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文武百官的身后,还有许多世家家主也出面相送。
众人望着远去的队伍,心中百感交集。
他们一次次站在城门口望着玺华长公主远去的背影。
每次的感觉都不一样。
但有一种心情是一样的,那就是期待。
期待玺华长公主再次回来之后会给大乾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直到所有人的背影都看不见了,皇帝才一步三回头的带着大臣们回宫。
人群散去,世家的家主们也都回到了各自的家中。
之前有世家对沈清欢破坏他们的利益链而感到不满。
可以说不是简简单单的不满了。
毕竟世家的利益大多都建立在百姓困苦之上。
有良心,有担当的世家,或许对百姓的压榨还会少一点。
但那些只看重家族发展和自身利益的世家,也是大有人在的。
他们其实更像追名逐利的商人。
而不是在利益之上更有忧国忧民情怀的世家。
离着皇城不远处的一座大宅院里。
奢华的庭院中几位世家家主坐在一起喝茶。
一位较为年轻的家主在庭院中来回踱步,步伐急促而沉重。
“宋兄,这沈清欢怎么就这么难杀?”
“咱们用了这么多办法,一个月的时间都没有伤她分毫。”
“她就像早已知道咱们的计划似的,每次都能轻松躲开一切算计。”
他突然变得有些急躁,气急败坏,“咱们既然动不了沈清欢,那咱们就除掉那些负责这次变革的人。”
旁边的石凳上还坐着其他几位家主。
他们大都上了年纪,花白的头发与胡须。
穿着一身看似简单低调的素色衣服。
可衣物在阳光直射下隐隐浮动的暗纹昭示着这件衣服的不简单。
他们似笑非笑的看着眼前急躁的男人,摇了摇头。
“程老弟,你想的太简单了。”
被称为宋兄的中年男人起身递了杯茶给他。
“这次提出并主导建立公办学院的,就是这位玺华长公主沈清欢。”
“以往只要是这位玺华长公主提出来要做的事情,哪个没做成?”
“咱们就算除掉了负责做事的那几位大臣,对大局来说也没有什么大用。”
“除掉他们也只是会让这件事情暂停一段时间。”
“等到玺华长公主回来之后还是会继续做下去。”
“说不定咱们一动手就被皇帝所察觉。”
“毕竟这个小皇帝可是沈清欢一手教出来的。”
“正所谓一脉相承,他们姐弟的手段应该不会差太多。”
另一位家主闻言也赞同,“咱们这位年轻的帝王已经不是三四年前那个藏不住脾气毛头小子了。”
“现在的玺华长公主除了一些军事上的事还过问,其他的都放手给皇帝去做。”
“如今朝堂六部都稳稳的站在皇帝与玺华长公主一边。”
“就连太后也已经很久没参与过朝政了。”
宋家主坐回石凳上品了一口手中的茶。
“为了一些不能斩草除根的事情而折损我们的人手和资源,是一件非常不明智的事情。”
“你道这位长公主为什么会轻而易举的将咱们的所有手段都识破。”
“之前有消息说,她的消息来源非常神秘,几乎掌控了京中甚至全国各地官员以及世家不为人知的秘密。”
坐在石凳上的其他几位家主闻言也有些不敢置信。
“这就有些夸张了吧?”
“难道这位长公主真的有这么神秘的手段?”
“不是那些朝臣们被杀的吓破了胆而误传的吧。”
宋家主缓缓的摇了摇头,“咱们这些世家屹立百年不倒,什么事情没经历过?”
“你们又见过哪朝哪代的皇家人会有这样的手段和心思?”
“朝堂成了她沈清欢的一言堂,而她却又不恋权,说放手就放手。”
“一有什么好机会,就会把宫里这些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都带在身边。”
“生怕这些皇子公主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实力。”
“这位玺华长公主确实神秘,也确实有手段。”
“就从她这次阻挡了我们所有的攻击,却秘而不宣,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这般心思和忍耐度就不是一般人会有的。”
“看来咱们以后要谨慎行事,把尾巴都清扫干净些。”
“我现在最担心的反而不是公办学院成功建立,而是这位长公主回来之后,会不会拿我们开刀。”
成家主和其他几位家主一愣,“宋兄是说这位长公主会秋后算账?”
“他甚至知道是哪几家计划参与了这次的刺杀!”
宋家住点了点头,“没错,从今天开始,咱们就要做好一切准备。”
“若是真的有那么一天……”
真的有那么一天,他们这些世家会怎样?宋家主不敢想。
以这位西华长公主的手段,那杀伐果断的性子。
他们这几个世家不死,也得脱层皮。
毕竟刺杀皇室公主是诛九族的大罪!
他们这些世家立足世间,也是历尽千辛万苦,不能就这样葬送在他们的手里。
那他们百年之后,到了地底下,无颜面见祖宗。
他们就成了家族的罪人!
京城在沈清欢走后气氛逐渐变得紧张。
各大世家都在不约而同的有了动作。
其他与他们有生意上有往来的家族也被拉下水。
那几个参与刺杀的家族试图把这浑水搅得更浑些。
一时间京城各大世家风声鹤唳起来。
沈清欢一行人在海上航行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期间也遇上了大大小小的极端天气。
好在沈清欢对于海上的一些天气情况比较熟悉。
这也多亏了上一世总是忙于出差。
不仅会世界各地飞,需要乘船去到的国家也不在少数。
有时候沈清欢还会和一些合作商乘船出海海钓。
在现代的天气探测设备很发达,遇到各种极端天气,也有相对熟练的抵御办法。
渐渐的,几艘船的老船长也非常佩服沈清欢对天气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