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超感应用 > 第79章 借力打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哲那基于“伐谋”与“伐交”的战略抉择,如同一道清晰的指令,将团队内部躁动不安的复仇能量,引导向了一条更为幽深、却也更具力量的河道。会议结束后,实验室里的气氛为之一变,不再是愤怒的喧嚣或压抑的争执,而是转化为一种高度专注的、带着精密计算感的沉默行动。

苏小蕊率先动了起来。她没有使用任何公司层面的官方渠道,而是动用了其母系家族中,一位远房表亲所经营的、业务遍及海外的保密物流公司作为跳板。通过数层加密且路径迂回的网络节点,她将那份经过严格“脱敏”处理的证据包,伪装成一份普通的商业情报分析报告,精准地投递到了“磐石创投”一位以作风强悍、嗅觉敏锐着称的初级合伙人——詹姆斯·李的私人加密邮箱。发送者署名,是一个虚构的、名为“观察者(the watcher)”的匿名来源。整个操作流程,如同在数字世界中完成了一次毫无痕迹的幽灵投递。

这份“礼物”被精心包装过。它隐去了“哲牛”的一切痕迹,抹除了“记忆迷宫”的技术特征,只保留了最核心、最无法辩驳的事实:清晰的Ip关联证据链,显示针对某创新团队(未具名)的系列网络攻击,源自一个与“晨曦资本”存在密切业务往来的空壳公司;以及部分被截获的、攻击指令中使用的、与“晨曦”某个外围技术供应商高度雷同的黑客工具特征码。

在“磐石创投”摩天大楼的顶层,詹姆斯·李收到了这份匿名邮件。他是一位戴着无框眼镜、眼神如鹰隼般锐利的混血儿,以擅长挖掘竞争对手的污点而闻名于圈内。他仔细审阅着这份突如其来的“礼物”,嘴角逐渐勾起一丝冰冷的、如同发现猎物的笑意。

“果然……‘晨曦’那群人,还是改不了这种下三滥的手段。”詹姆斯·李低声自语,手指轻轻敲击着红木办公桌。他立刻意识到这份证据的价值——这不仅仅是打击“晨曦”道德声誉的武器,更可能成为在与“晨曦”竞逐某些关键项目时,迫使对方让步或出局的致命筹码。资本世界的游戏,远比表面的光鲜更为残酷。

他迅速行动,将这份证据提交给了“磐石”的最高决策层。一场针对“晨曦资本”的、无声的围猎,在普通人看不见的层面悄然展开。“磐石”开始利用其庞大的影响力,在他们共同角逐的几个关键投资项目上,向“晨曦”及其关联方持续施压,并在一些非公开的场合,有意无意地散布关于“晨曦”投资伦理与风控能力的质疑。这些举动,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虽未掀起公众可见的滔天巨浪,却在资本圈的深水区,引发了持续的、针对“晨曦”的信任危机与业务困扰。

与此同时,“哲牛”团队则全力践行着“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方针。

李壮和张涛的协作进入了蜜月期。在充足的资源和明确的目标驱动下,李壮带领硬件团队,将传感器精度推向了新的极限,并构建了更为鲁棒的数据采集环境。而张涛,则心无旁骛地沉浸在他的“手感记忆”模型构建中。得益于李壮提供的、前所未有的高质量数据,以及王哲偶尔基于超感直觉的、关于“协同节奏”的模糊提示,张涛的模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成功地从海量的肌肉微电流和压力数据中,提取出了代表“完美装配手感”的、一种独特的、多维度的“协同振荡模式”,并初步实现了对该模式的量化评估与有限模拟。

当张涛将初步的分析报告和可视化模型提交给基金会时,负责评审的那位一向以苛刻着称的老工程师,在视频会议中罕见地沉默了良久,然后推了推眼镜,只说了一句:“有点意思……方向是对的,继续深化。” 这对于那位老工程师而言,已是极高的褒奖。

苏小蕊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积极信号,她立刻加强了与基金会的沟通,并适时地、低调地向圈子内释放了“哲牛”在隐性知识量化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的利好消息。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之前迫于不明压力而下架“瞬忆V1.0”的“创客之家”平台,其内部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平台的原cEo,被普遍认为是屈服于“晨曦”系压力的代表人物,在“磐石”持续施加的间接影响和“哲牛”自身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与技术潜力面前,最终因“个人发展原因”黯然离职。新任cEo上任后,出于对平台技术调性的重塑以及对潜在风险的重新评估,主动向苏小蕊抛出了橄榄枝,不仅宣布重新上架“瞬忆”,更给予了额外的首页推荐资源。

“创客之家”的重新上架,看似是一个孤立事件,实则是“借力打力”策略下,多方力量博弈后产生的第一个可见的、有利于“哲牛”的态势转变。它像一个微妙的信号,开始在创投圈和科技媒体圈中悄然传播:这家曾经被围剿的初创公司,似乎并没有被轻易按死,反而在某种无形力量的护持下,重新站了起来,并且……可能握有更硬的底牌。

实验室里,当“瞬忆”的下载数据因重新上架和推荐而迎来一波显着增长时,团队成员们相视而笑,那笑容中少了些劫后余生的狂喜,多了些稳扎稳打的沉着。他们知道,最危险的洪水已然被引流,压顶的乌云被撕开了一道缝隙。

李壮用力拍了拍张涛越发厚实的后背,哈哈笑道:“胖子,可以啊!看来咱们这‘文德’修得不错!连平台都换人给咱们开门了!”

张涛有些不自在地扭了扭身子,扶了扶眼镜,嘴角却抑制不住地上扬,低声嘟囔:“主要还是模型……模型本身的突破性……”

苏小蕊看着后台增长的数据,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了些许。她看向王哲,眼中充满了敬佩与折服。王哲的策略,如同一位高明的弈者,并未亲自下场与对手肉搏,而是巧妙地移动棋子,借助“磐石”这把更锋利的刀,去削弱敌人,并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与发展空间。

王哲站在窗边,望着楼下熙攘的车流。他的超感能隐约察觉到,那原本如同附骨之疽般缠绕着“哲牛”的、来自高远方向的恶意与压力,正在显着地减弱、退潮。然而,他并未感到彻底的轻松。

《战国策·秦策》中有一段关于“借力”的精妙论述:“今夫弈棋,弗如假手于弈秋。” 意思是下棋不如自己精通,不如借弈秋之手来下。他们此次,正是借了“磐石”这把更精通资本博弈的“手”。

但他深知,借来的力,终非自身所有。眼前的危机虽暂缓,但“晨曦”与高远背后的势力并未根除,而他们借力“磐石”的行为本身,也可能在未来带来新的、未知的因果。

“力已借到,局已搅动。”王哲心中默念,“接下来,该是我们自己,将这借来的‘势’,转化为真正属于我们的‘力’的时候了。”

风波并未平息,只是换了一个战场,转入更深的暗流。而“哲牛”,在这借力打力的首战告捷中,不仅赢得了空间,更学会了一种在残酷商业世界中,更为高级的生存与斗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