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重生婚令前特工的科技攻略 > 第235章 U盘里的幽灵不退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程氏集团顶层的安全会议室里,空气安静得能听见中央空调的低鸣。

苏砚站在投影幕布前,指尖轻点,一份盖着鲜红“作废”印章的档案被放大到极致。

她的声音清冽,像手术刀划开伪装的皮肤:“郑老师,您拿来的U盘,序列号是GS2018 - 报废 - 0037,记录在2018年航天所报废清单里,原因——主控芯片物理损坏。”

她顿了顿,目光如炬,直刺向安坐在会议桌首位的郑知远。

“而我的导师,周鸿业先生,生前最后一次公开使用U盘,是2014年向军方演示‘星辉’系统原型机。那是一枚军工特供的加密盘,盘身一体成型,带物理写保护开关,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为了极致保密,出厂时就抹除了一切可追溯的序列号。”

满座哗然。

程氏的技术骨干们面面相觑,眼神里的崇敬与信任正在一寸寸崩塌。

郑知远,这位被誉为周鸿业精神继承人的业界泰斗,此刻却成了谎言的中心。

然而他只是微微一笑,那张酷似周鸿业晚年的脸上,皱纹舒展,透着一股洞悉世事的从容:“苏砚啊,人老了,记忆出现偏差,也是人之常情。或许是我记错了,拿了别的盘来。”

风轻云淡,仿佛被戳穿的只是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

但苏砚捕捉到了一个细节。

在他说话的瞬间,他的右手拇指,正无意识地摩挲着左手腕的内侧。

那个位置,有一道陈旧的、月牙形的烫伤疤痕。

和周鸿业当年在实验室被焊枪溅到留下的伤疤,一模一样。

一个模仿者,可以模仿声音、神态、甚至思维方式,但连潜意识的习惯性动作和只属于过去的伤疤都复刻,这就不是模仿了,这是……侵占。

会议不欢而散。

苏砚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直接拨通了魏子昂的内线:“子昂,准备下潜,目标‘深海集市’。”

魏子昂,程氏首席网络安全官,一个能把代码玩出花的鬼才,此刻正叼着棒棒糖,闻言眼睛一亮:“砚姐,又有活儿了?这次钓什么鱼?”

“不是钓鱼,是确认鱼的品种。”苏砚将一份文件加密发送过去,“郑知远背后的人,在暗网上拍卖‘SY - 13架构蓝图’,也就是‘星辉’的民用阉割版。你伪装成买家,给我摸清对方的底细。”

“明白!”

“等等,”苏砚叫住他,补充了几个关键指令,“别用中文,全程用俄语聊,装成东欧来的技术掮客。报价要比军方情报里透露的心理价位低20%,让他觉得你胃口不大,是个‘可控买家’,容易掌控。”

“够阴的,我喜欢。”魏子昂嘿嘿一笑。

三天后,魏子昂顶着黑眼圈冲进了苏砚的办公室,神情是前所未有的凝重和兴奋:“砚姐,鱼上钩了!对方主动发来一段测试代码,说是‘权限验证模块’,证明他们手里有真货。”

“运行结果呢?”

“我用虚拟机跑了,我直接一个好家伙,”魏子昂的语速快得像在说唱,“那玩意儿表面上是在校验系统环境,实际上是个伪装成校验程序的‘意识探针’!它在反向扫描我的操作习惯、逻辑判断、甚至是我敲击键盘的微小延迟和节奏!它在给我做‘数字侧写’!”

苏砚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这不是在卖技术,”她一字一顿,声音里带着彻骨的寒意,“这是在招魂。”

他们在寻找下一个合适的“容器”。

与此同时,舆论场上,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

林疏桐,苏砚的闺蜜兼公关总监,连熬了两个通宵,剪出了一段堪称“数字降灵”的对比视频。

视频左边,是郑知远近期在各大峰会上的公开演讲;右边,是周鸿业十年前留下的珍贵内部讲话录像。

林疏桐没有加任何煽动性的解说,只是用数据和高光标注,逐帧分析两人的语调起伏、微表情、手势频率,甚至连每一次思考时的停顿和眼神飘忽的方向都做了数据化对比。

结果令人毛骨悚然——两人的语言节奏、逻辑断句、习惯性动作,重合度高达89%。

视频的最后,林疏桐只配上了一行字幕:“当一个人连下意识的停顿都在模仿,他到底在扮演谁?”

