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梨花犯罪手册 > 第34章 炫耀成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着最后一段尾音落下,听者的情绪还能沉浸在他构造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严格说来,这首歌确实还达不到世界顶级的水准。

但沈芝兰想想,那几年在本国市场来说,能唱的不会作词作曲,会作曲作词的不会唱。歌喉好的不极帅极美,极美极帅的不会唱。

恰好,他都占了。

还连续占了近十年的男歌手人气top1。

沈芝兰再次打开了那首《罪》的演唱会。

前后追溯,一直到00:00到02:00时间段。

时间像是一场告别诗,走着走着终于到了23:00。余珉在最后几秒到会,和沈芝兰对了个眼神。

马凉看了一圈, 说了一句,“李队正在跟踪史作进行审讯,会议开始吧!谁先来?”

“我!”

众人最没想到的人今天却是最积极。

沈芝兰举手,吸引了全部的注目礼。

马凉客气地说:“沈警官,请开始。”

“时间关系,我就不推脱了,我有重大突破!”

她这话一出,一时所有人都振奋起来。

马凉问:“现在不是张育已经承认自己是凶手了吗?找到实证了?还是史作那里突破了?”

“不,我这里重新开辟了一条方向。”

“凶手还有别人?”

众人开始窃窃私语,没想到现在案子竟然变了方向。他们现在的认知是重点突破张育和史作,凶手是这两人没跑了,怎么会冒出第三人?

“对,我怀疑杀死吴吝的凶手是姜昭的继兄穆康谨!”

“怎么可能!”

有人顺势出声:“沈老师,穆康谨不是没有作案时间吗?现在史作是目击证人,只要他供出他看到的确实是张育,这个案子的困境不就是解了?”

“我们不能拿着答案去出题。”沈芝兰看着那个反驳的人,正是之前那个跟在韩松后面的警察。

“那最起码要有根据是吧?”

那人明显不信沈芝兰能拿出实证。

余珉瞥了那人一眼,没说话。

沈芝兰压根不慌,直接说道:“我怀疑他自然有我的理由。”

那人见沈芝兰信誓旦旦的,忽然说了一句:“沈老师,那晚我看到你在垃圾桶边翻东西,你最后拿走了什么?”

他这话一出,人们瞬间反应过来。现在在家待着的韩局头上不是有个垃圾袋吗?难道那个垃圾袋真的是她弄的?

打人的真是她?

那真是太…解气了吧?

“我想,现在这种时候,不是该讨论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

沈芝兰语气淡淡地回怼了一句。

马凉的视线从那男人身上一扫,那人莫名一寒,老实地低下头去了。

“还记得我当初说的排查对象范围吧?”

有人答道:“和姜昭关系近的,智商高,有反侦查能力,年龄和心理较成熟 ,年纪可能相仿,外表干净整洁,胆大心细…”

沈芝兰瞧过去,竟然是韩松的贴身下属之一,那位叫去看现场的武安。

她点了点头,继续说:“如今我们传唤的声称自己是凶手的张育,从我跟她的接触来看,她性格冲动,不善隐忍,心理成熟但心不细。而那位声称是目击证人的史作更是胆小,心理不成熟,说是关系近更是谈不上。”

武安开口问:“沈老师,那你这不也是拿着答案出题吗?犯罪心理画像有时也会出错,只能大方向甄别嫌疑对象。有时候真正的凶手和画像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沈芝兰笑笑,附和:“确实。不可否认,犯罪心理画像是短时间筛选嫌疑犯的有效手段,但是这世上没有一门理论是万能公式,一定能保证它能百分之百正确。

再正确科学的理论,在遇到它的反例也会百口莫辩。可越是这样,我们就要随便怀疑这门科学的正确性了吗?”

武安不说话了。

沈芝兰继续说:“首先我们谈谈犯罪动机。犯罪动机,即引起、指向和维持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活动过程。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着有有机体行动?

这些原因主要有本能、需要、诱因、最佳唤醒以及认知因素(即期望和归因)。有什么样的犯罪动机就决定产生什么样的犯罪行为,同样,犯罪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具体的犯罪动机。

在本案中,凶手采取和姜昭死法相同的行为杀死吴吝,很大程度上就暴露他的犯罪动机。他想要报复,他的出发点是对于姜昭之死的愤怒,这是处于本能和需要。作案人能将整个过程策划得严丝合缝,一定是出于他具有理智和丰富知识的缘故。

张育此人,并不相符;史作此人,也不符。毫不客气地说,杀手的气质类型决定了他犯罪的具体手法。除了一些反常现象,例如精神病之类的,你见过一个性格内敛的人拿着一把大刀在街上乱砍人吗?同样,你看到一个性格异常冲动的人能忍辱负重三五年就为了悄悄杀死一个人吗?”

众人很赞同地点头。

沈芝兰站起来,将数据存储器插入主机,将图片映入大屏幕。

“我是怎么怀疑到他身上的呢?大家请看,上面是穆康谨出道以来所有的专辑,以前的风格偏抒情,调子柔和,基本都是治愈系,曲子的基调大都偏忧郁风格的,很符合他的性格。但是…”

她的话语一转,“就是案发那晚,他的风格大变,并且歌曲还带有情绪的宣泄,大家看看内容。”

屏幕上出现那晚的现场和歌词拼接图。

“灵感来源:认识到自己的罪孽,放任自己的罪孽,抒写自己的罪孽。白昼被黑夜霸占,放任你血液流窜,在无边的深渊鏖战,是要肆无忌惮,放手一切去干……”

“是啊,这好像是因为犯罪了在忏悔。”

“忏悔什么啊!这是记录!是炫耀成果!”

马凉意会:“确实,这更像是犯罪后心理的一种发泄。因为仇恨得到缓解,内心反而空虚,所以急需调节。”

沈芝兰接口:“是的,马局。这是一种犯罪后心理,即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后,对犯罪活动和结果的体验、回忆、思考、总结。非常令人恐惧的一点是,这首歌其实可能早就在创作了,只是在犯罪结束后才发表出来。可以想象,作案人内心的稳定。”

众人想到这里,不禁一身冷汗!

这等心理素质,难怪能做明星!居然还能在犯罪前就把歌写好,杀完人再来唱!

这种人,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沈芝兰继续调动屏幕,“这张是我在姜昭的父亲家拍到的大合照,照片里的穆康谨,和姜昭肩膀之间隔了十厘米左右,眼睛向下瞥,没看镜头。”

有人问:“这代表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