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平浪静了几个月,的业务如同滚雪球般扩张,横跨贸易、航运、资源、专利,触角深入拉美、欧洲、非洲。
这天上午,阳光明媚。
曼哈顿新租下的总部里,怀斯正兴奋地向陈晓展示最新的季度财报。老板,照这个趋势,明年我们的营收就能挤进北美物流业前五......
话音未落,科尔脸色凝重地推门而入,手里拿着几份加急电报。
出事了。他声音低沉,“联邦法警协同IRS,查封了我们新奥尔良的枢纽仓库和里面数百万美元的货物,还有长滩港的两艘租赁货轮,理由是涉嫌走私违禁品、危害国家安全。另外,芝加哥和旧金山的几处关键运输节点也遭到突击检查,那边的几个负责人也都被带走了。”
怀斯手里的报表滑落到地上。什么违禁品?
说是‘可能涉及战略物资非法转运’。科尔把电报递给陈晓,牵头的是参议院某个特别委员会,背后有‘环球货运’的影子。他们动用了政治关系。
这次的对手学乖了,不再玩黑帮火并那套,转而利用规则和权力。
陈晓扫了一眼电报,表情平静,内心却快速盘算:号称“北美运输之王”的环球货运,竟然动用政治构陷?这次的对手档次提升得有点猛啊!
媒体呢?他问。
“已经上了《华尔街日报》头版,标题是‘神秘东方资本渗透美国命脉行业’。《纽约时报》商业版也刊登了我们涉嫌非法走私的消息,还暗示我们与敌对国家暗通款曲。”科尔补充道,更麻烦的是,cIA和FbI的人已经约谈了我们几个海外分公司的负责人,态度很不友好。
怀斯额头冒汗:这是要置我们于死地啊!法律、舆论、政府关系三管齐下!
慌什么。陈晓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纽约城,他们出招,我们接招就是了。
这时,办公室敲门声响起。
老板,cIA的沃森先生和FbI的米勒探员……想和您谈谈。秘书的声音有些紧张。
陈晓心中冷哼:鬣狗和秃鹫这时候一起来。不用说肯定是,一个怀疑我通共,一个想拿我当业绩——这待遇快赶上关岛受审了。
会谈室里的气氛压抑。cIA的沃森眼神锐利,问题刁钻,围绕着与东欧的贸易线路、资金流向反复盘问。FbI的米勒则更直接暗示的快速崛起的背后有不正常的支持。
陈晓应对得滴水不漏,但他知道,光有防守“远航”这关是过不了的。对手既然动了官方力量,“远航”就必须用更系统的进攻手段打回去。
下午,连着几个合作方打来电话询问,银行也开始地重新评估授信额度。
“远航”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已经确认了,就是环球货运那群混蛋干的!科尔很快查清了源头。这家老牌航运巨头被抢走了大量市场份额,其cEo与某位颇有影响力的参议员是斯坦福校友,关系密切。他们买通了我们在汉堡的一个前雇员,伪造了部分单据和通讯记录,然后通过那位参议员,把案子捅到了司法部,还拉拢cIA与FbI介入,就想把事情搞大,直接整死我们。
怀斯脸色发白:老板,cIA和FbI都下场了,这下……这下麻烦大了!光是司法诉讼就能拖垮我们!
