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让你教书启民智,你教全民修武? > 第296章 我携万民以问天,尔等经义值几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6章 我携万民以问天,尔等经义值几钱!

一月之期,转瞬即至。

汉口,江水滔滔,奔流不息。

黄鹤楼,这座矗立于蛇山之巅,俯瞰大江东去的千古名楼,今日成了天下风云汇聚的中心。

清晨,江雾尚未散尽,楼下已是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从山脚一直蔓延到江边。

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将目光聚焦于此。

无数双眼睛里,或期待,或好奇,或忐忑,或敌视。

这不仅是一场新旧思想的碰撞,更是决定未来华夏由谁来执笔书写的历史性时刻。

江面上,一艘小巧的火轮,没有悬挂任何醒目的旗帜,安静地靠上了码头。

周明一袭简单的青布长衫,负手走下舷梯,看上去就像一位教书先生,与周围喧嚣的环境格格不入。

苏清雪抱着一摞厚厚的卷宗,安静地跟在他身后。再后面,是面无表情的周小七。

最后下船的,是两位气息渊渟岳峙的中年人。

一人是刚从极北冰原归来的李书文,他换下了一身皮裘,依旧是那副冷峻模样。

但眉宇间的杀伐之气尽数收敛,唯有双眸开阖间,偶尔泄露出一丝足以冰冻神魂的寒意。

另一人是自香港踏海而归的李瑞东,他穿着粗布衣衫。

每一步踏下,都显得极为沉稳,仿佛脚下不是码头的青石板,而是浩瀚无际的波涛。

两位当世武圣,此刻甘为护卫。

他们看向周明的背影,眼神中除了敬畏,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悸动。

几个月未见,先生身上的气息愈发深不可测。

若说之前是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那么现在,这口井的井口已经被彻底封死。

井下却是一座正在积蓄着力量,随时可能喷薄而出,焚天煮海的活火山。

他们无法想象,先生的境界,究竟到了何等匪夷所思的境地。

周明对自己体内的变化了如指掌。

此刻,他的五脏已然淬炼圆满。

心如琉璃烘炉,每一次搏动都散发着无穷的光与热,为全身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肝如青翠神玉,蕴藏着沛然无尽的生命生机。

脾如厚重大地,沉稳包容,转化着一切后天水谷精微,化为可用能量。

肺如白金神钟,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金石之音,吞吐天地精气,锋锐无匹。

肾如幽深重水,是生命本源的海洋,奥秘无穷。

五色神光在他体内按照相生之序,在五脏之间流转不息,形成了一个完美无瑕的循环。

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肝木又反过来滋养心火。

这个循环,构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生生不息的内在小天地。

他体内的铅汞气血,已不再单纯依赖心脏的每一次搏动来推动。

而是被这个生生不息的循环驱动着,如天河般奔流不息。

其生机的旺盛程度,远超换血圆满时十倍不止!

这,便是炼脏之境的玄妙。

“先生,都准备好了。”

周小七低声汇报。

周明收回心神,点了点头,目光投向了那矗立于蛇山之巅的巍峨楼阁。

楼顶,孔令文率领稷下学宫百名学士,早已正襟危坐。

他们个个须发花白,神情肃穆,代表着传承千年的礼法与道统。

在他们身后,站立着百名儒卫,其气息连成一片,冲天而起,带着股堂皇、浩大的浩然之感。

在黄鹤楼上空,隐隐凝聚成一部厚重书册的虚影,散发着镇压人心的威严。

周明一行人开始登山。

从踏上第一级石阶开始,一股无形的压力便笼罩而来。

这股压力并非针对肉身,而是直指心神。

如无数先贤圣哲在耳边低语,质问着来者的本心。

“天地君亲师,何以为序?”

“三纲五常,人伦之本,岂容动摇?”