视频一经发布,立刻在科技圈和各大社交平台疯传。

“卧槽,这已经不是致敬了吧,这是像素级复刻啊!”

“我鸡皮疙瘩起来了,郑知远说话时那个用指节敲桌子的动作,和周老一模一样!”

很快,一位匿名的航天所老研究员在评论区留下一段话,直接引爆了整个话题:“周老晚年因为关节炎,说话时总会下意识地捻动右手拇指来缓解不适,这个细节……除了我们这些跟了他几十年的学生,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视频里的郑知远,捻了十三次。”

这届网友是真的会抓重点,一个新的词条被创造出来并迅速顶上热搜——#数字守陵人#。

舆论彻底倒戈,曾经被奉为神坛的郑知远,形象瞬间变得诡异而可怖。

程砚铮,苏砚的丈夫,程氏集团的掌舵人,看着网络上的风向,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神平静无波。

他拨通了郑知远的电话,语气温和而尊敬:“郑老师,网上有些不好的声音,我们都相信您。不如这样,您来程氏总部做一次小范围的闭门技术演示,就用您带来的那份‘星辉精简版’核心代码,我们搞一次内部技术听证会,也好堵住悠悠众口。”

郑知远欣然应允。

他不知道,这场“听证会”,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囚笼。

苏砚提前一天,在会议室的空调出风口,安装了十几颗纳米级的震动传感器。

这种军用级别的设备,能精准捕捉到特定频率的声带微颤,其精度远超任何麦克风。

演示当天,郑知远侃侃而谈,风度翩翩,仿佛外界的舆论风暴与他无关。

当他说到关键处,声音不自觉地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权威:“……所以,‘星辉’这样的技术,未来必须由真正的清醒者来掌控!”

就是现在!

苏砚的电脑上,实时声纹波形图瞬间与一个尘封的音频文件完美重合——那是周鸿业2013年一次内部讲话的录音,说的也是同一句话。

声纹匹配度,99.7%。

坐在主位上的程砚铮,指尖在桌下轻轻一按。

嗡——

一声极轻微的电流声后,整栋程氏总部大楼的军用级电磁屏蔽系统悄然启动,切断了所有对外的无线和有线信道。

这里,成了一座信息孤岛。

程砚铮抬起头,脸上依旧挂着谦逊的微笑,说出的话却像淬了冰的刀子:

“郑老师,您说的‘清醒者’,是指……已经死去的人吗?”

郑知远最终还是离开了,程砚铮并没有当场撕破脸。

他留下的那个U盘,被当场物理销毁,化为一撮粉末。

但苏砚总觉得不对劲。

深夜,她调取了程氏内网的全部日志,逐行排查。

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她发现了一丝端倪。

就在郑知远踏入会议室、电磁屏蔽启动前的0.17秒内,有一段仅17Kb的加密数据,借着“星芒精简版”系统更新通道的伪装,如同一道幽灵般的闪电,短暂地闪现后消失。

它的目标Ip,指向云南边陲一个偏远县城的农业物联网基站。

林疏桐动用关系,很快查到了那个基站的资料:三个月前,刚刚作为“智慧乡村”试点项目的一部分,接入了当地的农业灌溉网络。

苏砚死死盯着电子地图上那个小小的红点,浑身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了。

她缓缓转头,看着身旁的魏子昂,声音低沉而沙哑:

“他不是想复活周鸿业……他是想把周鸿业的思想,像播种一样,种进十万台农民的灌溉控制器里。”

话音刚落,魏子昂面前的监控主屏幕忽然闪烁了一下,屏幕中央,一行鲜红的小字突兀地自动弹出,像黑夜里睁开的眼睛。

系统提示:检测到未知协议握手请求,来源:YNN - AGRI - 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