陈晓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平静说道:“不就是玩法律和舆论么?行啊,陪他们玩玩。看看是他们的政治关系硬,还是我们的综合‘解决方案’全面。”
“远航”迅速切换至战时状态,启动oSS手册中的危机管理流程,兵分四路展开反击:
第一条线:法律反击。
重金聘请的、以犀利着称的华尔街顶级律师团立刻行动起来,当天就向法院提交了动议,质疑搜查令的合法性,指控调查程序存在严重瑕疵,并直接反诉环球货运与参议员莫顿(那个特别委员会主席)恶意串通、商业诽谤、滥用司法程序,并申请巨额赔偿。
诉状里巧妙地暗示对方涉嫌垄断和不当竞争。法律文件厚得像砖头,法理清晰,攻势凌厉。
第二条线:舆论战场。
马丁·怀斯亲自操刀,联络了几家关系良好的财经媒体和专栏作家,开始释放反向信息:
- 披露环球货运近年因管理不善、航线老化导致业绩大幅下滑。
- 暗示环球货运多年来利用行业地位和动用政治关系打压其它新兴竞争同行企业。
- 强调一直严格遵守国际贸易法规,所有业务往来均有据可查,并已主动配合调查,相信法律会还其清白。
怀斯还亲自接受几家主流财经媒体采访,侃侃而谈对美投资和创造的就业岗位方面对国家的贡献,将自身塑造成不公平竞争的受害者美国梦的践行者。
而与此同时,科尔团队将通过一些非正式渠道,将那位参议员与环球货运cEo的亲密关系以及一些政策倾斜的旧账,巧妙地透露给了几家喜欢挖掘政商丑闻的媒体。
第三条线:人脉施压。
陈晓动用了哈里森准将这条线。
哈里森现在虽然也退役了,但他在五角大楼和情报圈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他几个电话打出去,语气不轻不重:远航那个陈晓,帮我们处理过一些的海外资产,算是半个自己人。现在有人用这种下三滥手段,是不是有点过了?调查可以,但要是被人当枪使,就不好看了。
第四条线,也是最关键的一条:情报交易。
对方动用政治力量,我们就找能压制政治力量的东西。陈晓对科尔说,把我们掌握的,关于参议员莫顿收受环球货运政治献金、并在加勒比海开设秘密账户的证据,复制两份。一份给他在国会山的死对头。另一份......他顿了顿,作为‘诚意’,送给对我们兴趣浓厚的cIA和FbI。
同时,陈晓让科尔还多准备了一份。
他通过加密渠道,联系上了那位在调查团队中、对他背景有所了解的cIA官员——之前关注过维也纳交易的那位。
我知道你们在找什么。陈晓开门见山,东欧那边几条潜在的、非官方的物资流动渠道,我可以提供一些……模糊的坐标和联系人。作为交换,我希望的调查能够严格限定在法律框架内,并且,我想知道是谁在推动cIA对一家合法商业公司如此感兴趣
这份很巧妙。它不涉及核心机密,但足以显示和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暗示在某些灰色地带拥有独特的信息渠道,这对cIA具有长期吸引力。
多管齐下,效果立竿见影:
-法律团队的强硬姿态让司法部开始重新评估案件的胜算。
-媒体上的舆论开始转向,同情、质疑环球货运及其政治靠山的声音多了起来。
-哈里森的介入让调查团队内部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开始担心被卷入政治斗争。
而cIA那边,在评估了陈晓提供的情报样本后,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推动调查的那位官员受到了内部质询,关于的调查权限被悄悄收紧,重心重新回到了环球货运提供证据的真实性上。
FbI发现cIA的消退,自己也犯不着冲在最前面当炮灰,调查节奏明显放缓。
压力迅速反向传导。
环球货运cEo发现,不仅参议员朋友那边的压力越来越大——媒体现在也开始深挖他们之间的关系,连公司内部都出现了质疑声。股价狂跌!
那位参议员更是焦头烂额,旧账不断被翻,支持率不断下滑,他不得不紧急切割,公开表示相信司法系统会公正处理,暗示自己被。
不到三周,形势逆转。
法院初步裁决,认为搜查令依据存在重大疑问,解除对资产的查封。
司法部宣布,经初步调查,未发现有系统性违法行为,对个别员工的指控仍需进一步核实,终止对公司整体进行调查。
cIA与FbI悄然撤出。
环球货运偷鸡不成蚀把米,面临的天价反诉,声誉扫地,业务一落千丈。
终于解除。
不仅毫发无伤,反而因为这次高调的和在危机中展现出的强大综合实力,声誉更上一层楼。以前一些持观望态度的大客户,纷纷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
怀斯看着雪片般飞来的新合同,长舒一口气,对陈晓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老板,您简直……神了!这哪是危机公关啊,这简直就是踩着对手的脸往上爬!
陈晓揉了揉眉心,脸上却并无太多喜色。这次是应付过去了。但我们也暴露了不少底牌。cIA知道了我们的价值与。以后打交道,要更小心了。
他走到世界地图前,看着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的节点。
这次危机像一次压力测试,检验了这台机器的成色。结果还算不错,但也提醒着他,商业帝国的根基,还需要扎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