响个不停,全是海外合作的咨询电话:“苏辰哥,我们的‘云溪模式’要火到欧洲了!”

李阿婆突然停下脚步,指着远处的灯光,用左手比了个绣针的姿势。苏辰明白,她是想把巴黎的灯光,也绣进云溪的纹样里。小竹掏出速写本,画下铁塔和竹枝缠绕的图案:“我们下次做‘铁塔抱竹’纹样,让巴黎的标志和云溪的根连在一起。”皮埃尔在旁边补充:“还要绣上中法两国的国花,这是最好的文化礼物。”

苏辰摸了摸口袋里的竹制纪念品,“云溪-巴黎”的字样被体温焐得温热。他抬头看向夜空,星星很亮,像绣在黑丝绒上的针脚。他突然想起出发前王爷爷说的话:“手艺不分国界,只要针脚里有温度,走到哪儿都能扎根。”

回程的机票订在了三天后,苏辰已经规划好了接下来的计划:在巴黎设立云溪竹绣的海外联络点,由张阳负责;和欧洲非遗协会合作开设线上课程,让李阿婆的针法通过全息投影传遍欧洲;再把欧洲的刺绣技法带回云溪,让非遗在碰撞中更有活力。

夜色里,苏辰仿佛看到云溪的竹海和巴黎的街道连在了一起,野蚕丝的丝线绕着埃菲尔铁塔,银绣针的光芒照亮了两座城市。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非遗传承的新征程——当竹影落在巴黎的土地上,当针脚牵动世界的心跳,云溪缠枝绣的故事,会像这无尽的丝线,越绣越长,把山乡的温暖和匠心,绣进更多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