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回到80年代,乡村幸福快乐生活 > 第342章 村长周满囤神清气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2章 村长周满囤神清气爽

升学宴的热闹喧嚣如同潮水般,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直到日头西斜,将天边的云彩染成绚烂的锦缎,宾客们才带着被美味填满的肚子和满心的赞叹与不舍,三三两两、心满意足地渐渐散去。院子里仿佛还回荡着方才的欢声笑语,空气中残留的饭菜香气与泥土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名为“圆满”的气息。

老村长周满囤站在院子门口,红光满面地送走最后一拨意犹未尽的亲戚,脸上的笑容却丝毫未减,反而像是用刻刀深深刻在了脸上一般,每一道饱经风霜的皱纹里都洋溢着无法掩饰的得意和舒畅。他背着手,挺直了这些年有些佝偻的腰板,在杯盘狼藉却处处洋溢着成功喜悦的院子里缓缓踱着步,看着儿孙和帮忙的乡亲们忙着收拾桌椅、归拢碗筷,听着他们嘴里还在回味着刚才的某道菜如何惊艳,心里那叫一个舒坦!像是三伏天喝下了一碗冰镇井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透着畅快!

“爹,今天这席面,真是这个!”大儿子周建国走过来,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光彩,冲着老爷子用力翘起大拇指,嗓门都洪亮了几分,“来的没有一个不说好的!从头夸到尾!尤其是慧慧那几个城里同学,刚开始还有点放不开,后来吃得比谁都欢实,筷子就没停过,直夸咱们这席面接地气、有锅气,比城里那些大饭店花里胡哨的强多了!”

“是啊爹,”儿媳妇张春芳也笑着附和,手里擦着桌子,语气里充满了扬眉吐气的自豪,“刚才王婶她们拉着我说了半天呢,说咱家慧慧这升学宴,排场、味道、人气,绝对是咱村头一份!又体面又好吃还不浪费!她们家小子闺女以后要是也能考上大学,说破了天也非得请振华来掌勺不可!别人她们信不过!”

老村长听着至亲之人的话,心里更是美得冒泡,像揣了个小火炉,暖烘烘、亮堂堂的。他原本还悬着心,担心孙女不满意,怕城里同学看笑话,怕好好的喜事办砸了锅。现在倒好,所有的担心都成了多余的!周振华这一出手,岂止是没丢面子,简直是给他老周家,给整个月亮河村都挣足了天大的脸面!

他越想越觉得,自己当初厚着老脸、硬着头皮去“周小庄”请周振华,真是这辈子做过最正确、最英明的决定之一!慧慧那孩子开始还不理解,现在指定也明白了!

“振华呢?振华他们回去了吗?”老村长从得意的思绪中回过神来,赶忙问道,目光在院子里搜寻着那个沉稳的身影。

“刚收拾完灶台,把家伙事儿都归置利索了,和红梅、大壮他们一道回去了,说是店里晚上还得照常开门,耽误不得。”儿子回道,语气里带着由衷的佩服,“真是辛苦他们了,从天没亮忙活到日头偏西,一口热乎饭都没顾上坐下来吃,光是尝味了。”

老村长一听,心里“咯噔”一下,那股过意不去的感觉瞬间涌了上来,压过了先前的得意,取而代之的是沉甸甸的感激。人家不仅手艺超群,帮了天大的忙,还如此实在厚道,忙完就走,水都没多喝几口,连句辛苦都没喊,这份情谊,太重了!

“这……这让人家白忙活一大天,还搭上那么多手艺和好调料,咱这心里咋能过意得去?”老村长搓着手,脸上的得意稍稍被一种老实人占了便宜般的不安取代,“得好好谢谢人家!必须得重重谢!”

可是怎么谢呢?给钱?周振华当初一口就回绝了,态度坚决,说乡里乡亲谈钱伤感情,再说就不是冲这个。送东西?人家开着“周小庄”,啥新鲜食材、山货土产没有?比自己家这小门小户的可齐全多了。

老村长皱着眉头,在院子里踱来踱去,琢磨了半天,最后一拍大腿,下了决心:“不管咋说,心意必须得到!振华看不上、不肯收是振华的事,咱不能不懂礼数,不能装糊涂!”

