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胜利的欢呼,终究被沉重的代价所冲淡。沪上城区,尽管铝热剂火灾被控制,但依旧有多处化为焦土,伤亡数字触目惊心。港口设施损毁严重,恢复运转遥遥无期。空气中弥漫的不仅仅是硝烟与消毒水的味道,更添了几分焚烧后的焦糊与失去亲人的悲恸。前线将士的疲惫与损耗,后方物资的巨额消耗,如同一块块巨石,压在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的北地肩上。

奉垣城内,肃清“山海盟”余孽的行动仍在继续,但气氛已从雷霆万钧转为更深沉的审慎。秦穆擒获的吴次长,如同一把钥匙,正在试图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黑暗的大门。

联合实验室内,沈未央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而是第一时间带领团队,对此次“天照之火”防御战进行全面的技术复盘。

“电磁悬浮消杀方案,理论成功,但实际效果存在波动。悬浮时间比预期缩短了百分之十五,覆盖均匀性受风向影响过大。”沈未央指着黑板上的数据曲线,语气一如既往的冷静,“微型电容的能量输出稳定性是瓶颈。下一步,需要优化电容材料,并考虑引入主动气象监测与弹道实时修正系统。”

他的目光投向更远处。“此次日军使用的生物战剂,其毒力与抗性远超常规。我们现有的广谱消毒剂,在面对经过特殊培养的菌株时,效率会打折扣。必须建立专门的生物战剂样本库,并针对性研发高效、低残留的特种消杀手段。”

他甚至开始构思更前沿的方向。“被动防御终有极限。能否研发出一种主动拦截系统,在敌方载具进入攻击范围前,就远程识别并摧毁其播撒装置或炸弹舱?或许……可以结合雷达探测与高能激光或粒子束……”

科技的树苗,在战火的余烬中,悄然抽出了新的枝芽。沈未央的思维,已然从应对眼前的危机,跳脱到了构建未来防御体系的宏大蓝图之上。

审讯室内,灯光昏暗。吴次长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儒雅与从容,在秦穆摆出的、包括他与赵德坤秘密签订的“山海盟”契约副本、以及其家人已被控制的确切消息面前,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

他不仅详细交代了“山海盟”在北方的人员构成、资金运作模式,更吐露了一个令秦穆都感到心惊肉跳的内幕——“山海盟”并非一个孤立的国内叛国集团,其背后,一直与一个名为“环太平洋共荣基金会”的国际性组织,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个基金会……表面上是促进商业合作,实则……是由英美某些不愿看到远东出现强大统一政权的大财团,联合部分日本右翼资本,在背后操控……”吴次长声音颤抖,“他们向我们提供资金、政治庇护的承诺,甚至……一些敏感的技术封锁信息……条件就是,我们要确保华国的资源,尤其是像铼矿那样的战略资源,不能被北地完全掌控,要保持……一种‘可控的割据’与‘对外的依赖性’……”

他供出了几个关键的中介人名和海外账户,并暗示,不仅“兴业总会”内部有大量成员与该基金会有染,甚至在原南方政府高层,以及目前北地某些新近归附的技术专家中,也可能存在被其渗透或影响的“暗子”。

“山海盟”的背后,赫然站立着一个庞大的、意图将华夏永远置于其经济殖民与政治操控之下的国际黑手!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帮助日本,更是要扼杀任何一个可能崛起的、独立的东方力量。

秦穆看着供词,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升起。敌人,远比想象中更加狡猾、强大,且无处不在。

霍府书房,霍聿枭听着秦穆关于“环太平洋共荣基金会”的汇报,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有眼中深不见底的寒芒。

“国际黑手……果然如此。”他并不意外,“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想过真正接纳一个强大的远东国家。所谓的合作,不过是分而治之的权宜之计。”

他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目光扫过太平洋两岸。

“内部的蛀虫要挖,外部的黑手,也要斩。”霍聿枭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但这把刀,不能只靠我们自己去挥。要把这些证据,巧妙地、分批次地,送到该看到的人手里。要让世界知道,谁才是破坏和平、践踏规则的真正元凶。”

他看向沈未央提交的、关于构建未来防御体系和新材料研发的初步构想,又看了看秦穆整理的、关于国际黑手渗透的触目惊心的报告。

“未央看到了未来的技术壁垒,秦穆挖出了隐藏的政治暗雷。”霍聿枭缓缓道,“这说明,我们走在正确的路上,也触碰到了他们最敏感的神经。”

他沉默片刻,下达了新的指令:

“秦穆,对‘环太平洋共荣基金会’的调查,转入最高绝密等级,成立专项小组,由你负责。范围不限于国内,要设法向海外延伸。注意方式,避免直接冲突。”

“通知外事部门,开始有计划地、通过非官方渠道,向国际社会释放关于某些国际组织不当干预的证据碎片,试探各方反应。”

“未央那边,全力支持。他需要的资源,优先保障。科技,是我们打破一切封锁与扼杀的最终利器。”

胜利的余烬尚未冷却,更深、更广的博弈已然展开。北地在涤荡了眼前的烽烟后,发现自己站在了一个更加复杂、也更加危险的十字路口。前路,依旧是荆棘密布,但脚步,绝不能停歇。