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K逃脱后的第三周,上海金融市场出现微妙变化。魏若来在审阅每日简报时,注意到一个异常现象:几家私营钱庄的银元兑换量突然增加。
查一下这些钱庄的背景。魏若来吩咐助手。
调查结果令人不安:这些钱庄都在近期更换了东家,新东家清一色是境外注册的公司。更蹊跷的是,它们都在大量吸纳银元,同时悄悄抛售新币。
典型的投机手法。李同志在会议上分析,他们想通过操纵银元价格来冲击新币信用。
魏若来沉思片刻:不止如此。你们看这个——
他调出最近一个月的物价数据:粮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保持稳定,但金银首饰、古董等奢侈品的价格在悄悄上涨。
这说明什么?
说明有人在囤积硬通货,为可能的货币贬值做准备。魏若来眼神锐利,这是组织的新策略:不直接攻击新币,而是动摇人们对新币的信心。
散会后,魏若来独自在办公室研究对策。顾魏来时,看到他正对着一堆数据出神。
遇到难题了?
魏若来把情况简单说明。顾魏想了想:我记得以前在教会医院时,有个老教授说过:对付投机,最好的办法是切断他们的资金链。
这句话点醒了魏若来。他立即调阅各钱庄的资金往来记录,果然发现它们都在向同一家外资银行借款。
找到突破口了。
第二天,魏若来约见那家外资银行的经理。对方是个精明的英国人,操着流利的中文:
魏顾问,我们的业务完全合法。
合法?魏若来出示一份文件,向没有足够抵押品的钱庄提供巨额贷款,这符合贵行的风控标准吗?
英国经理脸色微变:我们有专业的风险评估。
那就请解释一下,魏若来又拿出一份文件,为什么这些贷款都通过开曼群岛的空壳公司中转?
在确凿证据面前,英国经理不得不承认是受人指使。指使人很谨慎,每次都通过不同中间人联系。
但有一个细节,经理回忆道,每次通话背景里都有钟声,很像外滩海关大楼的报时钟。
这个线索很重要。魏若来立即在外滩附近布控,果然在海关大楼对面的一家咖啡馆发现了可疑人物。
监控发现,此人每天下午三点准时出现在咖啡馆,总是坐在靠窗的位置,似乎在等待什么。
要抓捕吗?李同志问。
再等等。魏若来说,看看谁来跟他接头。
这一等就是三天。第四天下午,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咖啡馆——竟然是央行新聘的经济顾问,陈博士!
怎么会是他?众人都很震惊。陈博士是海外归来的经济学专家,一直深受重用。
魏若来却不太意外:记得老K说过吗?组织的真正领袖远比你想象的更强大。
陈博士很快交代了实情:他年轻时在国外留学期间就被组织吸收,这些年来一直潜伏在金融界。
你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魏若来问。
建立一个新的金融秩序。陈博士直言不讳,这个新政权太理想主义了,不懂经济的现实。
所以就要破坏经济稳定?
这是必要的阵痛。陈博士冷笑,等混乱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人请我们出来收拾残局。
这番话让魏若来不寒而栗。组织的野心比想象中更大,他们想要的是对整个中国经济的掌控。
在陈博士的配合下,特别行动组又抓获了几个潜伏在金融系统的内鬼。但魏若来知道,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这天晚上,魏若来难得地准时下班。顾魏做了他最爱吃的红烧肉,两人像普通夫妻一样共进晚餐。
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
想陪陪你。魏若来给顾魏夹了块肉,这些年,总是你在照顾我。
顾魏微笑:这是我心甘情愿的。
饭后,两人在阳台上喝茶。五月的晚风带着花香,远处传来无线电广播的声音。
如果有一天,这一切都结束了,你最想做什么?顾魏突然问。
魏若来想了想:开一家小书店,每天看书喝茶。
那我就开家小诊所,在旁边。顾魏接话,你照顾人们的精神,我照顾人们的身体。
这个美好的愿景让两人都笑了。但魏若来心里明白,在实现这个梦想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果然,第二天就出了新情况。市面上突然流传起新币要贬值的谣言,引发抢购风潮。
查清楚谣言的来源了吗?魏若来在紧急会议上问。
最早是从几个菜市场传出来的。商业局代表汇报,但传播速度太快,明显有人组织。
魏若来立即调集人手稳定市场,同时通过广播辟谣。但效果有限,恐慌情绪仍在蔓延。
更糟糕的是,供销系统开始出现问题了。多个供销社报告物资被抢购一空,补充供应却迟迟不到位。
运输环节出了问题。李同志调查后汇报,有人在故意拖延物资调运。
魏若来意识到,这是组织的组合拳:制造谣言引发恐慌,同时切断物资供应加剧恐慌。
必须尽快打破这个恶性循环。魏若来决定动用储备物资,同时严厉打击投机倒把。
这些措施很快见效。一周后,市场逐渐恢复稳定。但组织的反击也更加疯狂。
这天,顾魏的诊所收到一个病患,自称心脏病发作。但在检查时,突然掏出匕首刺向顾魏。幸亏警卫及时制止,才没有得逞。
他们越来越没有底线了。魏若来得知后既愤怒又后怕。
我没事。顾魏安慰他,倒是你要更加小心。
为保护顾魏安全,魏若来不得不让他暂时关闭诊所,住在央行安排的安全屋。这对习惯独立的顾魏来说很难接受,但为了不让魏若来分心,他还是同意了。
分别那晚,顾魏把一枚护身符放在魏若来手中:这是我母亲留下的,保平安。
魏若来紧紧握住护身符,也把一把小手枪塞给顾魏:防身用。
两人都知道,接下来的斗争将更加残酷。但他们都选择了直面危险,而不是逃避。
在顾魏住进安全屋的第二天,魏若来收到了组织的最后通牒:一份装在子弹壳里的纸条。
停手,否则下次就是真子弹。
魏若来看完纸条,平静地把它扔进垃圾桶。他知道,这场斗争已经没有任何退路。
要么彻底铲除这个毒瘤,要么被它吞噬。没有中间选项。
而此刻的他,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因为他要保护的,不仅是这座城市的金融安全,还有那个在安全屋里等他归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