每登上一级台阶,那股浩然的威压就增涨一分。

仿佛要让周明在这万民瞩目之下,一步一叩首,向着那所谓的圣人教化低头。

寻常武者,哪怕是洗髓境的强者,在这股压力面前,恐怕还未登顶,就道心失守,精神崩溃。

其用心何其歹毒!

“哼!”李书文眉头微皱,冷哼一声,枪意勃发,那股杀伐天下的锐气化作无形屏障,将压力隔绝在外。

李瑞东气息圆融,不动如山,但其脚下的大地,也似乎有水波般的劲力在流转。

二人正要彻底释放气势,将这股压力撕碎,却被周明挥手制止。

“无妨。”

他步履从容,一步一步,拾阶而上,不疾不徐,仿佛只是在寻常山间漫步。

他没有释放任何气势,甚至连护体罡劲都未曾催动。

但他每一步落下,都仿佛精准地踩在了天地脉搏的节点上。

与这山、这楼、这江水、乃至这片天地的呼吸融为一体。

那股庞大的浩然威压,如万钧重担,压在他的身上,却又如清风拂过山岗,流水淌过顽石,无法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他自身,就是一个完整而圆满的小天地。

他的肉身,承载着他的道。

外界的势,如何能撼动他的本我?

黄鹤楼顶。

孔令文看着那个,如闲庭信步走来的年轻身影,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眸中,瞳孔猛然一缩。

这由稷下学宫千年传承、以信念构建的问心之阵,对周明竟然毫无作用!

这怎么可能?

儒家之道,讲究诚于中,形于外。

一个人的德行操守,必然会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与气度上。

此人行事霸道,颠覆纲常,其内心必有瑕疵,怎么可能在这浩然正气面前,如履平地?

这一刻,孔令文对自己坚守一生的信念,产生了一丝微弱的动摇。

周明终于登上了顶楼。

楼顶之上,风声呼啸,大江奔流。

他与孔令文隔着一张古朴的木案,相对而坐。

整个天地,仿佛都安静了下来。

孔令文压下心底的震动,缓缓开口。

他的声音并不响亮,却借助浩然之气的加持,如洪钟大吕,响彻在黄鹤楼下每一个人的耳畔。

“敢问周先生,何为教化?何以安天下?”

声音中,带着质问,带着考较,带着千年道统的威严。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周明的回答。

他们想知道,这位以雷霆手段席卷南方的年轻人,会如何回应这直指根本的圣人之问。

周明笑了笑,却没有直接回答。

他只是对身后的苏清雪点了点头。

苏清雪会意,将怀中那摞厚厚的卷宗,分发给在场的各家报社记者,以及那些被特许登楼观礼的士绅名流。

同时,早已等候在楼下的振华体系工作人员,也将一份份印刷精美的报纸,免费派发给围观的民众。

一时间,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孔令文皱眉看着手中的报告,心中升起一丝不悦。

在他看来,这是哗众取宠的伎俩。

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报告上时,整个人却愣住了。

报告上,没有一句慷慨陈词,没有一句之乎者也。

有的,只是一串串冰冷、枯燥,却又详实到令人心惊肉跳的数据。

【振华体系治下,湘、鄂、赣、粤四省,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数据总览】

【人均预期寿命:由不足三十五岁,提升至四十二岁。】

【新生儿存活率:由不足四成,提升至八成以上。】

【七至十五岁孩童识字率:由不足半成,提升至六成。】

【单位亩产粮食量(以水稻为例):平均提升四成。】

【……】

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背后却代表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得以延续的家庭。

孔令文看着这些数字,只觉得每一个字,都重如千钧。

他准备了满腹的经纶,准备了无数引经据典的反驳,准备了从孔孟到程朱的圣人教诲。

此刻,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的脸色,渐渐变得苍白。

那些他嗤之以鼻的奇技淫巧。

那些他认为蛊惑人心的新法。

竟然在短时间内。

让数千万人吃饱了饭。

让无数孩子读上了书。

让无数本该夭折的婴儿活了下来。

这……难道不是教化?

圣人所言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不正是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