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盛长槐金榜题名,踏入仕途,观政翰林院,这对于盛家而言,无疑是一桩极大的喜事,也标志着盛家新一代的子弟开始正式登上朝堂,延续着家族的仕宦传统。长柏作为嫡长兄,对此深感欣慰,在家中为长槐设宴庆贺,族中长辈、姻亲故旧皆来道喜,往日那个略显沉寂的四少爷,如今已是众人交口称赞的青年才俊。

然而,伴随着功成名就而来的,便是成家立室的现实问题。长槐年岁渐长,如今又有了进士出身、翰林院观政的身份,他的婚事,自然而然地被提上了盛家的议事日程,成为了盛府当前一件颇受关注的大事。

按照礼法规矩,长槐的婚事,理应由其嫡母,也就是盛府如今的太夫人王氏主持操办。王氏如今虽已不大管事,安心颐养,但嫡母的名分和职责仍在。对于长槐这个庶子的婚事,她的心情颇为复杂。一方面,长槐如今有了功名,前程看好,若能为其寻一门得力的亲事,于盛家门楣亦是增光添彩,她这嫡母脸上也有光彩。但另一方面,内心深处那份因长槐生母而起的淡淡芥蒂,以及对于庶子势大可能带来的微妙失衡感,又让她在挑选亲事时,不免多了几分权衡与计较。

她心中的理想人选,门第自然不能太低,需配得上盛家清流门第和长槐进士的身份,但又不宜过高,以免将来新妇出身高贵,不将她这嫡母放在眼里,或是助长长槐气焰,压过嫡出一头。女方的品性、才德、容貌,乃至其娘家的家风、在朝中的势力,都需要仔细考量,平衡利弊。

王氏私下里与心腹的嬷嬷商议,也召了长柏的妻子海氏过来询问意见,开始留意京城中各府适龄的闺秀。有几家官宦人家,听闻盛家四少爷年少有为,前程似锦,也透露出结亲的意愿,或是遣媒人递了话过来。王氏将这几家的情况一一摆在面前琢磨:有家门显赫但小姐性子据说有些骄纵的;有家世清贵但门第稍逊,且子弟多平庸的;也有那等看似各方面都合适,但其父在朝中与盛家或顾家政见不甚相合的……选来选去,竟一时难以决断,总觉得这门差了点火候,那门又多了些顾虑。

消息自然也传到了宁远侯府明兰的耳中。她对长槐这幼弟的婚事极为上心。在她心中,长槐不仅仅是盛家的四少爷,更是那个自幼孤苦、需要她暗中照拂的弟弟。她希望长槐能觅得一位真正贤良淑德、品性端方的女子为妻,未来夫妻和睦,家宅安宁,而非仅仅成为一场家族利益交换的筹码。

明兰深知嫡母王氏的顾虑与行事风格,担心她为了平衡各方,或是存着些别的心思,反而误了长槐的终身幸福。她思索再三,觉得此事自己不能完全置身事外。她寻了个由头,回了一趟盛府,先去给王氏请安,闲话家常间,自然而然地便将话题引到了长槐的婚事上。

她并未直接对王氏看中的人选品头论足,而是以姐姐关心弟弟的口吻,委婉地说道:“母亲为四弟的婚事操心,实在是他的福气。四弟自幼不易,如今总算靠自己挣得了前程,媳妇儿的人选,首要便是品性温良,知书达理,将来能与他相互扶持,安稳度日。门第固然要考虑,但若能寻一门家风清正、姑娘自身出色的,便是极好的了。到底是他自己过日子,夫妻和顺最是要紧。”

王氏听了,如何不明白明兰话中的深意?她抬眼看了看如今气度雍容、已是超品侯夫人的明兰,心知她虽言语委婉,但对此事却是极为关注的。有明兰和其背后的宁远侯府站在长槐身后,她这嫡母在为其择媳时,便不得不更加慎重,更多地考虑长槐自身的福祉和意愿。

明兰离了王氏处,又特意去见了长槐。姐弟二人叙话,明兰关切地问及他对于未来妻子的想法,可有何期盼。长槐在明兰面前,少了几分在官场上的持重,多了些弟弟对姐姐的依赖与坦诚。他沉吟片刻,方道:“六姐姐,弟弟并无他求,只愿未来的妻子性情柔嘉,明事理,能持家,将来……能如姐姐与姐夫一般,夫妻相得,便是此生大幸。”他话语朴实,却道出了对安稳幸福家庭的向往。

见长槐自己并无攀附权贵之心,只求一贤德内助,明兰心中更是安定。她温言鼓励了他几句,让他安心公务,婚事自有长辈操持,必会为他寻一门妥当的亲事。

回到侯府后,明兰也并未闲着。她开始利用自己的交际圈子,暗中留意打听那些家风良好、有待嫁女儿的人家,尤其注重探听待嫁姑娘本身的品性与才德。她将一些觉得不错的人选默默记在心中,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再与长柏兄长或是王氏沟通。盛长槐的婚事,便在王氏的公开操持与明兰的暗中关注下,徐徐拉开了序幕,成为了盛府上下目光聚焦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