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西北大捷的赫赫战功,如同最坚实的基石,彻底稳固了顾廷烨在朝堂上无可撼动的地位。凯旋归来的宁远侯,声望如日中天,不仅是军方的绝对领袖,在政务上也因其雷厉风行、眼光独到而备受倚重。新帝对他愈发依赖,太后对他信任有加,就连昔日那些明里暗里的政敌,也不得不暂避锋芒,甚至有人转而试图攀附。

澄园门前,再次车水马龙,访客络绎不绝。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顾廷烨却愈发深居简出。除了必要的朝会和枢密院事务,他很少参与饮宴应酬,大部分时间都在府中陪伴妻女,或是于书房静坐,翻阅古籍,神情间常带着一种外人难以察觉的深思。

明兰敏锐地察觉到了丈夫的变化。他不再是那个锐气逼人、时刻准备迎接挑战的将军,眉宇间偶尔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疏离。夜里,他有时会独自站在庭院中,望着满天星斗,久久不语。

这日晚间,哄睡了咿咿呀呀开始学说话的团哥儿,明兰端着一盏参茶走进书房。顾廷烨正对着一幅巨大的舆图出神,手指无意识地划过汴京的位置。

“还在想朝中的事?”明兰将茶盏轻轻放在他手边。

顾廷烨回过神,接过茶盏,却没有喝,只是握在手中感受着那份温热。他沉默片刻,缓缓开口:“明兰,陛下……快要到亲政的年纪了。”

明兰心中微微一动,面上却不露声色:“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太后前日召见诰命,言谈间也提及正在为陛下遴选大婚的皇后人选了。”新帝大婚,往往意味着亲政在即。

顾廷烨的目光重新投向那幅舆图,声音低沉而清醒:“树大招风,位极人臣,并非长久之道。先帝托孤之任,我已尽力。如今边疆暂宁,朝局虽仍有暗流,但韩相公老成持重,足以辅佐。陛下日渐长大,已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复杂的感慨,“我们这位年轻的官家,聪慧且有主见,并非庸碌之辈。”

明兰立刻明白了他的未尽之语。新帝长大,必然要收回权柄,亲自主政。而他们这些手握重权、尤其是拥有扶立之功的托孤老臣,到时候该如何自处?是成为天子施政的助力,还是……碍眼的绊脚石?历史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例子还少吗?即便新帝念及旧情,但围绕在新帝身边的那些新晋官员、外戚势力,又会如何看待他们这些“前朝”重臣?如今的尊荣显赫,或许正是在为未来的危机埋下伏笔。

“仲怀,你是想……”明兰轻声问道,心中已隐约猜到了答案。

顾廷烨转过身,目光沉静地看向她,那眼神深处,有深思熟虑后的决断,也有一丝卸下重担的释然:“是该急流勇退了。在陛下亲政之前,体面地离开,保全君臣之情,也保全我们一家的安宁。你觉得呢?”

明兰迎上他的目光,没有丝毫的惊讶或不舍,反而露出一丝浅浅的、了然的微笑:“夫君所思,正是我所想。登高易跌重,月满则亏。我们拥有的已经足够多,团哥儿也需要一个安稳平静的环境长大。远离朝堂纷争,回归田园之乐,未尝不是福分。”她顿了顿,语气坚定,“无论你作何决定,我和团哥儿都跟着你。”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顾廷烨心中最后一丝犹豫也烟消云散。他握住明兰的手,重重地点了点头。

数日后,顾廷烨向宫中递了一道言辞恳切、深思熟虑的奏疏。奏疏中,他并未以年老体衰为借口,而是坦诚陈述自己出身行伍,于军旅之事或可尽力,然于经纬国政、调和鼎鼐实非所长。如今四海稍安,陛下圣聪日启,贤臣良将辈出,自己愿效仿古之贤臣,功成身退,让位于更有才德之士。他恳请辞去本兼各职,只保留宁远侯的虚衔,携家眷回归故里,读书教子,安度余生。

这道奏疏,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再次在朝堂引起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