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1975,别卖我女儿 > 第197章 畅谈未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人俯身,从那堆积如山的未来物品中,随手捡起几本书册。

一本是《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报告》,一本是《软实力与意识形态斗争》,还有一本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变迁研究(1978-2025)》。

他苍老却稳健的手指拂过那光滑的、印着陌生字体和图片的封面,随意地翻开几页,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快速掠过那些超越时代的信息和图表。

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其中蕴含的某些数据、趋势分析和概念,已然让他深邃的眼眸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合上书册,他抬起头,脸上那极致的震惊已然化为一种深不见底的凝重。

他看向依旧处于巨大震撼中、几乎无法思考的杨处长和机要秘书,声音恢复了惯有的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绝对威严:

“今天在这里看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列为国家最高机密。签署终身保密协议。若有丝毫泄露,以叛国罪论处!”

“是!”杨处长和机要秘书浑身一凛,立刻挺直身体,肃然应命。

他们深知,刚才所见所闻,已然超出了他们过往认知的一切范畴,其重要性,关乎国本!

“清理出一个房间。”老人吩咐道。

杨处长立刻行动,迅速将会客室旁边一间用作临时休息的小书房整理出来。

老人对李满仓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两人走进了这间更为私密的小书房,房门被轻轻关上,只留下杨处长和机要秘书在外面,如同两尊门神,守护着这个足以改变历史的秘密。

书房内,灯光温暖。

老人和李满仓相对而坐,中间隔着一张小小的茶几。

“满仓同志,”老人的语气变得格外和蔼,如同一位倾听晚辈讲述见闻的长者,

“现在,没有外人。能不能给我这个老头子,好好讲讲,未来……到底都发生了些什么?我们这条路,走得怎么样?”

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探究,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

即便以他的智慧与格局,要完全接受“重生”这件事,也需要时间和更多的信息来印证。

李满仓理解老人的心情。

他整理了一下思绪,没有去翻动那些具体的书籍报告,而是先从手边几份散落的《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的头版标题说起。

他指着那些报道,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了未来几十年国家在经济、科技、基建等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提到了Gdp的飞跃,提到了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的密布,提到了航天探索的步步深入……

老人的眼神随着他的讲述而微微发亮,那是看到自己毕生奋斗的事业在未来结出硕果的欣慰。

但李满仓话锋随即一转。

“元老,”他用了这个更显敬意的称呼,语气沉重起来,

“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敌人亡我之心不死,只是换了一种更隐蔽、更恶毒的方式。”

他看向老人,目光锐利:“未来的斗争,很大一部分,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你死我活的战争。”

“欧美,尤其是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文化输出和话语权霸权,对我们发动了一场持续数十年、全方位的意识形态渗透和围攻。”

李满仓的声音带着冷意,“他们利用电影、电视剧、书籍、网络,不遗余力地美化其自身制度和价值观,同时系统地、有目的地贬低、歪曲、污名化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我们的道路。”

他提到了一个让老人眉头紧锁的现象: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国门打开,交流增多。

他们利用各种基金会、学术交流项目,大规模、有选择地邀请我们的文人、学者、艺术家前往访问,提供优厚的经费和待遇。”

“很多人在那种‘糖衣炮弹’和刻意营造的友好氛围下,逐渐迷失,接受了对方的资助,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影响。

回国后,他们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文章、演讲、作品中,开始美化欧美日本,鼓吹所谓的‘普世价值’。

同时对我们自己的历史、英雄、成就进行质疑、解构甚至抹黑,严重打击了国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更有甚者,”李满仓的语气带着一丝痛心疾首,他拿起了那本《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变迁研究》,

“他们的触手,甚至伸到了我们最基础的教育领域。

后世,有人利用教材修订的机会, 系统性地删减、替换了许多经典的、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课文。”

“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文章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痛不痒、甚至宣扬西方个人主义的外国名人故事。

他们试图从根子上,切断我们下一代对自身历史和英雄的认知,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亲近西方,疏远自己的根。”

老人静静地听着,脸上的和蔼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同磐石般的冷峻。

他放在膝盖上的手,不自觉地微微握紧。

作为经历过无数风雨的领导人,他太清楚意识形态阵地的丢失意味着什么。

那比丢失一座城池更加可怕。

然而,李满仓接下来的话,又让老人的眼神微微一动。

“不过,元老,您也不必过于担忧。”李满仓话锋再次一转,语气中带上了一种奇异的信心,

“我们这片土地和人民,有着极强的韧性和生命力。

尽管经历了那样的渗透和冲击,尽管有些领域出现了混乱和迷失,但我们的根脉从未真正断绝。”

“尤其是两千年后出生的孩子们,”李满仓的眼中闪过一丝光,

“他们成长在国家日益强盛的时代,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成果,也接触着更广阔的信息。

他们或许少了些我们这代人的沉重记忆,但他们骨子里,却孕育出了一种与我们那时不同的、更加平视世界的、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他们不再盲目崇拜西方,而是开始用更加理性、平等的眼光看待中国和世界。

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国家实力基础上的,更加坚实,也更加有力量。”

李满仓看着老人,郑重地说道:“这证明,我们选择的道路,从根本上是对的!

只要经济基础不断夯实,国力持续增强,只要我们注意保护好我们的文化根脉,

警惕意识形态的渗透,我们的未来,必定是光明的。

那些魑魅魍魉的手段,终究无法阻挡中华民族复兴的大势。”

老人久久沉默着,消化着李满仓带来的这些来自未来的、混杂着危机与希望的信息。

他的眼神如同深潭,波澜涌动。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沉淀后的力量: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满仓同志,你带来的,不仅仅是未来的知识,更是一记响亮的警钟啊!”

他站起身,在书房内缓缓踱步,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历史的节点上。

“这条路,我们会走下去,也必须走下去。但怎么走,如何避开那些暗礁和陷阱……你带来的这些东西,价值无可估量!”

他停下脚步,看向李满仓,目光如炬:

“这些东西,需要最顶尖的、绝对忠诚的专家团队,来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和研究。

我们需要从中提炼出指导我们前进的方略,也需要识别出所有潜在的威胁。”

“满仓同志,你可能还需要在北京多留一段时间了。我们需要你,需要你的知识和判断。”

李满仓站起身,毫不犹豫:“听从组织安排。”

他知道,从他倾泻出那些未来物品的那一刻起,他个人的命运,就已经与这个国家的未来,更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