他转身回屋,从炕柜最里头翻出一个早用红纸包得严严实实、方方正正的物事。那是他早就准备好的,原本打算当工钱,现在知道周振华肯定不会要,但作为一份代表全家心意的厚重谢礼,必须得送出去,表明自家的态度。他又让老伴赶紧把家里压箱底最好的东西都收拾出来:今年新下来的、粒粒饱满饱满的花生,仔细挑过、一篮子攒了最好的土鸡蛋,还有自家用黄土和盐腌的、个个冒油起沙的咸鸭蛋,以及两块过年时都舍不得多吃、用果木熏得通红透亮、香气扑鼻的老腊肉。

虽然知道这些东西在见惯了好食材的周振华那可能不算什么,但这是他能拿出的最实在、最能代表他老周家心意的谢礼了,每一样都透着自家的诚意和乡土的温度。

第二天一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老村长就提着大包小包,怀里郑重地揣着那个红纸包,再次踏上了去“周小庄”的小路。比起上次来请人时的忐忑不好意思,这次他腰杆挺得笔直,脚步轻快,脸上带着感激又自豪的笑容,像是去完成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

周振华和高红梅正在院子里清洗食材,为一天的生意做准备,看到老村长这大包小裹的阵仗,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迎上来。

“满囤叔,您这是干啥?快拿回去拿回去!这像什么话!”周振华一看那满地的东西和老爷子掏出的红纸包,就明白过来,连连摆手,语气坚决。

“振华!红梅!你们听我说!”老村长语气更坚决,几乎是把东西“墩”在地上,一把抓住周振华的手,那手因为刚沾了水,有些凉,却被老村长滚烫的手握得紧紧的,“昨天!多亏了你们!这场席面办得……叔这心里,真是……真是不知道说啥好了!太圆满了!太给你们添麻烦了!这点东西,还有这个……”他把那个厚厚的、代表着庄户人家最大诚意的红纸包不由分说地往周振华手里塞,“你们必须收下!这不是工钱!是叔代表我们老周家全家,一点小小的心意!是谢礼!你们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你满囤叔,叔以后都没脸从你‘周小庄’门口过了,也没脸见你们了!”

老村长说得激动,眼眶都有些发红发涩,声音也带上了些许哽咽。

周振华和高红梅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是了然和些许无奈。他们太了解老村长这耿直倔强的脾气了,知道再推辞下去,就真伤了老爷子的面和心了。周振华沉吟一下,伸手接过了那几袋沉甸甸、充满乡土情谊的土特产,却将那个更为沉甸甸的红纸包稳稳地推了回去,语气真诚得不容置疑:“满囤叔,您的心意我们领了。这些东西,我们收下,正好店里用得上,都是好东西。但这钱,您快拿回去,万万不能收。慧慧考上大学是咱们全村的大喜事,我们出点力、帮点忙是应该应分的,谈钱就远了。这钱您留着,给慧慧买几件漂亮新衣服,添置点好的学习用品,比啥都强,我们看着也高兴。”

高红梅也在一旁温言帮腔:“是啊叔,振华说得对。咱乡里乡亲的,不兴这个。看到慧慧这么有出息,我们都跟着高兴!这点忙算啥?”

老村长看着周振华清澈而真诚的眼神,感受着他推拒红纸包时那不容置疑的力度,知道他是真心实意,再坚持反而显得生分和俗气了。他重重叹了口气,像是卸下了一点负担,又像是添了更多感激,颤抖着手收回了那个红纸包,声音沙哑:“好!好!振华,红梅,叔……叔谢谢你们!这份情,叔记心里了!记一辈子!”

他又絮絮叨叨说了好多感谢的话,反复描述亲戚朋友们是如何交口称赞,说慧慧的同学是如何从怀疑到震惊再到彻底折服,说他自己这老脸是如何赚得足足的,脸上的笑容就像焊上去了一样,始终灿烂。

最后,他心满意足又千恩万谢地走了。回去的路上,脚步愈发轻快,逢人便夸周振华不止手艺好、人品更是没得说,帮了天大的忙愣是不收钱,真是菩萨心肠。

接下来的好几天,乃至好几周,老村长在村里走路都带风,见人笑容满面,说话中气十足,仿佛年轻了十岁。谁要是提起他家慧慧那场风光无限的升学宴,他立马就能精神抖擞地打开话匣子,把周振华的手艺夸得天花乱坠、只应天上有,把当时热闹和谐的场面描述得绘声绘色、宛如昨日。

“不是我跟你们吹,振华那手艺,真是这个!”他必然翘起大拇指,“首富吃了都念念不忘!咱慧慧那些城里同学,什么好东西没吃过?一个个吃得头都不抬!筷子抡得跟风火轮似的!那场面,真是给咱月亮河村长脸了!振华,就是咱村的这个!”他再次用力地翘起大拇指。

他感觉自己这老村长的威望,都因为这次空前成功的宴席和周振华那给力又仗义的表现,无形中又拔高了不少。这面子,真是赚得足足的、实实在在的,足够他回味好几年了。

而“周小庄”内,周振华看着老村长送来的那堆透着泥土芬芳和农家心意的谢礼,对高红梅笑了笑,语气平常:“晚上淘点新花生炒了,切盘腊肉下酒,再煮几个咸鸭蛋,蛋黄抠出来拌豆腐。”

高红梅笑着应了:“哎,正好尝尝叔家这腊肉熏得地不地道。”这些东西或许不值什么钱,在市场也都能买到,但这份沉甸甸的、毫无保留的心意和质朴深厚的乡情,却比任何昂贵的礼物都来得珍贵,吃在嘴里,能暖到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